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頑主生存報告—相忘於江湖 何如相濡以沫

來源:時尚少女範 2.88W

王朔的加入,使得馮小剛對人生的理性梳理多了幾分思辨的色彩,因而顯得厚重得近乎沉重。對愛情的參悟,僅是《非2》的一個外殼,王朔和馮小剛完全是借殼上市,實際上是想表達自己對人生的虛無和絕望。

策劃:頑主生存報告—相忘於江湖 何如相濡以沫

馮小剛王朔兩位頑主通過《非2》進行了一場對話

當年的電影《頑主》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

馮小剛王朔兩人分道十年之後再度攜手

策劃:本站娛樂策劃部 撰文:許偉中

前言

生活永遠比電影精彩。馮小剛和王朔時隔多年後的再度攜手,從《非誠勿擾2》籌拍之日起,就已成為一個無須炒作便足已吸引無數眼球的話題。

二十多年前,正是以兩人為代表的這撥兒人意氣風發的時候,那時的他們有個共同的雅號,叫“頑主”。

這個原屬於北京方言的名詞之所以風行一時,要得益於王朔的小說和米家山在1988年執導的同名電影。“頑主”的定義模糊得很,寬泛來說,指的是 80年代中後期的那撥兒青年人中的一部分:他們表面上滿不在乎、無所事事,以混不吝的姿態挑戰著世俗和傳統的價值觀,但骨子裡卻有著滿腔不知該何從發洩的憤怒,以及莫名的強烈道義感和責任感。

20多年過去,當年的頑主早生華髮,昔日的揮斥方遒、指點江山已經化作了今日的蒼孫無限好。已近黃昏的他們回首往事,不知心中更多的是欣慰、蒼涼還是絕望。本期特別報告,解讀馮小剛與王朔在《非誠勿擾2》中的心靈交流,關注頑主一代二十年坎坷人生。

目錄

【壹】一場對話:兩個頑主的電影心事

1、馮小剛的U型轉彎

2、 王朔的理性思辨

【貳】十年恩怨:友情變得更加結實

【叄】二十載頑主人生路:活著就是一種修行

1、《頑主》裡的頑主

2、頑主們的江湖和傳說

王朔的加入,使得馮小剛對人生的理性梳理多了幾分思辨的色彩,因而顯得厚重得近乎沉重。對愛情的參悟,僅是《非2》的一個外殼,王朔和馮小剛完全是借殼上市,實際上是想表達自己對人生的虛無和絕望。

分道多年的王朔馮小剛,因《非2》再度攜手

【壹】一場對話:兩個頑主的電影心事

《非誠勿擾2》因王朔的加盟,風格大變。細細品味,馮王兩人時隔多年後的再次合作,與其說是拍了一部電影,不如說是兩個昔日的頑主,關於愛與死的一場對話——在閱盡人間滄桑之後,對愛情也好、生死也罷,都有了一番近乎超脫的認識。兩個人一拍即合,莫逆於心,《非2》由此誕生。戲謔之下,袒露的是兩個人的心扉。

1、馮小剛的U型轉彎

十多年來,大家對馮小剛的作品有了一個既定的認識。在《非2》裡,馮導玩了一個甩尾漂移,成就了一個U型轉彎。

傳統的橋段還在用,可一切又有所不同。以喜劇的形式拍葬禮也不是第一次了,當年的《大腕》同樣也是拍一個生者的葬禮,但兩者風骨完全不同:《大腕》拍喜劇葬禮,調侃的是廣告:彪驢、報喪鳥、可笑可樂、金鳥獎,都是被譏諷的物件。而《非2》裡李香山的人生告別會卻是人生的反思,甚至說出來的話都那麼沉重:“今天又送了我一程。你們的善、你們的好,我都記下了,都拷進腦子裡了。我將帶著這些記憶走過火葬場。我沒了,這些資訊還在,隨煙散播、和光同塵、作為來世相謝的依據”。

當對死亡的調侃化為對人生的敬畏的時候,馮小剛的電影已經完成了一次蛻變。

2、 王朔的理性思辨

“馮爺和朔爺的聯袂,恍若讓人重回《頑主》、《甲方乙方》的時代,臺詞貧死人不要命,搞笑的同時也隱藏著一種人生智慧,但《非2》與馮氏喜劇之前的作品還是有所區別的,除了藏進一種散文式的文藝成分外,它的喜劇風格也不再是由一串串由語言構成的抖機靈,而是在表達著一份只有過來人才會懂得的對世間萬物的通透態度。”資深文化評論人韓浩月如是說。

的確,很多年輕人對本片中導演和編劇所要表達的內涵不能充分理解。“人生是一種修行”這樣的人生喟嘆也好,“婚姻怎麼都是錯,長久的婚姻就是將錯就錯”這樣的表達也罷,都是曾經滄海後的凝思。

王朔的加入,使得馮小剛對人生的理性梳理多了幾分思辨的色彩,因而顯得厚重得近乎沉重。而這種沉重,是深得昔日那些頑主的認同和好評的。

對愛情的參悟,僅是《非2》的一個外殼,王朔和馮小剛完全是借殼上市,實際上是想表達自己對人生的虛無和絕望。所以說,《非2》其實真的並不是《非誠勿擾》的續集,而是兩個老頑主的一場新對話,只是兩個人不再面對面瞅對方,而是開始共同面朝大海,一舒襟懷。

時隔多年,一拍即合。非幹病酒,全怪悲秋。

已到知天命年紀的王朔早已不再是當年的頑主

對於如今的馮導而言,拍電影無關名利,只是興趣

【貳】十年恩怨:友情變得更加結實

“誰也不圖誰什麼了,這朋友交的反而結實。”《非2》中的這句臺詞怎麼聽怎麼別有深意。

王朔當年和馮小剛在一起經常廝混(就連馮小剛追求徐帆,王朔都幫著出了不少主意),兩人形影不離,用北京話來說,是穿一條褲子的鐵瓷兒。王朔的小說中,有的主人公的名字乾脆就叫了馮小剛。馮早期的諸多作品,要麼脫胎於王朔的小說,要麼有這位高參助拳,兩個人關係之親密可見一斑。

《甲方乙方》之後,馮小剛和王朔的關係日漸疏遠。在拍《一聲嘆息》前,兩人就已經分道。

箇中緣由,眾說紛紜,沒料到這一冷就是十年。十年之後,兩個人又到了一起。對這個再續前緣,馮小剛輕描淡寫地舉重若輕。實際如何呢?《非2》裡,李香山說自己和秦奮是知心不換命、託孤不託妻的朋友,按馮小剛的解讀,這是“看似冷漠、實則非常信賴的一種關係”。 什麼都不圖了,朋友交的才結實。

這句話或許是王馮二人再度和解的原因之一。經歷十年奮爭,金錢、榮譽於二人而言都已經是囊中之物,兩個頑主已經超越了去爭這些的階段。他們的人生座標已然轉移,開始尋求內心矛盾的消解,也許他們意識到:只有心結開啟,人才會平和幸福。

頑主們總有一個共同特質:骨子裡太正經太嚴肅,但年輕時總要靠戲謔來偽裝。然而,過了知天命之年,他們卻厭倦了矯飾,撕下了面具,表達出了自己的莊重。這種表達的一個副產品就是:他們不相信愛情的同時,也不再苛求友誼。而這個不苛求,卻使得他們重拾了友誼。

王朔的加入,使得馮小剛對人生的理性梳理多了幾分思辨的色彩,因而顯得厚重得近乎沉重。對愛情的參悟,僅是《非2》的一個外殼,王朔和馮小剛完全是借殼上市,實際上是想表達自己對人生的虛無和絕望。

【叄】二十載頑主人生路:活著就是一種修行

多年之後,《頑主》中幾大主演命運迥異

憤青可以很平和,頑主可以很傳統。當年那些以“一點兒正經沒有”而自我標榜的青年,歷經20多年後,如今心境已經蒼涼。不管是他們作品的風格、對人生的感悟,還是他們對事業的認知,有共同的某種烙印,也有著不同的軌跡。與王馮二人名利場浮沉多年後的厭倦鉛華相比,昔日的其他頑主們命運各異,有的仍在追憶往昔,有的仍然入俗隨流,跟著時代而動。

1、 《頑主》裡的頑主

葛優獨霸賀歲檔,成了名副其實的大腕兒

張國立在電視劇領域發展得風生水起

發福了的樑天不再是往日的頑主模樣

電影《頑主》拍攝於1988年,對於3T公司裡面的這些小青年,電影學者邵牧君在《略論王朔電影》中寫道:“他們蔑視上輩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不分青紅皁白地反對一切制約他們的‘自由’的‘思想教條’。他們不同於西方‘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憤怒的青年’之類,因為他們既未有過從有所追求到理想破滅的心靈歷程,也不厭棄物質文明,更沒有為反對社會不公正而自我犧牲的精神”。

導演米家山對此並不認同,他認為“他們是在踏踏實實、本本分分、規規矩矩地生活,比起那些倒爺、違法亂紀者,比起那些利用權勢投機的人,他們要誠實可愛得多”。

當年這部頗顯另類的電影能公映,體現了在審片上空前的寬鬆。正是這種寬鬆,使得影片大熱,幾位主演開始為觀眾所熟知。

在出演《頑主》之前,葛優已經在舞臺和銀幕上忙活了近十年,一直是龍套,所以少有人耳聞。《頑主》與葛優的結緣“純屬偶然”。導演米家山回憶說,當年為《頑主》招募演員時,有個人前來應徵,此人是葛優的朋友,因為沒有單人照,於是交來一張合影,其中就有葛優。看著坐在後排的葛優一臉裝傻的表情,米家山立馬認定這個角色非葛優莫屬。

趙寶剛說,葛優是時代的產物,在《頑主》之前,他只能演匪兵甲乙之類的角色,而《頑主》這部片子卻讓他成為了主角。葛優認可這種說法,並說這部戲是他演藝事業的開端:“如果沒有《頑主》這個戲,說不定我演員也做不成了。”

於觀這個人物人選開始考慮過謝園,謝園覺得夾在葛優、樑天這樣的兩張臉中間太不容易出彩拒絕了,結果張國立承擔起了這個角色。張國立與米家山是老相識,早在1983年米家山導演的電視劇《彎彎的石徑》中,當時在鐵路文工團工作的張國立就參加了拍攝。五年以後,在《頑主》中,33歲的張國立所飾的於觀,成功地表現了這位調侃別人也調侃自己的城市“多餘人”形象,在劇中,臉譜比較主旋律的他並沒有輸給葛優和樑天這兩個諧星面孔。

演馬青是出身書香門第的樑天,當時還是工廠工人,在片子中,吊兒郎當,一雙笑眯眯小眼睛,一副一點兒正經沒有的小混混樣子,這副形象成了他的固定戲路,其後接的各種角色,大多都是這一型別。

當時人們驚呼,從那刻起,開始了醜星當道的時代。實際上,除了對男主角長相的多元化的接受,一種新的電影語言模式開始讓人們意識到,電影原來也可以這麼拍。

近十年後,《甲方乙方》橫空出世,人們驚訝地發現:這部片子和1988年的《頑主》在語言風格上有著相當的相似度,甚至骨子裡是一脈相承的。這是很好理解的:都是王朔這個頑主惹的禍。

2、頑主們的江湖和傳說

與王朔同時代的海巖已成電視劇領軍人物

趙寶剛捧紅了一大批影視明星

《奮鬥》被認為是在描摹80後新頑主

葛優從《頑主》後,順風順水,先後接拍了《圍城》、《霸王別姬》、《活著》,之後就是馮小剛的賀歲片系列,風頭一時無兩,如今已是男星中的翹楚,最為炙手可熱,2010年度三大賀歲片《趙氏孤兒》、《讓子彈飛》、《非2》都有他主演就是明證;

張國立在《頑主》之後拋開自己在西南如火如荼的事業,來到北京發展,這個風險冒的顯然是值得的,因為自此後他的發展是順風順水,如今更是家喻戶曉,在業界的影響力毋庸置疑,在《一聲嘆息》、《手機》、《建國大業》、《鐵齒銅牙紀曉嵐》《金婚》等多部作品都有上佳表現,自己在主持和導演方面也卓有建樹;

樑天在《頑主》之後因參演《我愛我家》紅極一時,但戲路限制,發展與葛優等不可同日而語,漸漸隱入幕後,如今走平民路線,在喜劇圈子裡作品不少,號稱要拍一輩子平民喜劇。當然,早已發福的樑天,也無復當年那副頑主形象了;

導演米家山已多年沒有有影響力的作品,在片中飾演丁小魯的潘虹(當時還是米的妻子,不久就勞燕分飛了)如今仍活躍在影視表演的第一線,只不過,當年風華絕代的杜十娘已經成了戲骨級前輩,《金粉世家》裡那種大家族嚴厲的婆婆成了她的招牌形象;

女主角馬曉晴被許多導演稱為女演員中的可造之才,之後拍過《週末情人》《瘋狂的夏日》《香魂女》等很多作品,但近年已離開演藝圈,隱居上海,鮮有訊息出來;

《頑主》中的作家寶康,是由非專業演員李耕主演。李耕的正式身份是廣告界大腕,至今還經常在戲裡客串(如《鐵齒銅牙紀曉嵐》裡的賈三彪子),稱得上是黃金配角;

……

不管這些演員發展如何,都不會忘記《頑主》這樣一個曾經的起點。前兩年春節,米家山收到葛優發來的一條簡訊,祝他新年快樂,說自己能走到今天,和當年的《頑主》分不開。米家山將簡訊一直儲存著,他說:“20多年了,還能發這樣一條簡訊,對人保持一份尊重,我很感動。”

除了電影的主創,彼時彼刻的各路頑主此時此刻也在各自盛開。

馮小剛不用說了,由“西糧太守”、美工成為如今票房最成功的導演,期間的經歷就夠拍一部電影的了。

在頑主眼裡,什麼都是個玩兒,也只有這樣,技也近乎道,玩什麼才能玩到一種境界和水平。

同樣在軍區大院長大的王中軍也該算個大頑主。華誼兄弟已經上市,作為老闆,王中軍已經不再執著於錢財的累積,他不喜歡在辦公室工作,喜歡到世界各地,跟不同的人談生意。在很多時候,他的生活更側重於休閒。儘管如此,他對這種狀態仍有遺憾。“美國的年輕一代,35歲就退休了。很簡單,把公司一賣,拿到了一億美元,夠了,什麼都不用幹了。中國人做不到。我有條件的話,35歲可以退休,可我35歲剛開始奮鬥。”

與王朔同時代的海巖,已經成為電視劇領域的領軍人物:一個國小沒畢業,第一份職業是監獄廚師的人,如今在商界和娛樂圈都呼風喚雨,既是一位成功的作家,也是一位成功的經營者。從《便衣警察》開始,海巖就已經蜚聲全國,之後《永不瞑目》《玉觀音》等劇的成功,更是使得海巖劇成了一個品牌。但海巖卻這樣總結自己:“一流的室內設計師,二流的酒店管理者,三流的作家,四流的編劇。”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一腳踏在文化裡面,一腳踏在文化外面”。頑主做得如此瀟灑而遊刃有餘,實在有幾分舉重若輕的意味。

在《非2》裡客串了一把評委的導演趙寶剛在圈內幾乎和馮小剛同時起步,翻砂工出身的他以《一場風花雪月的事兒》《永不瞑目》《像霧像雨又像風》《奮鬥》等電視劇先後捧紅了一大批影視紅星,就連他自己也都不謙虛地說:“我讓無名的變知名,讓知名的變著名。”與此同時,他還是個不錯的演員,當年在老版《四世同堂》裡演瑞豐時就有上佳表現,新版裡他又出演了冠曉荷一角。

要特別指出的是:他執導的《奮鬥》《我的青春誰做主》等作品,被評論界認為是描摹80後新一代頑主之作。在當年那撥兒頑主叱吒風雲的時代出生的孩子,如今已成了新一代頑主,“蒼孫”們在《非2》裡的慨嘆,也就不難理解了。

江湖還是江湖,但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江湖啦。(許偉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