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皮2》烏爾善:實現電影不在學院在影院

來源:時尚少女範 2.97W

烏爾善:還好,因為他們還沒我電話(笑),而且我馬上就進入和陳國富合作的當代題材的電影了。烏爾善:每個導演都會把這個電影的情感推到極致,我暫時找不到新的愛情主題,還沒有衝動。

《畫皮2》烏爾善:實現電影不在學院在影院

烏爾善

烏爾善:導演、自由藝術家。1972年生於呼和浩特,曾就讀於中央美院附中及中央美院油畫系,後退學,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曾是知名廣告導演,其裝置、行為表演等作品也曾參加過多個海外藝術展。2009年成為“亞洲星引力電影計劃”的首位國內新人導演,執導了其首部商業電影《刀見笑》,並獲得第48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畫皮2》是其執導的第二部商業長片。

記者/郭延冰 攝

在一夜成為“賣座導演”之前,烏爾善在電影業界其實已頗有名氣:由他執導的《刀見笑》雖然票房只有兩千多萬,但事先就被20世紀福斯公司看中,而且拿到了金馬獎最佳新晉導演獎。但他最新執導的《畫皮2》上映後,觀眾卻發現,這兩部電影之間並不太像。與此同時,這部電影在11天裡票房已經衝破5億大關。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接手《畫皮2》

延續成功點,選擇女性視角

:《畫皮2》是怎麼找到你當導演的?

烏爾善:因為中國內地導演就這麼多吧。我記得是2010年4月,藝術總監楊真鑑跑來找我,當時我覺得不太靠譜,《畫皮》畢竟是大成本主流電影,我沒做過類似的,《刀見笑》都沒剪輯完。我還勸他們別太冒失,要不要等《刀見笑》上映後再說。非要我找個原因,可能就是面相,比較隨緣吧。

:這個故事是你的主意嗎?

烏爾善:之前一組編劇寫好了分場大綱,我和陳國富見面後,認為方向不對。我寫了5頁紙的分析,後來大家就認同了我的方向。我恰好剛認識編劇冉平,一起做新的劇本梗概,明確了主體:用皮相和真心的悖論***情故事。編劇寫了八個月,根據預算又調整了兩個月。

:記得劇本立項時是講王生夫婦之子的故事?

烏爾善:立項時是,但如果那樣就變成了青年成長故事。這應該是女***情故事,從女性視角設立核心戲劇衝突。開機發佈會時我就說希望成為女導演,女人愛看,愛女人的人也愛看。

準確地講,是“獻給女性的一封情書”作為續集電影。要明白前一整合功的點,不能隨便講個故事然後加個“2”字。

從油畫到電影

不是證明優越性,是想改變現實

:你之前是學油畫的,你覺得這和《畫皮2》的票房成功有關聯嗎?

烏爾善:《畫皮2》跟我學的所有東西都有關係。學美術打開了自己對藝術的視野,美術界也是吸收文化資訊最快、最尖端的領域。我算是學過美術的導演裡學的層次最高的吧,考上油畫系,還退學了,因為老師和我互相看不慣,我不願按照他們的想法畫畫。

:後來怎麼改學電影了?

烏爾善:退學後最開始是做畫框賣給同學,後來覺得無聊,去圖書館看書,看了好幾個月就準備再參加大學聯考——我一直在學校,離開學校後發現沒有談論藝術的環境,我又不願意去檯球廳、卡拉OK,覺得還是應該上學。

有朋友介紹說電影學院導演繫有個廣告導演新專業,我就去試了試。

:陳國富說你是個大影迷,看的電影比他還多。

烏爾善:我的生活很簡單,白天討論怎麼拍電影,晚上看電影。影迷必看的文藝片我幾乎全看過,但要把文藝思想融到商業電影中去。

陳國富做影評人時很厲害,但電影不是評論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你看他的《風聲》以及這次的《畫皮2》,都是希望在主流電影裡滲入人文思考和文藝情懷。電影不是在電影學院實現的,而是在電影院裡實現的。沒有電影院的實踐、沒有觀眾的認同,所有的理論都是沒有價值的。

我看這麼多電影、學這麼多東西,不是證明自己多麼優越,而是希望能改變現實。有兩種態度我不欣賞:一種是隔岸觀火,只是否定、批評和謾罵,其他什麼都不做;另一種是做事隨波逐流,放棄原則,不擇手段諂媚觀眾。對現實不滿就要積極介入,用行為改變錯誤的方向。

陳國富不滿足於做影評人,他用實踐去改變電影,我做電影也並不是盲從於市場,要找到好的結合點,把娛樂性和人文價值保留住。

型別偏好

對城市愛情輕喜劇沒興趣

:你曾說自己只喜歡拍魔幻、動作、科幻三種類型,為什麼?

烏爾善:每個導演都有能力所長和興趣所在,我不是什麼型別都能拍的,還是由愛好決定。比如城市愛情輕喜劇我就沒興趣,拍武俠片你也很難超越徐克。

:漫畫改編電影呢?

烏爾善:漫畫電影不是說有漫畫就是漫畫電影,《美國隊長》《蜘蛛俠》都是積累了長期的漫畫受眾群后,好萊塢公司才敢拍攝。《變形金剛》也都是玩具推出幾十年後才拍真人版。中國內地有這樣的漫畫嗎?《封神榜》和《西遊記》或許近似於漫畫電影吧。

:《畫皮2》的票房成功讓你成為受矚目的導演,現在找你的電影公司應該很多吧?

烏爾善:還好,因為他們還沒我電話(笑),而且我馬上就進入和陳國富合作的當代題材的電影了。

:假如還拍續集,你有沒有興趣接手?

烏爾善:每個導演都會把這個電影的情感推到極致,我暫時找不到新的愛情主題,還沒有衝動。

未來計劃

新片預算將來自《畫皮2》

:你將和華誼兄弟合作的《封神榜》是什麼情況?

烏爾善:簡單地講就是“熱血青春,重塑神話”。原小說是以姜子牙為主角,但它不是老頭的電影,我要針對青少年做主流電影。《封神榜》小說太繁雜,要簡化,目前還處在劇本策劃階段。

《封神榜》的預算要看《畫皮2》的最終票房,倒推後可以判斷目前的市場容量,最後做出安全的投資。電影不是花錢越多越好,《畫皮2》投資1.2億元,和《投名狀》《龍門飛甲》《金陵十三釵》比,我們算是中小成本。

:你這個版本的《封神榜》會有哪些不同?

烏爾善:原來不敢想象的東西可以通過電腦特技和特效化妝來實現。《畫皮2》開啟市場後,也讓我能擁有更多資金、團隊更優質。《封神榜》是個漫長的計劃,兩三年之後才會啟動。

■ 烏爾善經驗談

1.如何遊說大明星

我首先要把周迅搞定。我給她講了一遍《海的女兒》,她對小唯這個角色是有感情的,但要提升這個人物。之前她是希望在別人的愛情中得到映象,但不符合婚姻法,失敗了。在續集中,小唯有了超越愛情的任務,變成了女性尋求自我的故事。這對周迅而言很有吸引力。

陳坤是和周迅一起跟我見面的。我覺得說服他,更重要的是刺瞎雙眼的情節,如何破解皮相的誘惑,這個動作有很大的佛教意味。《金剛經》裡就說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陳坤一直學佛,看到這個情節就願意加入了。

2.如何能不浪費錢?

●觀摩大片製作花絮

《指環王》的拍攝花絮看得最多,《阿凡達》《哈利·波特》也看過,因為《畫皮2》的定位是主流型別電影,魔幻、動作牽扯到很多技術環節。

我之前只有一部長片的經驗,中國的電影工業也不發達,不能盲目去亂嘗試,沒那麼多資金去浪費,只有通過別人的經驗去學。拍電影其實是過家家,但你要認真地過家家,要讓觀眾看完了很愉快。做技術準備是很愉快的,把純粹的想象變成眼前的現實,那種感覺非常好。

●把分鏡做成“動畫片”

分場大綱做得很詳細,重要的視覺效果場面做了概念圖,特效總監進組,把重要的特技部分和分鏡畫成一疊冊子,重要場次幾乎是簡單的動畫片了。演員看完簡單的動畫片後,就可想象自己的表演效果,美術部門、特效部門分工也可以更明確,這樣每一分錢都不容易浪費。

3.如何摸索觀眾需求?

從拍廣告到拍電影不算轉行,就是長一點和短一點,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做廣告那幾年對我也有影響,面對的客戶都是外行,你怎麼說服他?他沒有上過電影學院,沒有鏡頭語言的概念,你要準備得非常詳細和準確,直觀地告訴他們想要的。本身廣告就是推銷,你面對的觀眾是什麼人,到底怎麼想的,你要了解觀眾,要有個換位思考的模式。

4.如何看待投資與票房?

《畫皮2》現在的這個票房是我們預期到的,但稍微高一點,過3億有點太快。思想內容、製作品質、營銷策略我們都想得比較周到,如果觀眾還拒絕,那我們就沒有天賦做這事。成功了就說明,中國電影正慢慢進入良性市場。《畫皮2》賣座讓我們也很欣慰,你只要對得起觀眾,觀眾就會買票支援。觀眾用自己的錢來支援你和否定你,這些比任何評論都有價值。達到這個效果沒有太大的意外。

《刀見笑》是用600萬成本做個意外,最後的票房是2350萬,簡單來算這部片沒有虧本,在海外DVD銷售還在推進中呢,韓國、日本還沒有發行。這部電影有個特殊市場,中國市場太簡單,沒有分這麼細。《畫皮2》上映前我還給澳洲做了個《刀見笑》DVD發行的採訪。其實我運氣不錯,不僅是票房,還贏了兩個金馬,已經是個完美的開局。

口述:烏爾善

■ 《畫皮2》答疑

●霍心和靖公主的閃回鏡頭為何不直接用趙薇和陳坤演?

讓他們演十幾歲的有點太難了。演陳坤年輕版的是《滿城盡帶黃金甲》裡的秦俊傑,演趙薇年輕版的是《無極》裡演少年張柏芝那個女孩。四個人形象上是有差距,但《無間道》裡陳冠希和劉德華差距就更大了。

●服裝設計是東瀛風?

我們取名叫“東方新魔幻”,除了日本,中亞、西藏、匈奴、印度、契丹的一些風格都有涉及。日本之前也是學中國的,亞洲文化本來就是互相滲透,我強調的就是混合的感覺。這次故事借用了漢與匈奴的關係,但我沒有侷限於歷史,起碼服裝跨越了很多朝代。

●楊冪和馮紹峰之間的戲份可有可無?

首先澄清一點,找他倆時,《宮》剛開始播,他們還沒有紅。我覺得這對人物關係不能摘掉,他們代表對愛情懵懂期的好感,而且這倆人也為電影帶來一點輕鬆和幽默,他們是亮麗和跳動的色彩,調節影片整體節奏。從功能上來說,他倆起到“說明人妖規則”的作用,比如妖精為何要挖心、人妖互變如何操作。

●畫面致敬黑澤明?

我本身是學美術的,做好看的畫面不難。我很喜歡黑澤明,但沒有明顯地去學習哪個導演。其實裡面有很多靈感來自大師,結尾趙薇和周迅抱住一起升起來的畫面,不知道你看過塔可夫斯基的《犧牲》嗎?就是來自男主角和女巫兩人抱在一起從床上升起的靈感,但我們後期加了很多冰屑。

這些東西不是以致敬為目標的,是潛移默化帶來的靈感。沒有什麼東西是絕對新的,可以經過不同的組織和組合方式,產生新的意味和體驗。

採寫/記者 楊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