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標:對話不亦樂乎 馬珂負責子彈 姜文負責飛

來源:時尚少女範 2.28W

本期《新航標》,新浪娛樂對話姜文、馬珂,聽“誠信馬”講述“不亦樂乎”製片之道,聽“自由姜”傳授“讓電影飛”創作之道……在姜文拍戲剪片弄得熱火朝天時候,馬珂這邊也沒閒著,他忙前忙後積極運作《讓子彈飛》的宣傳銷售。

新航標:對話不亦樂乎 馬珂負責子彈 姜文負責飛

《新航標》第十七期封面

《新航標》第17期:對話不亦樂乎 馬珂負責子彈 姜文負責飛

出品:本站娛樂

製作:娛樂策劃部

監製:張晗

主編:魏君子

責編:竹聿名

對話:魏君子

撰文:竹聿名

設計:稻草人

攝影:新藝聯·柳下會

前言:

圈內有個很認真的笑話,說姜文拍電影一定有“馬”才能功成。《陽光燦爛的日子》有夏雨飾演馬小軍;《鬼子來了》有自己飾演馬大三;《太陽照常升起》就是因為沒有馬,才在市場失意……也不知道是不是這緣故,《太陽》之後,姜文立即找來了一匹馬——製片人馬珂,兩人合作新片《讓子彈飛》,改編馬識途的小說,在戲中大拍馬戲。

姜文給人的印象是個理想主義者,自己做導演拍戲務求盡善盡美,被傳“超支”也在意料之中,但姜文很委屈:“前三部有的還沒開拍錢就沒了,最後別人傳出話來‘姜文超支’,都沒錢我怎麼超?那時候真是拍著拍著就說沒錢了。最逗的一回是拍《陽光》,喊預備……發現燈都轉另一頭去了,說收不到錢人家不幹了,我說給人家錢啊,製片說大哥沒錢了,我說那怎麼弄啊?製片說大哥你出點唄,我去你……好吧,我就出點錢,人家才把燈轉過來。人家燈爺就是靠這個生活的,你欠人家工資不合適。好在我還有點錢,屬於鄧小平講一部分先富起來的那撥。《太陽》我最後變成20%的投資方。我也不願意賠。”

談到拍《讓子彈飛》,姜文直言很舒坦,他最大的一個感慨就是“這次資金相當正常”,說話中忍不住夾了一個國罵。身旁的馬珂聽了之後憨厚的笑了笑,姜文說:“這回《讓子彈飛》我根本不知道錢在哪,馬珂說你拍吧,你愛弄什麼弄吧,沒人說過‘導演咱們沒錢了’。錢這事不歸我管,這事有馬珂在。我倆一個公司。他沒必要和我講錢什麼時候到,反正沒缺過錢就是了。”

姜文說的公司是 “不亦樂乎”影視公司,兩人各佔50%股份。分工也很明確,馬珂給姜文提供充足的子彈,姜文則專心致志的讓電影飛起來,一個負責務實,一個負責理想,相得益彰,讓人想起了張藝謀和張偉平的新畫面,但二位一聽連連擺手:“還是不一樣。”怎麼不一樣?本期《新航標》,本站娛樂對話姜文、馬珂,聽“誠信馬”講述“不亦樂乎”製片之道,聽“自由姜”傳授“讓電影飛”創作之道……

目錄:

【上篇】姜文授課:如何讓電影飛起來

壹 劇本VS臺詞——抄網路沒出息,不幹那便宜活

貳 拍攝VS剪輯——我不希望大家看電影分神

叄 風格VS戲劇——我喜歡飽滿來勁的電影

肆 導演VS演員——跟我合作很危險

伍 酒精VS可樂——《讓子彈飛》是另一種酒

【下篇】馬珂豪語:目標年度票房冠軍

1,專案——選擇《讓子彈飛》

2,製片——基本達到好萊塢工業的比例

3,宣發——至少要讓2億以上的人知道

4,未來——對今天負責就是對將來的負責

本期《新航標》,新浪娛樂對話姜文、馬珂,聽“誠信馬”講述“不亦樂乎”製片之道,聽“自由姜”傳授“讓電影飛”創作之道……在姜文拍戲剪片弄得熱火朝天時候,馬珂這邊也沒閒著,他忙前忙後積極運作《讓子彈飛》的宣傳銷售。

【上篇】姜文授課:如何讓電影飛起來

姜文談起電影滔滔不絕

俗話說,文如其人。姜文的電影與他本人也是一個氣場:有霸氣,讓人緊張;有豪氣,讓人敬仰;有才氣,讓人欽佩。在他的口中,說的都是電影,在他的眼裡,什麼都可以是電影,他註定為電影而生。

姜文回答問題,喜歡說“很簡單”——在他眼中任何事情似乎都有直截了當的答案,包括如何寫劇本如何做導演。像這次與之聊天,稍微整理可能便是一本“電影製作手冊”。

在觀眾看來,姜文是一位能讓電影飛起來的華語導演,其作品充滿了魔力,與眾不同。難得他暢談電影心得,必須一一記錄,原汁原味與諸影迷同好共享。

姜文喜歡來勁的電影

【壹】

劇本VS臺詞——抄網路用語沒出息,不幹那便宜活

1992年,姜文有了做導演的念頭,他打算改編王朔的《動物凶猛》,但由於王朔剛剛寫了大量小說和電視劇本,自覺寫作能力陷於癱瘓,便拒絕做編劇,他說:“我尤其痛恨給有追求的導演做編劇,慘痛經歷不堪回首。我無法幫助姜文把小說變為一個電影的思路。那些東西只能產生於他的頭腦。”

93年,姜文從美國拍完《北京人在紐約》回來,開始寫劇本,名字改了,叫《陽光燦爛的日子》。王朔看了之後不禁感嘆:“劇本寫了幾個月,拿出來時比小說還長,大概七萬多字。我學習了一下,知道電影劇本怎麼寫了。可嘆我混了這麼些年,確實有些時候是欺世盜名。”

姜文這十幾年就導了4部電影,都改編自小說。新片改編自《夜譚十記》裡的“盜官記”,但如果你看過原小說,你不會認為能出來一個《讓子彈飛》,這是姜文神奇的地方,說“化腐朽為神奇”,或許不恰當,但“別開生面”卻是實情。《讓子彈飛》首映禮上,眾演員接連不斷蹦出戲中金句臺詞,令觀眾捧腹大笑,已經佐證姜文電影對白的“又高又硬”,亦因如此,姜文的電影保質期很長……

寫劇本,我經常這樣跟編劇們討論,我說劇本的樣子,要像馬致遠的《天淨沙》,不用寫那麼多連線詞和形容詞,就“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有的版本還寫成“小橋流水平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你把元素都擺出來,就出意境了,感覺就像沒拿泥砌過的時候,非常有質感。這是對劇本的要求。

對臺詞,你看我們編劇組,述平、朱蘇進都是作家,50後60後70後,80後都有,包括我,這哥幾個會很不屑網路流行用語這些東西,抄網路用語太沒出息了。咱不能幹這便宜活,沒意思。為什麼大家說我的電影的笑保質期最長,說有些樂明年就不樂了?因為我的影片不是一個時尚流行語帶來的笑聲。你比如說葛優,他演過許多喜劇,說一個時尚流行語大家也會笑。但《讓子彈飛》裡邊不是,而是建立在他性格里的笑聲。

我反覆跟他們講一個故事,一個最簡單的故事:兩個聾子,隔條河,兩個老頭,他看見他了,他也看見他了,肩膀上都扛著一個杆子,倆人不願意別人覺得自己是聾子,其中一個衝著對方喊了一句:怎麼著釣魚去? 另一個沒聽著,看見嘴動,不能讓對方覺得我聾,就回答一句:不是,我釣魚去!那哥們也沒聽見,也趕緊接話:嗨,我還以為你釣魚去呢……

這有意思吧?啥都沒有,就一個哥們喊釣魚去,這心理就一下子出來,你會樂,五百年後也會樂,因為這詞雖然簡單,就釣魚,但最後兩個人的心理你看得清清楚楚,這是我推崇的臺詞。

姜文說:《讓子彈飛》開頭幾槍就有很多剪輯點

【貳】

拍攝VS剪輯——我不希望大家看電影分神

近期,網路有一個新詞很受媒體歡迎——“沒尿點”。意思是姜文的《讓子彈飛》好看得讓人根本沒有時間上廁所。所謂“有笑點,沒尿點”是也。看姜文電影過癮正因為他的作品節奏快、資訊量足、充滿了快感,以至於大家看了一遍還覺得不夠,渴望再看一遍。

姜文說:“我覺得好的電影,比如說《教父》、《電影往事》、貝託魯奇那些電影,還有昆汀這小子戲劇性弄得也非常好,這些戲其實也沒尿點,你不知道他使什麼壞,你沒法看半截走,他那些戲你想不到底下往哪裡拐。好片子是這樣的吧。”而在姜文眼中,之所以能達到這個效果,所依仗的便是拍攝和剪輯技巧。

其實我的片子都有這種特點。我記得我爸爸去看我剛剪完的《鬼子來了》,他沒吃飯,端著一碗麵,想一邊看一邊把面吃了,結果看完2個半小時那面沒吃。當然,我爸看我,可能有些誇張。前幾天有一個院線經理劉歌,他說他拿瓶礦泉水進去,開始是涼的,喝兩口,一直到看完,水變熱了就沒來得及再擰開,我覺得他這也證實了我爸當時的情況。我希望是這樣的,我不希望大家看電影分神,我希望大家全神貫注,不就2小時嘛。我也喜歡看這樣的電影。

我拍片子喜歡瞄準目標來拍,別說《革命往事》,我連我自己的片子都想不起來。“鴻門宴”那場戲。我每次都掛一千尺膠片,3個機器同時拍,3千尺同時轉,為此專門做了個圓軌,3個機器擺上面,而且得同步,每個機器轉動起來的時候需要人推,還有人操機,還有人管焦點,一個機器起碼得有5個人。這15個人走起來得同步,而且還不能出聲,光他們就得排練。

《讓子彈飛》拍了4個月,剪了6個月,其實是正常的,我每個片子都沒有少於六個月的活,80萬尺膠片,一天得剪多少?不可能太快。

我第一部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當時在日本做的後期,許多內地導演、臺灣導演都在那,看完之後,說你這片子比香港動作片節奏都快,當時就接近3000多個鏡頭。後來《鬼子來了》也是3000多鏡頭,其實《太陽照常升起》也3、4千個鏡頭。

我覺得是這樣,如果電影放棄了剪接環節,會很鬆散,將不成為電影。因為話劇是通過很長時間的排練,大家對那個節奏有了一定的掌握——排練過程已經等於剪輯好了。而電影是一次性排練,有的還沒時間排練,上來就得預備開始,你頂多也就十條八條的吧,這裡面很難找到真正的可靠的節奏,再好的演員你也不能說一條給你拿下來,紋絲不動。都得在剪輯過程中把它調整,甚至重新調配,才能形成叫電影的這個東西。

我已經算好的了,還經常給演員排練一下,然後用很長的鏡頭去拍他們,讓他們找到某種感覺,但你畢竟時間有限。說到底電影是很糙的一個活,你如果沒有剪輯技術會出賣演員的很多東西。

剪輯這活挺苦的,起碼得熱愛,有興趣,否則……我經常看到全跑了就剩我和操機員在那。確實是挺磨性格的一件事。我從小就好玩魔方,這東西對我是一個興趣培養。

戲劇對姜文電影影響甚深

【叄】

風格VS戲劇——我喜歡飽滿來勁的電影

姜文回憶在中央戲劇學院讀書時候,參加文藝表演,他幾個同學一出場,觀眾席凳子倒了一片,都是笑倒的。在姜文看來,讓觀眾笑,對於他這種學戲劇的人來說並不是難事,戲劇的學習對他做導演至關重要。而他也一直把在中央戲劇學院幾年的錘鍊當成他後來成功的一大基礎。

姜文感謝那些生活,他覺得自己的電影“來源於生活,捕捉某種荒誕。”他說話口頭禪頗多,“來勁”是其中一個,他喜歡來勁的電影,自己拍片自然也也喜歡來勁。幽默動人,卻層剝人心,揭露人性,讓人過目難忘,勁道十足。而這些都和生活脫離不了干係。

有人說我的電影飽滿,熱鬧,幽默,我覺得他們說得對,呵呵,這麼好聽的話。我覺得事情是這樣的。我媽媽是湖南過來的,我小時候在貴州長大,好吃這口辣的,所以這種刺激的食品會讓你……不愛弄那麼平淡的東西。我喜歡看的片子也都是比較來勁的,所以這東西對我是有一個影響吧,也就是飽滿吧?要不我明天試一個單薄的?呵呵,清湯寡水的?我覺得那個容易,這倒提醒我了。

《讓子彈飛》背景選擇在北洋時期,是因為北洋時期秩序繁雜,所以戲劇性比較強,所謂軍閥混戰華洋混雜,各種傳奇故事容易產生。我是學戲劇的,你看莎士比亞的戲,節奏也很快,也沒尿點。除非你拍得特別長,撐著拍五個小時。講究貨真價實,資訊量在這了,沒有廢話。我們這些學戲劇的人轉過來拍電影,就很容易不屑那些沒學過戲劇的導演,那種無聊的堆砌,假裝說電影語言,其實什麼呀,就是沒東西而已,不知道往裡面擱什麼。

戲中老湯(葛優)想知道劉嘉玲是不是跟我睡了,還不好意思說,因為錢是人家出的,表面他是縣長,其實他什麼都不是,他就一騙子。他就拿著那股勁,趁著我喝醉了,過來對劉嘉玲說“聽說你睡覺了?”當然他問的不是睡覺的事,劉嘉玲說“我他媽哪天不睡覺……”你聽著就可笑,其實這就是學戲劇帶來的好處,你就是通過臺詞把角色的內心世界展現在觀眾眼前,你會覺得可笑。

本期《新航標》,新浪娛樂對話姜文、馬珂,聽“誠信馬”講述“不亦樂乎”製片之道,聽“自由姜”傳授“讓電影飛”創作之道……在姜文拍戲剪片弄得熱火朝天時候,馬珂這邊也沒閒著,他忙前忙後積極運作《讓子彈飛》的宣傳銷售。

【肆】

導演VS演員——跟我合作很危險

演員和導演是一部電影裡最關鍵的關係鏈,直接影響著片子質量好壞。但兩者間的關係往往是難以協調的。處理好了,能更上層樓;處理不好,便容易危機重重。姜文卻是出了名能讓演員煥然一新的導演。像夏雨、房祖名、陳坤等幾個年輕演員,都曾在各種場合感謝過姜文導演,這幾個人在姜文電影裡確有脫胎換骨的表現。而這些自然不是巧合能解釋的——姜文有辦法把演員的潛力激發出來。

姜文的四部作品都是自導自演,他的理由是找不到適合的演員導致,而且“製片人願意和我這樣的人合作,把劇本寫了又把戲演了又片剪了,再怎麼著也值,裡外裡對於製片人來說也值。你說你把我劈開,找一個導演姜文找一個演員姜文找一個剪接姜文一個編劇姜文,那就貴了。所以,我是上他們的當。”

什麼叫導演?用莎士比亞大哥的話來說,他每個劇本是對生活起的一個外號。這段生活他起了個外號叫《哈姆雷特》,這段生活他起了個外號《麥克白》,也許另一端生活的側面他起了個外號可能就是《羅密歐與朱麗葉》,導演也就是說你要對生活是有態度的,或者你用什麼角度看生活。我電影裡的幽默其實來自於生活,捕捉到生活的某種荒誕。

導演的是門檻最低的,人家說你會攝影嗎?不會,演戲呢?不會,寫劇本,也不會?那你當導演吧……不需要手藝,也不需要長相,也不需要訓練。但門檻低的行業,也能做得非常高。作家門檻也非常低,有筆有紙就行了,當然,你想寫成莎士比亞寫成曹雪芹,那你寫吧。

至於怎麼跟演員合作,就是我剛才說的那個,你如果不善於觀察,不善於激發,那這些演員在你這隻能是一般的表現,不能怪人家。沒有壞演員,只有壞導演。

我也不想演,也想有一牛逼導演,比如斯科塞斯那種,我也願意當演員。情況跟你的理想總是有距離的,沒能碰到我的斯科塞斯怎麼辦?《鬼子來了》我也選了很長時間演員,最後人家說你還是自己演吧,《讓子彈飛》也是,我確實也挺累的,但好像這兩個角色我也不知道誰能演,也只能我去演了。

有人這樣說過,跟你合作很危險,以後很難再超過跟你合作的這個片子。說為什麼你經常能把人的那種潛能發揮出來,在別的戲沒這機會,說夏雨就《陽光燦爛》演得好,陳沖在《太陽》裡面是最風騷的。其實我覺得很簡單就是,你要善於觀察這些演員,他們身上有迷人的地方,你要把這些迷人的地方通過角色發揮出來。每個人都有迷人的地方,我覺得你們每一位都有,都能拍一部很好的電影,主演一部很好的電影,讓人記住,很愛你的電影。你把那方面找出來,激發出來,然後,創作環境也要達到,因為演員是一個暴露的過程,他暴露內心隱祕世界,亂七八糟的你讓他怎麼演?他會保護自己,他就收起來了,收起來這個狀態演戲就不好。你看很舒服,對你很有信任感,他就會把內心隱祕的東西賦予在角色上,那就很漂亮。

電影對於姜文來說就得是酒

【伍】

酒精VS可樂——《讓子彈飛》是另一種酒

馮小剛寫自傳,說自己聽到的批評大多數都是圍繞“商業”二字,姜文卻略過“這些表面的現象,說出了問題的實質”。當時,姜文是這樣和馮小剛說的:小剛,你應該把葡萄釀成酒,不能僅僅滿足於做一杯又一杯的鮮榨葡萄汁。

他還說;電影應該是酒,哪怕只有一口。

這就是姜文,他認為電影可以很多種,對於他來說,他的電影就得是酒,不能是可樂,更不能是白開水。所以不勝酒力的人品他的電影容易醉。

《讓子彈飛》它是另外一種酒,有的酒做太高了不成。你說這《太陽》吧,他是迷幻版的東西,是腦海裡的東西,是精神裡的東西,不是家長裡短的東西,允許你把它做得高一點。這《讓子彈飛》是一個故事性的東西,說故事比較傳統,象莎士比亞里的戲劇,雖然濃烈,但還是有人物有故事,人物跟著故事那麼發展的,有起承轉合,所以你看這樣的電影不會看丟的,也不會看不懂的……《讓子彈飛》是一個故事,故事很簡單,懲惡揚善也好,除暴安良也好,綁架案也好,他就是那麼一個事,從故事表面上並沒有說夢境的東西,這樣那樣,所以你得根據不同的故事來釀製它。也就是不同的材料。

你說《太陽》那種材料,你恨不得不釀造都醉,就一個high藥,《讓子彈飛》是個酒,但不是喝斷片的酒,他是一個大傢伙喝完很高興那種,故事本身決定。這就是一個很清晰的故事。大家看了《太陽》之後,太多人說看不懂,大家就記住了這事。這事情對我是一個特別大的幫助,以前和投資人談,得這解釋那解釋,提各種條件,這回倒好。現在投資人找到我,我問他們有什麼要求,他們說沒要求,只要看得懂就行了。我說嘿,這局做得……我得謝謝這幫哥們。《讓子彈飛》沒什麼不好懂的,它是傳統戲劇那套,也是好萊塢最遵循的那套,也是昆汀最遵循的那套、甚至《阿凡達》也是一個簡單的故事,這樣的東西當然容易做成大家都看得懂的大製作。

馮小剛說我拍商業片搶他飯碗,這是客氣話,我就算拍商業片拍得再好賣得再多,我們倆形不成威脅,中國折騰得有幾個導演啊?不過三五個,不夠!太不夠了。你怎麼也得五十多個,甚至一百五十多個,觀眾才舒服。你說美國觀眾,多他媽幸福啊,每天看不同的電影,巴黎觀眾恨不能每天仨片上映,我們都是人,中國人為什麼過得比別人窮的日子?比別人精神生活差?我覺得這裡面沒道理。所以50多個150多個對我來說是理想的,所以沒有什麼威脅的。這可能是馮小剛的形容,就像周潤發講的:比喻、比喻、比喻……

本期《新航標》,新浪娛樂對話姜文、馬珂,聽“誠信馬”講述“不亦樂乎”製片之道,聽“自由姜”傳授“讓電影飛”創作之道……在姜文拍戲剪片弄得熱火朝天時候,馬珂這邊也沒閒著,他忙前忙後積極運作《讓子彈飛》的宣傳銷售。

【下篇】馬珂豪語:《子彈》目標是年度票房冠軍

姜文和馬珂。馬珂希望《讓子彈飛》能在市場中探索出一條新路

假如把電影製作發行比喻成打仗的話,《讓子彈飛》便是一場預謀了多年的仗。為了贏下這場賀歲大戰,馬珂做了許多準備工作,甚至在兩年前挑選演員時,他和姜文便特意的挑了一批能說四川話的演員,目的是做一川話版,以便雙管齊下,在全國賣另一種口味的“子彈”。

馬珂曾放出豪言,《子彈》要拿下年度票房冠軍。而這豪言的背後,有著對姜文的信心,也有著對自己製片宣發能力的信心。華語電影工業與發達的好萊塢有不小差距,這位年輕的製片人希望通過《讓子彈飛》的嘗試,能在市場中探索出一條製片新路來……

姜文說,馬珂是中國投資那麼大電影最年輕的製片

1,專案——選擇《讓子彈飛》

[他是大家公認中國導演裡面最有才華的導演之一]

古語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姜文幾年前《太陽照常升起》的市場失意,卻讓他得到了一個新合作伙伴,正好此人就姓馬,叫馬珂。

馬珂是姜文的粉絲,小姜文10歲,自從他看了姜文的兩部作品《陽光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就渴望著與姜文見面“他的作品非常好,我喜歡他電影表達的元素,而且他也是大家公認中國最有才華的導演之一。”當馬珂知道姜文身邊沒有製片人之後,便通過關係去太廟姜文工作室拜會偶像。

馬珂之前是做電視劇製片人,也早早混出了名堂,但一直把電影當作自己的理想,“我就想做最好的導演的製片人,05年,我有了這個想法之後第一個找的導演就是姜文。見面後,可以說我們倆不謀而合。”

雖然初次見面兩人相談甚歡,但姜文那時候正忙於製作他的《太陽照常升起》,無暇與之合作,馬珂只好又回去繼續鼓搗他的電視。

誰想柳暗花明。兩年後,馬珂收到一條簡訊,問之,答曰“太廟,老薑。”07年,志同道合的兩人正式成立“不亦樂乎”影視公司。公司名字延續了姜文太廟工作室的名字,股份是各佔50%。有了新公司,兩人立即開始著手公司第一部作品。

在“不亦樂乎”,姜馬兩人的分工十分明確,姜文負責專心拍戲,馬珂負責製片、融資、宣發等等。而成立“不亦樂乎”影視公司,在馬珂看來目標也很簡單——做年度最賣座電影,重新證明姜文的商業價值。

他們第一個專案名字起得出人意表又讓人浮想聯翩:《讓子彈飛》。

新浪:從創作到拍攝,你是否會給姜文意見?

馬珂:我是完全不去幹預他創作,那是他必須要保證的。我們之間更多是一個選擇。比如說,我們是選擇先拍《子彈》還是其他,選擇拍一個大一點的、喜劇的、愛情的、或者是戰爭的……在這個選擇基礎上,我們再針對性的去務實他的投資規模、宣發規模。

新浪:怎麼選中了《讓子彈飛》?

馬珂:當初成立公司很簡單,就是做電影,衝著票房去。當時手裡有幾個選擇,其中一個就是《讓子彈飛》。他徵求我的意見,我看了之後眼前一亮:故事簡單,土匪路霸,卻可以滿足三位大哥同臺的基礎,而且很荒誕很傳奇,符合拍成大喜劇的概念。不到一個禮拜就決定就是它了。我們08年初開始做這個劇本,做了一年。

新浪:專案的資金來自?

馬珂:整個影片不亦樂乎是最主要的投資方。從開始籌備到開機,所有投資都是自己的。我們都是做到很紮實才拿出來,把這鍋飯做得八九不離十的時候,再去和別的投資方談融資等等。願意合作大家才合作。英皇是到劇本完成了確定了他們才進來,因為別人得看到你的劇本。而且我們要拿去審批立項,讓它合法化,這樣人家才有信心。

在馬珂看來成熟的好萊塢工業有很多值得華語電影借鑑的地方

2,製片——基本達到好萊塢工業的比例

[我們都可以砸那麼多錢進去,你們也可以放心了]

姜文拍戲,投資曾經掉過幾次鏈子,導致了劇組停滯。馬珂加入之後,首當其衝便是解決姜文拍片資金問題,他負責提供源源不斷的子彈給姜文,讓姜文能全神貫注的投入拍片。提起《讓子彈飛》的投資,姜文感概的說:“這次資金相當他媽正常。”語氣帶著難以置信“這回《讓子彈飛》我根本不知道錢在哪,馬珂說你拍吧,沒人說過‘導演咱們沒錢了’。錢這事不歸我管,這事有馬珂在。反正沒缺過錢就是了。”

姜文說這話時,他沒注意到旁邊有人在呵呵的笑,那人正是製片人馬珂。有了馬珂,姜文說他感覺比以前輕鬆許多。

姜文之前兩部片子投資人都和他說“兄弟,別怕花錢,咱們拍牛逼片才重要。”這次馬珂有過之而無不及,馬珂的態度是:“你愛怎麼弄怎麼弄。”姜文也沒客氣,整部電影拍了80萬尺膠捲,是一部普通電影好幾倍,甚至為了拍出針鋒相對的效果,光姜文葛優發哥“鴻門宴”一戲,就燒了10萬尺膠捲。年輕電影人說到這個數字時,語氣又是羨慕又是驚歎。另一個例子是《讓子彈飛》裡有一個炸碉樓的鏡頭,姜文字來想鏡頭一轉,來一個爆炸聲暗示完成,馬珂知道後說,別呀,炸。幾個字又拿出了一筆錢來做特效。當然,兩者效果完全兩碼事。

馬珂有他輕鬆的地方,他一點不擔心《讓子彈飛》的質量“姜文能做到今天,有對藝術品質的保證,不會拍一個爛片出來。”所以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融資和宣發上,“製片人最需要做的可能是,怎樣能把一個產品更好了推廣出去,銷售出去,讓他掙錢。”

姜文說:“馬珂是中國投資那麼大電影,最年輕的製片”,這位年輕製片做事卻十分老成,有自己一套想法。《讓子彈飛》專案吸引人,一些老鄉——山西煤老闆找過來也想參與投資,馬珂都推掉了,因為他“不要沒價值的錢”,在他看來錢很關鍵但資源組合更重要。《子彈》最後只併入了四川峨眉集團、香港英皇、江蘇廣電幸福藍海、中影等資金,這些資金組成了馬珂心目中的強強聯手,因為,峨眉集團有四川最大的院線,英皇有香港和海外資源,幸福藍海有全國前三的電視媒體……

《讓子彈飛》投入了1.1億製作費,卻投入了令人咋舌的5000萬做宣發,比例遠遠超過了普通電影宣發的8%。馬珂分析:“從我的角度來說,首先需要判斷這個題材將來對觀眾是否有效,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判斷,包括劇本、演員各方面;第二,你有沒有足夠好的宣傳、營銷手段,在國內,我們往往不捨得在宣傳上花錢。而我們《讓子彈飛》宣傳投入已經佔到了這個投資的一半了,基本上達到了好萊塢工業的那種比例。”

新浪:“不亦樂乎”的製片模式是怎樣的?

馬珂:一般來說製作公司都是要拿自己的錢把底子鋪好了。我們是投一半。你自己都沒有錢,你怎麼讓別人相信你是有責任感的呢。很簡單,我有最大的投資在裡邊,我承擔最大的風險,同時我也收取最大的收益,同時我們也給投資人信心:我們都可以砸那麼多錢進去,你們也可以放心了。

新浪:你怎麼看現在的製片環境?

馬珂:我們製片環境其實都是在摸索階段。我們沒有好萊塢的100年以上的工業基礎,第二,也沒有那麼多專業人才,我們非常缺專業人才,第三,我們還有國情。現在的電影製作環境就是:一邊摸索一邊總結一邊幹,沒有所謂的即時經驗給我們,其實我們現在是在創造經驗。

現在的電影市場呢,增長太快,但我們底子很薄,但大家不聊底子薄,只聊增長快,增長快有很大的風險。其實不光電影是這樣的,電視劇也是這樣的。掙錢的總量不超過10%。

本期《新航標》,新浪娛樂對話姜文、馬珂,聽“誠信馬”講述“不亦樂乎”製片之道,聽“自由姜”傳授“讓電影飛”創作之道……在姜文拍戲剪片弄得熱火朝天時候,馬珂這邊也沒閒著,他忙前忙後積極運作《讓子彈飛》的宣傳銷售。

信“馬”由“姜”的組合第一個專案是眾人矚目的《讓子彈飛》

3,宣發——至少要讓2億以上的人知道

[你該做的不做,那個結果就永遠不會出來]

一部電影票房好不好,宣發是至關重要一環。

在姜文拍戲剪片弄得熱火朝天時候,馬珂這邊也沒閒著,他忙前忙後積極運作《讓子彈飛》的宣傳銷售。運作的指標說起來倒也不復雜——盡力的達到他十分看重的“好萊塢工業標準”。

馬珂並沒有盲目的投入宣傳,他首先做了市場調查和分析,馬珂說:“我們專門找了4A的廣告公司評估,電視必需要投入,公交、路牌、地鐵必需要投,分眾媒體、網路媒體都必需要投。這些都是剛性的,不能含糊。‘明星的東西,大家都知道’那是自己騙自己。”

就在離片子還有2個月才上映時候,業內人士驚奇發現在北京的路牌已經看到鋪天蓋地的廣告,馬珂是這樣分析的:“真正去買票的是什麼人?是天天上班的去公司上班的,上學的,我們要根據他們的邏輯根據他們的受眾,去鋪我們的宣傳,我們硬板提前到了10月1號就開始投放,這樣會給人留下印象,有印象有興趣才會買票。現在你看到的只是我們的一半,還有一半沒發力,大概在10號左右發出來。這次宣傳我們投入比較大,週期也比較長,這也是一種嘗試。”

這種嘗試在馬珂的眼中很簡單“沒有什麼營銷、宣傳多麼玄乎的理論。”只需要一切遵循規律來做就行:“宣發有必須要遵循的規律,就像你每天要睡覺,你必須要睡,不睡第二天就沒精神,必需吃三頓飯。當然還要根據不同的型別、規模、你要做不同的分析。像《子彈》就是大規模、大覆蓋、高密度,它可能未必適合其他電影。”

事實上,像《讓子彈飛》這種規模的宣傳,的確是許多大片做不到的,但在馬珂卻覺得很有這個必要:“國內絕大部分電影達不到《讓子彈飛》的規模,因為大家不願意冒這個險,因為‘到後面能省點就省點吧。’拍兩本雜誌換點路牌弄點封面,這些都不花錢。”通過電影資源的置換,在馬珂看來十分不保險:“《讓子彈飛》真金白銀5000萬的宣發。含置換早過億了。我舉例吧,北京四環內一共4500塊路牌,雜誌也就200多,這全上了也就僅此而已,我這次投放量,1500塊我得先買了,那2、3百塊有多少補充多少……你讓他們雪中送炭,不可能,天底下哪裡有免費的午餐。”

馬珂說:“其實電影的宣發和營銷,和所有產品的屬性是一樣,就是要做到大規模的知情度。”他算了一筆帳:“電影的票房取決於觀影人次,你的人次越多,你的票房就越高,比如說我們要達到2000萬的觀影人次,那概念就是6億以上的票房,那你至少要讓2億以上的人知道。10%打最低的量。”

當然歸根結底還是片子好,馬珂說不能到頭來是在宣傳三氯氰胺。“我們有信心拿到年度票房冠軍,因為我們把要做的事情百分之百或者儘可能的做到了,其實很簡單,你把心掏出來給觀眾了,觀眾一看,無非就是花50塊錢買你一張票而已,買。就這麼一個道理。”

除了在全國鋪天蓋地的做硬性廣告,馬珂還有祕密武器,那便是川話版《讓子彈飛》。

如今,賀歲大戰已經打響,《大笑江湖》票房見好,業內分析,認為東北三省至關重要,因為有了趙本山小瀋陽這批演員,東三省基本上被認定是《大笑》的票倉基地。而《讓子彈飛》也有一個基地——四川。馬珂說:“四川話版是我們的殺手鐗,估計能給我們貢獻1億到1.5億票房。相當於我們在四川有了個基地。四川人,對川話這種母語特別的愛戴,而且川普是全國人民都聽得懂。”

川版《讓子彈飛》要比普通話版的效果還要瘋狂。這相當於馬珂手上擁有兩顆原子彈,別人是炸一回,他炸兩回。

新浪:如此大規模的宣發,冒險的底氣來自哪裡?

馬珂:主要來自對整個影片的信心。首先我們拿到故事之後首先對劇本很有信心,第二,這三位大哥開始主演之後,整個陣容有信心,第三無庸置疑對姜文有信心,成片我看完之後,3個半小時,完全放心,沒有問題,

新浪:如何達到目標?

馬珂:電影的魅力在於,在結果沒有出來之前,永遠是未知數。我們沒辦法去評估一部電影會出現什麼結果。我看過《泰坦尼克號》製片人的一篇訪問,我印象特別深,當時投資是全世界最高的,但是沒想到全球捲了18億美金,她就覺得你要把你該做的事情全部做到位了,這樣才有可能出現《泰坦尼克號》、《阿凡達》的那樣的結果,如果你光想著有什麼樣的結果,但前期你該做的一切不做,或只做一半,該做的不做,那個結果就永遠不會出來。

這就是我們對《子彈飛》有信心的地方,我們把投資、宣發該做到全做了,如果有3000萬的入場觀眾,子彈飛過10億都可能。3000萬人對現在的銀幕量不是做不到的。

馬珂說,對今天負責就是對將來的負責

5,未來——對今天負責就是對將來的負責

[我和老薑沒有任何的束縛和經紀約]

馬珂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但華語電影市場在起步階段,馬珂希望“不亦樂乎”很踏實的一步步走,隨時準備著,而不是幻想太多。

作為“不亦樂乎”的第一炮,《讓子彈飛》在全球公映和各種試片會上,打得震耳欲聾。馬珂更關心的是接下來的市場檢驗,如果他和姜文組合的模式成功,或許能給新華語電影帶來新的思考。

新浪:新畫面被稱為張藝謀的品牌專賣店,不亦樂乎會成為姜文的品牌專賣店嗎?

馬珂:姜文做為不亦樂乎絕對是一個品牌專賣店的概念,但是我們不侷限於此,將來也有些想法和設計,幾年後,我們可能做一些年輕導演的監製,姜文就是一個很好的監製。

新浪:如果《讓子彈飛》達到預期,後邊的拍片計劃是否會調整

馬珂:其實隨時會調整,你像我手裡有六七個故事,我們拍完《子彈》後往後放放,先拍E或者先拍C,但同時都在準備著,比如這個需要美國資金進來、歐洲資金進來,這個準備時間可能會更長。隨時準備著。

新浪:姜文和不亦樂乎的關係,他可能也會接其他的戲?

馬珂:我和老薑沒有任何的束縛和經紀約。我們倆的公司拍我們想拍的電影就夠了。至於他作為演員去拍其他東西,跟我沒有任何關係,比如他去拍廣告拍戲,我們就把時間調配過來就行。

新浪:不亦樂乎會籤演員嗎?

馬珂:我們會跟編劇籤。如果需要組成戰略合作,述平這些好編劇我們都融入到我們公司裡。主要還是有好故事。我也理解,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我不喜歡預判未來。我信奉的一個原則就是對今天負責就是對將來的負責。我也不願意把一個目標設定未來,比如上市啊,明年什麼的,當然也有規劃,但當前的事情更重要。

姜文做導演喜歡挖掘演員潛力,他甚至把製片人馬珂變成演員客串《子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