《紅高粱》兩層皮:一半快意恩仇一半抗日

來源:時尚少女範 1.71W

《紅高粱》有兩層皮,一半是快意恩仇,一半是全民抗日。《法制晚報》記者專訪該劇編劇趙冬苓、導演鄭曉龍,揭示《紅高粱》抗戰階段人物關係和主創的創作意圖。

《紅高粱》兩層皮:一半快意恩仇一半抗日

法制晚報訊(記者 郭洋洋) 《紅高粱》有兩層皮,一半是快意恩仇,一半是全民抗日。 昨晚,由周迅、朱亞文、於榮光主演的電視劇《紅高粱》正在北京、浙江、山東、上海衛視播出,隨著劇情深入,該劇進入抗戰階段。

《法制晚報》記者專訪該劇編劇趙冬苓、導演鄭曉龍,揭示《紅高粱》抗戰階段人物關係和主創的創作意圖。

·對話· 編劇趙冬苓:用抗戰戲展現人物身上另外一些東西

《法制晚報》(以下簡稱法晚):有人說小說《紅高粱》裡,前後故事情節分為快意恩仇和抗戰,劇中抗戰是怎麼處理的?

趙冬苓(以下簡稱趙):從故事的表層看,確實是兩層皮,但我覺得,莫言把抗戰作為展現人物精氣神的一部分來寫,所以和前面的故事在精神氣質上是一脈相承的。

我們在改編過程中尊重這點,抗戰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們花這麼大心血,塑造這麼多人物,就是希望通過抗戰展現人物身上另外的一些東西。

法晚:抗戰在劇中佔多大比例?

趙:大概三分之一,甚至更長。劇中,1937年“九一八事變”以後,雖然當時農村暫時還沒有日軍的痕跡,但大城市裡的學生已經開始有各種抗戰活動,張俊傑回青島找靈兒時已經到處可以看到。

在高密,日軍直接出場比較晚,劇裡有一個代表日軍的日本酒商已經出現。日軍打進高密在49集以後。

法晚:劇中怎樣完成抗戰與前段過渡?

趙:日軍要來,劇中有幾條線索來表現當時的形勢和各種人的反應,包括韓復榘(時任山東省政府主席)要跑,朱豪三去濟南留他;野村不斷遊說餘佔鰲和花脖子;中央軍兩個團長在劇裡激起了很大的矛盾,等等。

法晚:劇中抗戰部分重點展現的是什麼?

趙:當外敵入侵時,所有人身上的民族精神被激發出來,團結一致,抵禦外辱,每個人身上最美好的一面被呈現出來。劇裡很多人物都為抗戰死了,他們的死都很悲壯,包括九兒、朱豪三夫婦、羅漢、花脖子、戀兒等。

導演鄭曉龍:受父親真實經歷啟發 抗戰戲要拍出殘酷

法晚:你認為拍抗戰戲什麼最重要?

鄭曉龍(以下簡稱鄭):最重要的是“觀念”問題,想要表達什麼。我父親當年抗戰就在山東,那個時候打仗,鬼子的一個炮彈在他身後爆炸,彈片打中他的腦後,到現在腦袋後面還有一個大坑。當時這場戰役《新華社》的報紙上都登了,我家人一度以為我父親去世了。所以說,戰爭戲不是像現在很多電視劇裡表現出來的那麼容易,我覺得我們這些戰爭戲,一定要拍出真實感,拍出戰爭的慘烈和殘酷。

法晚:劇裡是怎樣拍出殘酷的?

鄭:是細節的真實,如果細節不真實,大家就會對情節不相信,不相信就不會感動,就不會把自己的情感投入進去。

比如說,《紅高粱》裡演員打的都是真槍,因為真打槍,演員的反應是一個樣子,假打槍,演員的反應是另一個樣子。

另外,我們拍的戰爭戲特技用得特別少,都是實拍的大量實景戲,很真實,包括炸點,炸起那個土能在鏡頭裡很清楚地看到。

法晚:您之前拍戰爭戲並不多,怎樣保證《紅高粱》細節的真實?

鄭:除了給我的團隊提要求以外,也會盡量給他們提供條件,就是錢和時間。包括化妝、特技、炸點的佈置,甚至包括演員跟鬼子拼刺刀、打仗的動作等等,必須得把時間和錢花到地方,他才能拍出這個效果來。本來應該拍一星期的戲,你非要讓兩天就拍完,那出來的效果就不好看。

·揭祕· 重場戲:大結局九兒死得悲壯

電影回放:餘佔鰲率酒坊兄弟們伏擊日軍,九兒給他們送飯時不幸被日軍流彈擊中,犧牲。

熒屏劇透:電視劇第60集,為掩護餘佔鰲、張俊傑所率抗日武裝撤退,九兒用歌聲把鬼子引進高粱地,當鬼子將她包圍後,九兒點燃藏在高粱地裡的大量“三十里紅”酒,與敵人同歸於盡。

編劇解讀:與電影《紅高粱》不同,劇裡九兒是絕對主角,不能讓她隨便犧牲,所以設計出很儀式化、悲壯的死法。

導演解讀:九兒往前走,鬼子跟著歌聲慢慢追過去,中間隔著好多高粱,那種壓迫感特別強烈,看畫面時,觀眾也會感受到恐懼及九兒的勇敢。最後九兒什麼都沒有說,很悽慘的一笑,表達了很多的內容在裡面。

本版文/記者 郭洋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