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導演姜偉 解密《借槍》看點

來源:時尚少女範 2.27W

“這幾年拍諜戰劇都是以緊張、懸疑來贏得觀眾的,這樣對觀眾來講被剝奪了某種樂趣。南都:觀眾都覺得生活戲最感人,尤其是他們夫妻的戲,周書真這條線是小說中沒有的。姜偉:那些荒誕的東西,其實是為了戲劇性服務的,讓觀眾在看的時候,有不同的審美感受。

專訪導演姜偉 解密《借槍》看點

南都解密《借槍》內有劇透,謹慎閱讀

“這幾年拍諜戰劇都是以緊張、懸疑來贏得觀眾的,這樣對觀眾來講被剝奪了某種樂趣。如果把它改成《一個特工的生活》,或者《特工的平民生活》,大家就不期待諜戰風格了。”

“觀眾如果帶著框框來看,帶著別的期待來看,是會倒胃口的。忘記《潛伏》,忘記諜戰模式。”

“選擇演員時,知道會有意外的效果,像《潛伏》中的姚晨一樣,期待一種意外,而且相信會有一種意外。”

——導演姜偉

《借槍》不是第二個《潛伏》,男一號熊闊海更不是第二個餘則成。《潛伏》導演姜偉的新作《借槍》終於將於3月3日在浙江衛視、東方衛視等衛視訊道上星播出。

果然印證了導演“風格是全新”的預告。這部由龍一同名小說改編,由著名編劇林黎勝執筆的電視劇不僅突破了《潛伏》的模式,更是對以往經典的、最流行的諜戰模式的一次全面突圍。導演姜偉說《借槍》是一個不規範模式,甚至不能算是諜戰劇,此前不曾誕生,此後也很難被模仿,它是一顆“怪味豆”。曾主演《蝸居》的張嘉譯作為這部劇的男一號,也坦言這是最拿不準、最期待、最刺激、最累、最“虐”的一個角色。這樣一部作品,被期待已久,被各電視臺寄以厚望。浙江衛視以《借槍》為第一炮打響其“諜·戰英雄季”的概念,引出此後一系列的諜戰作品。不少網友購買碟片先睹為快,以致該劇尚未播出就在網路上評價甚高。記者提前觀劇,並在杭州獨家專訪了導演姜偉和主演張嘉譯,讓他們來解讀這個全新模式的劇作,看《借槍》如何在大熱諜戰劇中全面破軍突圍。

突圍之格局 展示“特工的平民生活”

【搶先看】如果抱著看《潛伏》的期望看《借槍》,註定是要失望的。《借槍》的男主角熊闊海出場便是一個銀行小職員,支撐著一個窮困潦倒的家。他是被一塊錢難倒的英雄漢。在日本鬼子佔領下的天津,經營著一條共產黨地下情報線,靠著坑蒙拐騙籌措來的錢緊巴巴地買上一兩個情報,甚至***上了扛槍刺殺的道路。在這部劇中,以往諜戰劇元素悉數消失:沒有辦公室政治,沒有酷酷的男主角,沒有晒技術手段,沒有亦敵亦友的偽裝。生活的質感才是該劇最有魅力的地方之一,網友們給《借槍》起了不少親切的“別號”,如“借錢”、“就差錢”、“房契”等。《借槍》沒有特別去交代諜戰人員為取得情報鬥智鬥勇,它只是描述了一群中低層特工人員的生活狀態,以及如何在困境下堅持信仰。與其說這是諜戰劇,不如說這是諜戰劇和生活劇交叉的產物。這是首次在電視劇作中以中低層特工為主角的作品,更是對《潛伏》、《黎明之前》等潛入敵人內部精英特工模式的一個全面突圍。正是因為如此,該劇中鋪展開的生活空間中,終於能有足夠篇幅描述特工人員的家庭生活了。熊闊海和太太書真的感情也成為最讓人感動的一條線。

【導演解讀】期待《借槍》有怪味豆的效果

:《借槍》這部電視劇的格局跟之前大家熟悉的諜戰劇模式有很大差別。在決定做這個戲之前,你是否覺得有很大風險?

姜偉:風險倒談不上,我覺得有點難。難題就是,小說中“暗殺”變成“明殺”的假定性太強。假定性太強在文學上完全成立……它不像電視劇。電視劇是通過訊號,直接進入家庭。電視劇要經過各種各樣的挑剔和評判。所以這個假定性,變成電視劇呢,就容易使人不相信。所以我們的編劇林黎勝,他認為核心問題就是將這個假定性降低,使之可信。

南都:跟諜戰劇的不少主創探討過一個問題,大家都覺得很難突破我方特工臥底在對方某一機構中的這個模式,《潛伏》、《黎明之前》甚至最早的《永不消失的電波》都是這個框架,但做《借槍》你徹底放棄了這個模式,是怎麼做到的?

姜偉:對,這個模式確實很難改變。但有一點誤讀是,諜戰劇一定要那樣去做。如果你總想著要去做諜戰劇,你就完了。其實你不要去做諜戰劇,你可以做生活劇,生活中有搞諜戰的,有情報人員,就簡單了嘛……我個人沒有把《借槍》當做諜戰劇來看,滿懷諜戰期待的觀眾來看呢,可能會大失所望。因為這裡頭沒有那麼多的刀光劍影。諜戰劇是一種型別,有一些先入為主的框框。這幾年拍諜戰劇都是以緊張、懸疑來贏得觀眾的,這樣對觀眾來講被剝奪了某種樂趣。如果把它改成《一個特工的生活》,或者《特工的平民生活》,大家就不期待諜戰風格了。媒體都在打諜戰牌,使得人們都帶著諜戰的眼光來看這個戲。一看不是,一看又不是,等到看到一半觀眾的胃口扭過來時,觀眾其實覺得是什麼戲都無所謂。我們想要的是怪味豆的效果……

南都:很多地方確實和諜戰戲徹底不搭邊,其實你可以找一個帥、凸顯氣質的男主角來模糊一下,但是你不屑那麼做?

姜偉:我覺得那是個陷阱,我們不能帶著那麼多人去跳到那個陷阱裡面。文藝形式在現在這個時代來講是直接面對消費者的……它需要的是內容,這些內容會改變它的形式。在製作它時,我先把形式問題忘掉,努力去收拾內容問題,這樣就自然而然地出來它的形式了,只不過這個形式是很不規範罷了。前面沒這種形式,後面的跟風去模仿這種形式,也是不靠譜的。它不是我所認識的幾何圖形,不是規矩的形狀。它是一個水形的,誰都不知道,一杯水落地,誰也不知道它什麼形狀。

南都:你做的時候也是這種感覺?

姜偉:對對,任由它吧,任由它吧。我把握細節,不把握格式化的那種東西。把重點放在內容上,出來之後它愛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

南都:在《借槍》播出的時候,觀眾應該抱有怎樣的心態?

姜偉:就像你說的,觀眾如果帶著框框來看,帶著別的期待來看,是會倒胃口的。忘記《潛伏》,忘記諜戰模式———當然不是說忘記觀眾就能忘記的……我們既沒法限制對諜戰宣傳的那些媒體,也沒法告訴觀眾,你把腦袋清空。兩者我們都做不到。

南都:說到《借槍》在某種程度上是生活劇,你在《潛伏》的時候就嘗試讓劇更通俗,《借槍》其實是更通俗的吧?而且也沒有往你前些年喜歡做的心理劇上面去靠?

姜偉:《借槍》通俗得都掉在地上撿不起來了。張嘉譯扮演的熊闊海連飯都吃不上,連一塊錢都沒了。我已經做了很多心理劇了,我現在就想換換腦子。再者就是在原來地方升級,2.0版的。

南都:觀眾都覺得生活戲最感人,尤其是他們夫妻的戲,周書真這條線是小說中沒有的。

姜偉:周書真與以往的賢妻良母也有很大差別,她有一個戲劇(演員)的前身,有一種當年唱壓軸戲的那種腕兒。她的範兒不能丟,這是為了保證熊闊海和 他 老 婆在家中的戲更鮮活 。主 人公的家庭戲 啊 ,是一般戲的半壁江山,很重要。

突圍之主角 精英消失,市井俠客現身

【搶先看】最開始觀眾可能不相信這是一個真正的特工:滿身江湖氣,窮困潦倒,油嘴滑舌,借錢騙錢。觀眾稱這個戲將“幾十年來被神化的間諜迴歸到了真實、近乎可笑的境地”。一開頭,圍繞著熊闊海的都是錢的問題,他從國民黨特工楊小菊手裡騙來210元錢,200塊買情報,9塊作為活動經費,留一塊給女兒上學。後來他偷偷當了老婆的房契,編織一個又一個謊言,和女房東為了幾塊錢爭執不休。這讓觀眾“做夢都為熊闊海找錢而焦慮”。就在這樣的生活中,他卻不失樂觀本色,堅持著信仰。最後這個陷入柴米油鹽中的小人物用觀眾想不到的戲劇性手段完成了一個驚天壯舉。

【導演解讀】市井小人物的英雄氣概

南都:男主角這個人跟傳統意義上的英雄的概念有點遊離……

姜偉:熊闊海有俠客精神,沒有英雄正面氣質,是 平 民 俠客,不舞刀弄 槍 ,是市 井 小人 物的 英雄氣概。其實是跳出諜戰這個框架去寫一個情報人員。

南都:張嘉譯這個角色比《潛伏》中的餘則成表演難度更大吧?

姜偉:他是表現極限、熒屏極限跨度太大。熊闊海有五層皮,面對著他老婆周書真,是善意、呵護、逃避,孩子在上面壓著呢,沒錢怎麼辦?他是個好父親,好丈夫。他跟女房東裴豔玲,又是一層關係,是兩個不誠實的人心靈的碰撞。在領導於挺面前,他是一個很無奈的下級,跟兄弟安德森又有一些江湖氣息。面對工作,他是一個堅定的革命者。他難就難在這個地方,換個人物關係,反差就表現出來了。在幾種關係下來後,熊闊海就變出了俠味。

南都:你怎麼評價張嘉譯的表演?

姜偉:這部戲,這種情感對張嘉譯來說,不是很簡單,但非常精彩,他把他個人的很多狀態給帶進來了,使得熊闊海更具有一種新鮮的質感。也給我一些意外,當然選擇演員的時候,知道會有意外的效果,像《潛伏》中的姚晨一樣,期待一種意外,而且相信會有一種意外。

南都:這個戲第一次以中低層的諜戰人員作為電視主角。和以前看到的精英特工截然不同,這種表現和觀眾心中的“真實”是有差距的,是否存在一個說服觀眾的過程?

姜偉:其實在《潛伏》之前,我就知道地下工作者就是這樣。並不是戲讓我去翻譯資料,讓我去了解歷史,此前我就知道情報工作是這樣做的,很多情報員是這樣生活的。真摳真實性的話,他們可能一年才能做一件情報工作,還有更小的,還有錯誤的。他們的價值存在於遇上突發事件,用到刀刃上。但這樣呈現也不行,觀眾需要讓他做一件,再做一件,再做一件,連續做下去。所以戲劇性是重要的,保持那時的生活態勢,就可以了。

突圍之主線 在窮街陋巷和饅頭鹹菜之間幹驚天大業

【搶先看】《借槍》的主線是“砍頭行動”,這個以刺殺日軍長官加藤為目標的行動被熊闊海的上級於挺定義為“高於一切”。在沒有周密策劃,沒有經費甚至沒有槍的情況下,行動敗績累累,甚至讓從未殺過人的熊闊海拿起了槍。而在行動最初,熊闊海反對“砍頭行動”,認為刺殺一個敵軍將領並不值得這麼大的犧牲,但不能說服上級。最後,變得有些狼狽的“砍頭行動”卻不得不繼續,因為加藤的死最終關係到更為重大的意義。對前期的行動,很多網友認為上級領導的行為簡直就是“無比傻氣”,“非常盲目”,不明白他為什麼如此固執。

【導演解讀】很多行動就是幾個人商量的事兒

南都:“砍頭行動”這種執著殺敵的慣有模式在劇中一敗再敗,甚至很狼狽,有觀眾認為這是一種諷刺手法,這種理解正確嗎?

姜偉:這個(意見)可能稍微偏頗了一點。很多行動,歷史課本之外的歷史,其實就是幾個人一商量的事。前不久印尼總統去韓國訪問,他的情報在電腦裡,韓國特工結果被人懷疑上了,還給撞上,指紋全留在那兒……那是頂級間諜間的碰撞,拍成電影,人家會說這是間諜乾的事兒嗎?但就這樣他也把情報竊取出來了……他不可能吊著威亞從房頂上去,007是另外一種。我們戲中的間諜工作就在窮街陋巷、饅頭鹹菜之間進行。

南都:以“砍頭行動”為代表的行動在當時也比較廣泛吧?

姜偉:它是一種強烈的戰鬥激情。不能屈服。(但智慧性有待探討?)不用探討……這個戲我挺排斥智慧。諜戰戲要有智慧,我覺得這是一個框框。有時這是一個固定思維。智慧是讓世界改變。把你的智慧和計謀都實施出去了,做成世界的變化,這是智慧。還有一種智慧是手忙腳亂的,在窮街陋巷和饅頭鹹菜之間幹驚天大業的。

突圍之氛圍 用荒誕來闡述悲情

【搶先看】《借槍》充滿了荒誕色彩。除了熊闊海哭窮算計錢等場面外,幾乎每一個配角都是荒誕的載體,也都在荒誕背後有一份隱藏很深的悲情。羅海瓊飾演的女房東裴小姐是一個愛財如命的時髦女人,拿腔拿調的說話方式都很逗樂兒。而這樣熱鬧的性格背後卻是離家的孤單,找不到志同道合者的悲傷和自我保護的無奈。她同情革命者,被熊闊海表面吊兒郎當,實則認真革命的精神吸引,一直陪伴在左右。而國民黨特工楊小菊則是怪腔怪調,貪財好色,唯利是圖,用一腔正義的腔調編織各種謊言騙取組織經費,無數次為了錢和熊闊海滑稽過招。就是這樣一個人,在最後一反常態,顯出可愛。該劇在收官之處荒誕色彩也愈加濃郁。

【導演解讀】荒誕的成分不能再多

南都:該劇被津津樂道的是很多荒誕有趣的情節。

姜偉:那些荒誕的東西,其實是為了戲劇性服務的,讓觀眾在看的時候,有不同的審美感受。

南都:有些觀眾期待著荒誕性的東西再多點,你覺得還能再加嗎?

姜偉:不能不能,它一定是輔助的。再多那就是另外一個戲了。《借槍》非常正經,非常嚴肅……我就說《虎口脫險》,它的一切喜劇效果,都不能沖淡二戰時期的戰爭殘酷性。我們的認識需要從文藝的角度去認識,從戲劇的角度上理解。喜劇是嚴肅的。現在因為娛樂太強大,人們為了使娛樂更強大,我稱為“泛娛樂化”,老祖宗、老價值觀都可以拿來插科打諢。“泛娛樂化”被用針筒打進血管裡面,然後價值觀就混淆掉了……這不是喜劇的東西,幽默跟噱頭是另一回事兒。

南都:張嘉譯、羅海瓊在表演的時候都應該拿出了自己最誇張的一面,你怎麼去把握這些誇張的度?

姜偉:戲劇人物,只要你賦予他一定的喜劇色彩,他就勢必存在誇張的問題。這個量的問題,度的把握,其實是一個戲劇結構的問題。不好言傳,但是在顯示器上看的時候,在剪片兒的時候,能夠感受到這種東西的存在……現場演員能掌握住這一點,是特別重要的。

突圍之節奏 在結局準備情緒爆炸點

【搶先看】《借槍》開始剛節奏不緊不慢,詳細交代了熊闊海吃穿住行等種種細節,生活中的點點窘迫,工作中的艱難前行。完全是生活劇的感覺。但隨著行動的升級,他慢慢***迫到一個死角,他的孤獨、他的無奈、他的隱忍剋制、他的壓抑苦痛、他最終的爆發被層層剖開。最後“砍頭行動”的意義已不在於刺殺本身,而在於仇恨的積累,信仰的堅持,組織的榮譽,人心的指向。這一過程是逐漸上揚式的,到結尾處給觀眾一個出乎意料的爆炸點。到底如何收尾,暫在此賣個關子。

【導演解讀】前面是清明上河圖,後面是狂草

南都:這個劇的節奏很奇特,不是每一集都有g.c。它是一種上揚式的節奏,在結局處爆發?

姜偉:踢球的人都知道,你要是傳球傳得非常好,就是好球。你要是傳到對方防守隊員和進攻隊員中間,兩個人上去,都是腳對腳,有可能踢斷腿的那種球,踢球的人叫“上刀山”。這個戲呢,就是讓熊闊海“上刀山”,從家裡坐著,怎麼著出門了,在小巷裡走走……從安逸的生活中,平靜的生活中,慢慢走向了刀山上面,然後就回不來了。後幾集我稱之為“豹尾”,我很喜歡豹尾啊。有句話叫“虎頭蛇尾”,蛇尾跟虎頭就不配了。我在這個戲中……使用了一個豹尾,用三集到五集的一個長度,完成一個精彩的轉身……轉身跳投落幕。

南都:所以最前面大家最好放棄刺激的期待?

姜偉:前面那部分是《清明上河圖》,是橫幅的,很寬泛的一個故事流量。後面那部分是一幅字,是一幅狂草。

南都記者 齊帥 實習生 姚瑤 陳盈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