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德評傳《野生金基德》 部分精彩摘錄(附圖)

來源:時尚少女範 1.47W

金基德動情自述,曹在顯等著名韓國影星披露拍攝細節,鄭聖一等韓國資深影評人深刻解讀金基德影片,展現金基德的多面體。金基德:韓國著名電影導演,被韓國媒體譽為“21世紀最具領導潛力的導演”,他善於“高效率”地製作“低成本”且獲國際大獎的影片。

金基德評傳《野生金基德》 部分精彩摘錄(附圖)

野生金基德封面

金基德電影明信片之《漂流欲室》

金基德明信片之《春夏秋冬又一春》

《野生金基德》內文

◆ 本書賣點:

最全面的金基德評傳,中文版首度發行。

從“草根一族”到“21世紀最具領導潛力的韓國導演”的艱難歷程。

金基德動情自述,曹在顯等著名韓國影星披露拍攝細節,鄭聖一等韓國資深影評人深刻解讀金基德影片,展現金基德的多面體。

◆ 作者簡介:

金基德:韓國著名電影導演,被韓國媒體譽為“21世紀最具領導潛力的導演”,他善於“高效率”地製作“低成本”且獲國際大獎的影片。但是,他沒有受過正規的影視教育,曾被拒於韓國電影“制度圈”之外。他憑著不懈地努力,成為“當今韓國電影的國際代言人”,其作品在全球各大電影節上大放光彩:《撒瑪利亞女孩》獲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空房間》獲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鄭聖一:韓國著名電影評論家,本書主編。曾經是月刊《電影》的主編(1995—2000),並任首爾短片電影節常任主席(1994—1997),和全州國際電影節選片人(2000)。在一直在月刊雜誌《話》開設有電影專欄,曾推出過上下冊的訪談專刊《林權澤說林權澤》。

* 其他譯者資料詳見書中附錄部分。

◆ 內容簡介:

金基德,這位韓國電影界的傳奇人物,如何從“草根一族”一步步成為韓國媒體眼中的“21世紀最具領導潛力的導演”?如何“高效率”地製作“低成本”且獲國際大獎的影片?成功的訣竅是什麼?……金基德導演和多位韓國著名影評人、明星將在書中為讀者一一解惑,展現一個立體的、真實的金基德。

本書由四個部分構成,內容豐富翔實:第一部分“金基德如是說”,金基德動情自述他從韓國社會最底層到“當今韓國電影的國際代言人”的艱難歷程;第二部分“閱讀金基德 ”,韓國資深影評人對金基德作品的深刻解讀,以此透視金基德的內心世界;第三部分“眾說紛紜金基德”,曹在顯等著名韓國影星及金基德劇組成員披露拍攝細節,從中得以窺探金基德在片場的獨特處理手法;第四部分“附錄”中包括金基德的研究資料,以及金基德第一部獲獎劇本《擅自穿越》——金基德作品的本源。

◆ 推薦(名人推薦、媒體推薦、責編推薦)

媒體推薦:

這是至今為止惟一一本關於韓國導演金基德的書,當然在網站上輸入金基德三個字,可以出現很多相關報道,而對於喜歡金基德或者對金基德有興趣的人來說,這都是本非常值得一看的書。

——***

編輯推薦:

看一本書有很多角度,而書中文字所引發的思考則見仁見智。《野生金基德》會留給讀者各種各樣的延伸性思考:或是影片題材的社會性和人文性,或是影評人論述的客觀切入點,或是編劇如何逆向思維創作與眾不同的故事,或是國內審片制度改善的借鑑,又或是國產電影與好萊塢大片硝煙瀰漫的另一戰場……如此這般因文化的一脈相承而生成的近似的問題。而《野生金基德》最觸動我的,是沉重的情感世界。於是,它留給我一個問題:“什麼是愛,什麼是絕望?” 看完這本書,你又會給自己留下一個什麼問題?

【金基德如是說】

訪談:金基德的自我告白

孱弱男子的駭人之力 文|金敬

金基德導演並非那種我從某處看到報道後,便可以隨口評價的人。他是那種我們通過筆墨的方式,無論怎樣用心研究和努力瞭解,依舊存有許多不解之處的人。若你想要就此追問他,那麼無數的批評之箭會射向桌子,讓你毫無招架之力。因此,在我看來,只有任憑困惑在周邊蔓延,原封不動記下他的原話才是上上之策。而在當時,他對記者的態度很是敏感且不滿。於是,我寧願悄悄躲在他身後,做一個安靜的聆聽者,聽他講述,悄然記錄。

1

是的,雖然有些唐突惶惑,但這次訪問決非不情之請。雖然有些東西我無法用言語徹底說清,但並不能因此論定這將是一次悲慘的經歷。無論如何,今天也要把這個“該死的訪問”完成。因此我需要整理心情。還好,尚有餘暇。

這裡是景福宮。過了景福宮便有好些美術館,在那裡放鬆一下心情再慢慢前往約定場所——三清洞方向溜達,時間應該正好。誰出了交通事故,四肢散地;誰的身體內壁爬滿了眼球般大小的癌細胞,並還在慢慢擴散……我的天,如腦海裡佈滿種種令人毛骨悚然的畫面,該如何進行訪問呢?好吧,在我腦海裡重新直豎起像剃刀一樣鋒利的亂七八糟的念頭之前,且讓我邊走邊唱,放鬆心情。

既來之則安之,我必須面對或說迎接可能隨之而來的大眾媒體的“屠殺”。我本就是凡夫俗子,我將呈獻自己懦弱的,也許令你們吃驚的一面。在過高評價和幾乎是人身抨擊的過低評價之間,你們像烤土豆一樣折磨我這樣一個凡人。你們說金基德是個問題青年,是的,我是問題不斷,但現在我最大的問題卻是因此一夜成名。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得到名聲總是要付出代價。只是我的愚鈍使我忘記了這個古訓。唉,事已至此,且讓我鎮靜、沉著。就在這一瞬間,我已到了“屠宰場”的門口。

2

迎面走來的這個女子,雖說職業與“屠夫”近似,但氣質卻不盡相同。瞧她馬馬虎虎的衣著打扮和鬆弛緩和的態度,彷彿以我的一根手指便足以對付她。她落座後的第一句話——“我其實並不太瞭解電影”,更消除了我的戒備心。但隨之而來的第二句,卻讓我倒吸了一口涼氣:“出版社委派我這樣一個外行來採訪您,我想並非希望我跟您談電影。反正您高興也好,不情願也罷,今天我們的聊天主要以您自己的故事為主。”天哪,聽到這兒,我簡直覺得這是新聞界精心設計的一個圈套或者溫柔陷阱。其實,即使滿身創痕,我也想在“前線”孤身奮鬥。但今天的這個位置,卻使我不得不將自己和家人過去的生活一股腦丟擲,成為大家的某種飯後談資。正因討厭這個,我才一直迴避各種訪問,堅決保持沉默。但漸漸我發現,越是沉默,就有越多有關我和我家庭的“流言飛語”出現在街頭巷尾、酒席坊間。大家都太好奇了,以至於動用各種“演繹”手法。不在沉默中爆發,便在沉默中死亡——記得中國前輩魯迅先生說過這樣精闢的一句話。是的,面對種種傳言,無法再沉默,無法再繼續忍受歪曲,我必須爆發。戰鬥欲和爭辯力瞬時漲滿心懷,可眼前的這位女子,卻似乎見慣不怪、處之泰然:“也許在訪談中你會有一些不道德的感覺,其實訪談這種形式本就是發掘別人的痛楚成長史,並隨意加以追問,在這點上希望你諒解。”我能說什麼呢?對這個漸漸露出尾巴,現了原形的“屠夫”。我的回憶從父親開始了……聽著聽著,她忽然問道:“難道從沒有過殺死父親的念頭?”嗚哇,果然是心狠舌辣的毒婦!

金基德動情自述,曹在顯等著名韓國影星披露拍攝細節,鄭聖一等韓國資深影評人深刻解讀金基德影片,展現金基德的多面體。金基德:韓國著名電影導演,被韓國媒體譽為“21世紀最具領導潛力的導演”,他善於“高效率”地製作“低成本”且獲國際大獎的影片。

野生金基德封面

金基德電影明信片之《漂流欲室》

金基德明信片之《春夏秋冬又一春》

《野生金基德》內文

3

面前的這個女人不是瘋了,便是想找死,否則怎敢說出這樣的話。我是那麼害怕父親,他就像頑固的高高在上的君主,只會用震耳欲聾的聲音發號施令。在他面前,我甚至連開門和關門都要小心翼翼。即使在餐桌上給他遞餐具,也會深感不安。“小王八蛋,長大後你能幹啥?”像這樣令人無法忍受的咆哮幾乎每時每刻圍繞身邊,說者不厭其煩,聽者卻變得脆弱異常。但我不敢因為聽膩了他在飯桌上趾高氣揚的訓斥而絕食,我甚至無法表示反抗。因此他那令人窒息的謾罵就像“固定劇目”一樣,日復一日在餐桌旁上演。飽受驚嚇的孩子要想調節情緒,通常只是胡亂扒拉一口飯便匆匆離開,裝作若無其事,就像沒胃口或是吃飽了一般。肚餓時,便在後菜園裡偷拔一棵白菜充飢。少年的我就是這樣想盡一切辦法逃避面對可惡的父親。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父親每週一次去首爾的中路藥局抓藥,他的病對我而言似乎是一種安慰。因為,他不在家的時候,便是我最快樂的時光。我跟你提過“洗手間”對我小時候的獨特意義麼?我說的是那種地基開闊,頭頂上有橫樑,牆壁上掛滿農具的農家土屋廁所。那兒可謂上吊的最佳場所,我一直很喜歡這種廁所,因為那是我小時候逃避父親謾罵的惟一可利用的空間。

這樣的父親有一天忽然對我們說再學下去也沒用,起因是大哥讓他失望了。做了20年村長的父親有一天突然宣佈,為了大哥的學業我們要從南部老家搬到首爾附近居住。但背井離鄉的結果卻只有失望,失望的火星自然也濺落在我們身上。於是,那一天他對我們說:“看來你們都不是學習的料兒,為了將來好有立身之地,還是早一日去工廠學技術以後當廠長吧。”因此,必須無條件服從父親的我,國中畢業就輟學,從此開始了工廠生活。

很不幸,為了遠離父親,我首選的“避難所”是海兵隊。當時我幼稚地以為“天下最難以忍受的地方便是父親的家”,於是自願報名去了以“訓練和生存環境以嚴酷著稱的海兵隊”。等真的入了伍,才知道那裡的壓抑和暴力絕不亞於父親。當然,後來我選擇去法國留學的理由也不盡相同。大學畢業後就職於三星、大宇、現代等大企業,而後漸漸融入中產階級,這是當時韓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可像我這樣一個人,所有學歷教育加起來還不夠寫滿一頁紙,別說入大企業無門,根本就是毫無立足之地。自卑感加上期望逃避父親侵害的想法使我毅然決定遠赴法國。

其實對於這樣的父親,我既無法討厭他,也無法憎惡他,因為他也是受害者。在電影《收件人不詳》(Address Unknown,又譯《打回頭的情書》,2001)中,治歆和他父親便是我們父子倆的自畫像。父親直到現在還堅持每年6月25號給國務總理寫信:當時為了國家,他全身幾處受槍傷,並十年如一日地承受後遺症帶來的病痛,生活亦因此變得意味全無……諸如此類的內容,無非是要求國家再次作出補償。但幾十年來,他不斷上訪得到的回覆只有寥寥四個字:“無據可查!”難以置信的傷感吧?!如若換成他人,早就放棄跟國家理論,自己好好過日子了,可父親沒有。於是他將從國家那裡受到的傷害和憤怒一股腦轉嫁到我們身上。這就像我人生最傷心可笑的一出喜劇。但最終我也結了婚,生了孩子,這時,我似乎開始漸漸有點兒理解父親了。如今對這個不幸的男人而言,生活中惟一的樂趣便是有一個當導演的兒子,逢人便說:“知道金基德導演麼?他是我兒子,我還沒好好教訓這小子,他就長大了……”

也許現在的某個夜晚,我應該輕輕推開父親的房門,聽他絮叨關於“6 ·25”的故事,聽他解釋,讓他釋懷。然後在清晨的微光中攬住他衰老、孱弱的肩頭,像朋友般……我知道這將會是故事最完美的結局。但直到現在,我也沒給父親這樣傾訴的機會,因為我還無法釋懷。小時候半睡半醒間,斷斷續續聽了無數遍的“6 ·25”故事已令我耳生老繭。那些時間累加起來,應該超過100 小時了吧,總之夠了,我不想再給他另外的一小時。

4

我的故事是否已經讓你們感覺到我與生俱來的某種懦弱?若再加上自虐和自憐,我相信自己一定是“弱男隊”的選手。但這還不足以表現我的懦弱,我知道自己遠不止如此。十五六歲時,拿著錢去商店買東西的我總是躊躇再三。拿著1000元買了900元的東西,當店家找給我100 元零頭兒時,不知為何,我總會感覺很抱歉。荒唐到不可理喻吧。更小的時候,當媽媽給我100 元讓我跑腿時,我總是希望要買的東西不多不少剛好100元,那樣我就不用拿回零頭兒,也不用看商店主人的臉色了。因為我總覺得那樣會招來店家不快。像我這樣的人,是沒有資格要求別人為我勞動(找零頭兒)的,不是嗎?為此我對去商店常常心存畏懼。這到底是怎樣一種受虐意識的妄想症,是從父親那裡受到的壓制,還是源於他“不要給別人添一絲麻煩”這樣的壓抑性教育?我不得而知。“不許抽菸!不許喝酒!”直到現在,我還遵照他的命令生活,儘可能不給他人增添麻煩、製造損失,這就像命運的魔咒般箍緊了我。就像我電影中的主人公,男人也好女人也罷,所有人的存在都像是為自憐和忍受煎熬而代言。對別人在人格上、肉體上的傷害我會盡可能地避免……這難道是一種變態想法?雖然每個人都有追求快樂的權利,但若快樂源自他人的痛苦,那便是不可以的(因此我寧可自虐)。

5

或許從現在開始,我們的話題可以更殘忍些。實際上從某一層面來講,有些看上去純粹的東西是極其殘忍的。就像我正在做的一部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又譯《春去春又來》,2003)中的一個場面:小和尚抓住青蛙並在它身上漆畫。這其實是我小時候常玩的一個把戲:將抓住的青蛙塗上色彩然後放在書桌上,我會覺得這件“作品”很漂亮。《漂流欲室》(The Isle,又譯《島》,2000)中也同樣有這樣的一個“虐殺”動物的場面(電魚)。這些都和我小時候的情緒很接近,是對自身痛苦的轉換。你說試圖為自己承受的痛苦和煩悶找到發洩口,得以情緒轉換的要素是什麼?結果難道不是在比自己更柔弱的物體身上洩憤嗎?殺死一隻青蛙無所謂,而殺死一個人卻觸犯了大眾法律,這是多麼混沌的社會原理啊。這種法律是對弱者施加的暴力。從這種角度來看,自殺或是超越法律限度的殺人行為,又何嘗不是一種境界呢?即使入獄,即使成為死囚……當然這種境界並沒有什麼價值……

出版時間:2011.1

著者:[韓] 金基德 鄭聖一 等著 範小青 譯

開本:32開 字數:387千字 頁數:394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