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劇《春秋祭》殺青 尋找失落的民族靈魂

來源:時尚少女範 8.51K

日前,大型歷史劇《春秋祭》在山西靈石縣介廟順利關機,預示著這部經歷四年籌備、劇本六易其稿、耗資近5000萬元的春秋戰國大戲拍攝完畢,進入後期製作階段,計劃明年中旬正式開播。張導認為,不管我們以什麼眼光和姿態來看待傳統和歷史,傳統文化必將在中國道德和社會秩序重建中扮演重要角色。

歷史劇《春秋祭》殺青 尋找失落的民族靈魂

歷史劇《春秋祭》殺青

本站娛樂訊 日前,大型歷史劇《春秋祭》在山西靈石縣介廟順利關機,預示著這部經歷四年籌備、劇本六易其稿、耗資近5000萬元的春秋戰國大戲拍攝完畢,進入後期製作階段,計劃明年中旬正式開播。

這是一部取材於春秋時期,以講述春秋名士介子推的忠孝故事為核心,描寫了介子推在晉國驪姬之亂後追隨晉文公亡命天涯,輔佐其平定晉國叛亂併成為一代明君的故事。劇中對流傳於世的“割股奉君”、“火燒綿山”等典故作了精彩的演繹,真實再現春秋時期介子推這一道德典範人物的血氣風骨。

不過不少人還是提出質疑:春秋戰國戲收視率普遍不高,為什麼還不惜血本打造這部歷史戲。導演張浩嵐給的解釋是,一個民族的歷史不但承載著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和精神寄託,更孕育著一個民族文化傳承和創新的力量。

在張導看來,春秋時期是中華文明定型之始,禮義廉恥、仁愛忠信的價值基座、守道樹德的理性品質、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中庸辨證的思維理念等,歷經數千年的發展積澱,逐漸成為中華思想文化的淵源和主幹,維繫著中國治國齊家、循禮持序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使中華民族及其文化延續千年而不亡。

張導認為,不管我們以什麼眼光和姿態來看待傳統和歷史,傳統文化必將在中國道德和社會秩序重建中扮演重要角色。當前一種迴歸傳統、追尋自己的民族思想與精神的根脈已成為一種新興熱潮。這種熱潮必將為中國探索未來文化建設、社會秩序建設產生促進意義。

正因如此,當山西通宇文化找到張導決定將介子推搬上熒屏時,張導欣然答應,認為這個題材很難得,並定下拍攝原則,尊重史實,不惡搞、不戲說。張導認為,介子推是歷史上一個捨身赴義、潔芳善行的有血有肉的道德典範,必須尊重史實,讓當今社會的人自己去評判介子推忠孝義膽、以死名節的潔芳善行,贏取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並將這種文化認同轉化為人們心靈的力量,而不是演變成流於形式的歷史爆料。

俗話說: “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自古以來中國的古聖先哲就有忠孝義膽,以死名節的“士族”精神,這種精神歷經2000年的民族氣節。介子推可以說是我國忠孝文化的最典型的代表人物。關於介子推的“士氣”風骨及其傳說,歷經兩千五百多年,不但使紀念他的寒食節演繹成了傳統節日,其影響甚至傳遍越南、韓國、日本等地。

為體現本劇的嚴肅性,該劇不惜成本,每集耗資超過160多萬元,薈萃了羅嘉良、何冰、馬德鍾、楊恭如、鮑國安等眾多香港和內陸的實力派明星,另外還籌備了近400人的群眾演員隊伍,投資之大、規模之巨在歷史題材劇中不為多見。為了歷史的真實再現,劇組邀請了多位專門研究解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專家把脈;為了保證演員每一個動作貼近春秋時期禮俗,劇組還要邀請專家進行專門培訓。此外,《春秋祭》還對春秋服裝進行創新設計,使其既遵循歷史又不乏時尚靚麗色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