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希希談爭議:新《三國》拍的是電視不是歷史

來源:時尚少女範 1.85W

小到馬匹道具,大到角色故事,新《三國》的每個細節都被觀眾放大,成為熱議的話題。高希希:新版《三國》裡頭,只有一個變化是我們對人物理念的詮釋,我們加入了一些這個時代的審美特徵進去。

高希希談爭議:新《三國》拍的是電視不是歷史

小到馬匹道具,大到角色故事,新《三國》的每個細節都被觀眾放大,成為熱議的話題。

人們所期待的一部歷史正劇,似乎也在爭議中“妖孽”化——職場厚黑學,偶像言情戲……甚至是“用娛樂的強大攻勢,摧毀傳統的價值觀,打造出的文化災難片”。是毀還是譽,高希希日前在接受《鳳凰網·非常道》等媒體採訪時吐露自己的簡單標準,“我們就想拍出一個好看的故事來,並不是在還原歷史,也沒想成為教科書”。

整理/本報記者陳琳實習生展娟娟

新《三國》罪狀

為《三國》正名

以三國為主線,去掉“演義”和“志”

記者:你在部落格中談到“會用一些新的概念來詮釋三國的精髓,三國的人物精髓如初”。這在新《三國》裡是如何體現的?

高希希:新版《三國》裡頭,只有一個變化是我們對人物理念的詮釋,我們加入了一些這個時代的審美特徵進去。我們拍新版《三國》,既不是拍《三國志》,也不是拍原本的《三國演義》,是拍一個三國的電視劇,那麼人物可能就是我詮釋的一個重要的標誌符號。以曹操為例,以前對他***的這種表現,可能會有更多的話題,那麼今天他到底是忠是***,我覺得我們放在一個相對客觀的角度來說,是否可以和觀眾一起共同討論一下這個話題。可能一播出來,觀眾馬上說他跟老版不一樣啊,這個話題就需要討論了。

記者:這部劇一上來就是曹操為中心,然後劉備第二,孫權第三,劉關張三結義卻退居二線,這是你在劇本一開始就決定了的?

高希希:一開始就決定的。因為做劇,首先是要有一個戲劇結構關係問題。這個戲劇結構,我們還是想以三國作為主線,所以把演義兩個字去掉,也把三國志的“志”字去掉,因為三國志是歷史,我們沒法去談歷史,我們只是在做劇。原版的三國演義裡頭有很多耳熟能詳的段子,我們不能丟,丟了觀眾肯定是不認同的。這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既定事實,但是我們又想摒棄一些我們覺得是糟粕,不是特別理想的那種結構關係。所以就定了一個特別俗的方案,就是說整容不變性,幫忙不添亂。

為《三國》翻案

太尊曹操

曹操一直是有爭議的人物

記者:新《三國》對曹操的形象做了很大顛覆,不再是“尊劉貶曹”,有觀眾說你是在有意為曹操翻案?

高希希:之前有人說,尊劉貶曹是歷史給我們的價值觀的定論,你為何敢輕易去推翻?但我就想到一點,就是這個理論是誰設定的?“尊劉貶曹”並不是一個史,而是書裡所描述的東西,是我們千百年來逐漸按慣例弄成的一個思維方式,那麼今天去面對的時候,為什麼就不能有一點點突破?《三國演義》這本書,也是從明朝不斷有人修正,到現在這個版本。

記者:到目前為止,於和偉演的劉備,爭議就小於陳建斌演的曹操,這是因為曹操本身爭議大才會形成的嗎?

高希希:對,因為曹操亦正亦邪的行為決定了這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劉備為什麼相對爭議少呢,他沿襲的那個世界觀的標準沒變,他“忠”字的標準沒變,他變的是把虛偽變成真誠了。我覺得他的虛偽是必須的,真誠也是必須的,這兩點在劉備身上都不可少。

感情戲冗長

這是給女觀眾的調味品

記者:你先前曾在部落格中寫了關於演員的筆記,包括大小喬、貂蟬、諸葛亮,現在這幾位都已經引起爭議了,你是否早有預料?

高希希:會有一些預料,因為這幾個人物特別是大小喬,本身以前的點很少,我們稍稍做了一些延伸。諸葛亮是因為當時在選角的時候就遇到了這個問題,因為陸毅太年輕,以前曾是偶像派。但按照我的理解,諸葛亮27歲未出茅廬先知三分天下,他應該有風流倜儻的一面,我覺得陸毅比較符合。

記者:有觀眾認為新版《三國》中貂蟬和呂布的感情戲過於冗長,有種在看《貂蟬祕史》的感覺?

高希希:感情戲在新《三國》中是給女性觀眾的調味品,我把貂蟬和呂布之間的情感關係做了一點延伸,因為這在其他領域裡都不可能有。貂蟬本身就是三國演義創作出來的人物,我們在情感的延伸上做了一些交代,在照顧女性觀眾的過程中人物“落地”了。

臺詞現代

口語化為“落地”年輕觀眾

記者:新《三國》在敘事和對話上被網友稱穿越臺詞或者過於現代,你和編劇是出於一種什麼考慮?

高希希:以前的古裝戲一直沒有解決一個大問題,就是觀眾尤其是年輕朋友的觀看障礙問題。《三國演義》小說裡用的是書面語,要讓所有的人物“落地”,就要解決口語化問題。所以我們是有意把它口語化,並不是不懂。用文言文臺詞對於編劇來說,非常簡單。

記者:還有不少觀眾指出新版《三國》中穿幫鏡頭太多,比如鏡頭中出現礦泉水瓶和戰馬上的英文標記等。

高希希:我們承認有失誤,正在加緊修補。網友們找到這些漏洞恰恰說明大家都在認真看新《三國》,這是好事。

亂改原著

拍的是電視劇,不是歷史

記者:最近新《三國》播出了關羽自殺的戲份,被觀眾封為《三國》最大“杯具”,對此你怎樣迴應?

高希希:這個結局其實是於榮光建議的,他認為英雄的死需要有氣勢,被萬箭穿心死得太不好看,也太沒有尊嚴了。我覺得這樣改挺好的,有種壯志未酬身先死的感覺,當時呂蒙已帶軍逼近,關羽已無路可退,他其實也屬於被孫權逼死。

記者:這樣修改了原著,自己覺得合適嗎?

高希希:有什麼不合適?我拍的是電視劇,又不是歷史,好看是關鍵。《三國演義》不也是羅貫中編的嗎?有的話,沒人能保證前人沒說過,這些東西是可以商量的。我們就想盡量拍出一個好看的故事來,並不是在還原歷史,也沒想成為教科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