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槍》開篇更像生活劇 觀眾評價分化明顯(圖)

來源:時尚少女範 2.36W

電視劇《借槍》藉著導演姜偉和原著作者龍一的金字招牌,自從上週在北京衛視等四家衛視播出以來關注度頗高。劇情的慢速推進以及區別於《潛伏》的腦力風暴式較量,慢熱的《借槍》讓看重收視率的姜偉有著不小擔心。

《借槍》開篇更像生活劇 觀眾評價分化明顯(圖)

《借槍》劇照

電視劇《借槍》藉著導演姜偉和原著作者龍一的金字招牌,自從上週在北京衛視等四家衛視播出以來關注度頗高。然而這部《潛伏》班底打造的全新諜戰劇卻沒能引起眾口一詞的好評,尤其一些抱著希望看到第二個《潛伏》的觀眾恐怕被劇中“為錢發愁”的生活劇套路弄得有些心急。不過這些柴米油鹽的生活瑣事反倒是姜偉導演著力佈局的,一個地下黨也得和老婆孩子過日子。

《潛伏》在2009年把諜戰劇的熱度燒了起來,尤其是其中的“辦公室政治”更成了茶餘飯後的討論熱題。之後不少諜戰劇都把矛盾放在情報部門內部成員之間,著重心理較量和勾心鬥角。而《借槍》幾乎是所有矛盾都在敵我之間,主人公行為始終被正義引領,陰暗窒息的色調沒有《潛伏》強烈,偶爾還有嬉皮笑臉的插科打諢,劇情鬆緊不一。

姜偉坦言,其實當初拍《潛伏》時,他腦子裡根本沒想過什麼“辦公室政治”,播出後被網友發掘出來,一想,還真有這麼回事兒。

《借槍》裡的熊闊海不是一個人們傳統印象中的地下黨形象,他和有組織強大後援的餘則成不一樣,經費不用自己操心,物質生活甚至還頗為豐厚。熊闊海得自己打工,養著老婆孩子一家子,兼顧著自己貼補地下工作,甚至到了揹著老婆賣房換情報的地步,這不得不說也是《借槍》的一大新鮮之處。因此,不少觀眾打趣,《借槍》應該改叫“《借錢》”,熊闊海天天把“錢錢”掛嘴邊,不過,這樣的設計倒是增加了幾分真實感。姜偉說,其實叫《借錢》也行,不過“借錢”只發生在前幾集,到後面幾乎就和借錢沒關係了。

編劇對熊闊海拮据生活狀態的描寫很充分,姜偉希望能讓熊闊海這個地下工作者“落地”,沾點菸火氣。這個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小家庭偶爾也有一些生活樂趣,耍嘴皮子出身的丈夫喜歡憑著一張巧嘴討好媳婦、哄著閨女,這些輕鬆幽默的元素成為殘酷戰爭背景下唯一的一點陽光和樂趣。雖然前半場在懸念和節奏上不像《潛伏》一樣抓人,不過《借槍》潺潺細流的鋪墊讓不少觀眾也持著觀望態度追看下去,希望在後半程得到驚喜。

《借槍》在演員陣容上進行大換血,雖然不如《潛伏》主角配角個個鮮明出彩,但熊闊海身邊的人也都性格迥異,妻子周書真溫婉識大體,房東裴豔玲算計又正義,看起來風流倜儻的楊小菊充滿喜感,巡捕頭子安德森也是好壞參半。

儘管也有觀眾認為羅海瓊飾演的裴豔玲和李乃文飾演的楊小菊表演痕跡過重,語言舉止太誇張,不過姜偉認為,他們正是準確詮釋了人物本身的特質,“像楊小菊,可以演得很輕也可以很重,我告訴李乃文,寧可重一點,讓觀眾看到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太輕就沒感覺了。所以刻意塑造出來他那種氣宇軒昂、堂堂正正的感覺。”

導演採訪

“這部劇的快感可能來得晚了”

對《借槍》收視率的忐忑,很大程度上來自這部劇不是“根正苗紅”的諜戰劇。一些觀眾對劇情進展太慢的抱怨,是姜偉早就預料到的,所以在開播前的採訪中,他一再強調,別指望走進這間房,全是刀光劍影、心理較量,它有夫妻間的柴米油鹽,沒有打情罵俏,有生活的艱辛窘迫,沒有《潛伏》般的辦公室政治。《借槍》更像一塊橡皮糖,嚼勁很足,尤其到後程,劇情跌宕懸念叢生,給人一種悲壯的感嘆。

姜偉認為,現在做電視劇,想有一點創新真是太難了。雖然兩年前的《潛伏》讓觀眾看到一種耳目一新的諜戰劇型別,不過對《借槍》,姜偉實在信心不足。“龍一的原著,在創新方面貢獻最大的就是把暗殺變成明殺,熊闊海的刺殺行動最後變成了一場經過事先宣傳的明殺行動,這在諜戰劇中從沒有過。”姜偉說,在《潛伏》上,他認為龍一最大的貢獻是創作了一種“假夫妻”的人物關係,“這對文學作品來說已經很有價值了,想弄一個徹頭徹尾的創新真是太難了,能有一點就很不容易了。”

龍一的小說中,對熊闊海的妻子只是一帶而過,窘困的生活也沒有得到具體展現。姜偉和曾為《天下無賊》擔任編劇的林黎勝商量,抓住龍一小說中“暗殺變明殺”這個核就可以,再把原著中本就有的天津風味加進去,其他可以放開手腳改編。“我跟他說,你看一遍小說,就合上,把能記住的用進去,忘記的就扔開。”姜偉認為林黎勝對這部劇的貢獻很大,“人們往往認為改編作品更容易,其實改編和原創的難度是同等的,甚至有時候改編更難,因為面對很多束縛,一些小說作者不明白劇作的東西,只是根據市場判斷,怎麼好賣怎麼寫。但放到電視劇裡必須能讓人相信。”

面對觀眾對於節奏感不強,前面劇情稍拖沓的質疑,姜偉也承認,這部劇的快感可能來得晚了,“這個戲我沒把它當成堂堂正正的諜戰戲,它更像抗戰時期的生活劇。因為諜戰劇應該是激烈的,快節奏的,但這部劇柴米油鹽出現的太多了。”不過姜偉認為這也正是它相比其他諜戰劇的新鮮之處,“現在諜戰劇太多了,有個新鮮點的是個好事兒,大家都說諜戰戲太重複,跟風嚴重,《借槍》正好能擺脫開這種聲音,我們也是想做一個無拘無束的戲,別用某種型別來框架自己。”

其實姜偉本意上是不想用“諜戰”來宣傳的,他也明白,電視臺的宣傳攻略必定會捆綁“諜戰”和《潛伏》,這是收視率的兩個王牌標籤,“電視臺是趨利的,它的廣告壓力很大,一段時間內流行什麼,它就賣什麼,因為這是最保險的。”在姜偉看來,其實諜戰劇也不能完全說是創新,“諜戰劇在以前是沒有的,因為涉案劇被限,製片公司沒有別的路可走,就想到一種新的模式。”姜偉說,現在的電視劇其實就兩大類,一類是生活倫理劇,一類就是情節劇,原來情節劇主要是涉案劇,被限以後出來了諜戰劇、反特劇,把對情節和快節奏的追求放到這兩個框架裡了。

劇情的慢速推進以及區別於《潛伏》的腦力風暴式較量,慢熱的《借槍》讓看重收視率的姜偉有著不小擔心。不過,他認為,現在對收視率造成影響的收視人群主要是中老年觀眾,“年輕人看著不過癮早去買盤了,所以收視率跟年輕觀眾沒什麼關係,中老年觀眾把看電視當成打發時間,未必要求節奏多快,真像《24小時》那樣的美劇的速度,他們也受不了。”姜偉說,節奏這個詞兒,其實都是年輕人掛在嘴邊,老年觀眾不會談這個詞,“當初放《潛伏》時,我去一個朋友家,送他媽媽一套《潛伏》的盤,結果人家拿到後就放書架上了,都沒開啟,還是每天到點兒就坐電視前,所以說節奏慢,老年人沒那麼排斥。” J208

連結

小說《借槍》

這是一部補償《潛伏》讀者沒看過癮的長篇小說,是一個令人無法喘息的故事,龍一慣有嚴謹精妙的佈局,層出不窮的懸念,出人意料的結局在這部長篇中得以更充分的發揮。

小說故事講的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天津。內心原本厭惡暴力的共產黨員熊闊海接受任務,去刺殺日軍華北司令部特高課課長小泉敬二,他經過精心的觀察和處心積慮的安排,力求萬無一失,但由於多國情報系統的交叉,一切細節都被日本人知道得一清二楚。但是,在各種奇妙因素的作用下,這場戲仍然按時上演了。此時,熊闊海的妻女身陷絕境,而他已被全面監視……緊張、驚險、刺激,環環相扣、步步驚心。故事發展一步一個套,這個套剛以哭笑不得的方式解開,下一個套又出現了……

作家龍一

龍一,原名李鵬 ,河北人,生於饑荒之年。1984年畢業於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1986年進天津市作協,1998年開始發表作品。現為天津市作協文學院專業作家。

早年多從事中國古代生活史與近代城市史研究。1997年開始小說創作。有長篇小說《迷人草》、《暗探》、《代號》、《闇火》、《借槍》和小說集《潛伏》、《刺客》、《藤花香》等。2009年因其短篇小說《潛伏》改編成電視連續劇,而一夜成名。

姜偉解惑

這部戲不算是地地道道的諜戰劇,如果要用諜戰劇的眼光去看《借槍》,觀眾是會感覺有點不對稱的。我本來沒有用什麼諜戰劇的概念去定位,還是講故事,該是怎樣就是怎樣。

因為上部戲是《潛伏》,觀眾自然會做比較,把《借槍》當成諜戰劇來看,我也沒辦法,而我的苦惱其實也在於此,其實《借槍》歸入不到諜戰類也歸入不到生活類,但是又都沾邊。

龍一解惑

看過《借槍》的整片,這部劇遠遠超過我的預期,是真正別具一格的優秀電視劇。導演和編劇對劇中人物的再創造,比我期望的還要精彩和深刻。事實上,在中國革命史中,熊闊海這種下層身份的地下工作者可能是人數最多的。我相信,觀眾看過《借槍》之後,很可能也會為熊闊海找出“歷史原型”。

其實大家對於諜戰劇為什麼會覺得要緊張、節奏要快,其實都是源自於美劇。但是我想諜戰劇做到現在,就應該要做中國化的電視劇。如果觀眾要想追求節奏快,那就沒必要來看《借槍》,因為肯定不適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