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奪獎是“一幫法國人在拍美國人”

來源:時尚少女範 2.23W

對於《藝術家》在本屆奧斯卡上大勝,華裔美籍導演陳奕利(微博)評價說,“這部電影是法國團隊,可是整個文化是美國的。本屆奧斯卡獎《藝術家》的大勝,表面上是法國電影工作者獲認可,其實是日漸式微的法國電影工業全面向好萊塢投降。

《藝術家》奪獎是“一幫法國人在拍美國人”

《鐵娘子》

《藝術家》

《雨果》

《龍紋身女孩》

本報記者 倪自放

在本屆奧斯卡頒獎禮上,法國黑白默片《藝術家》橫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影帝等重要獎項,但這並不是擁有世界最強電影工業的好萊塢向法國電影示好。對於《藝術家》在本屆奧斯卡上大勝,華裔美籍導演陳奕利評價說,“這部電影是法國團隊,可是整個文化是美國的。”中國著名導演李少紅也評價說,“一幫法國人在拍美國人。”言下之意,法國人拍的《藝術家》,依然是好萊塢範疇的一部分,奧斯卡貌似堅持藝術,仍不過是好萊塢電影工業的鼓吹者。

中國電影在走出、迎戰“好萊虎”的過程中,面臨著與法國電影一樣的困境,是融入好萊塢成為好萊塢的一部分,還是堅持強大自己的文化與電影工業?中國電影走出去的最大困難,還是因為中國電影工業相對好萊塢電影工業非常弱勢。

奧斯卡與金雞獎

本質上沒有區別

奧斯卡頒獎禮,很容易讓人想到中國電影金雞獎,奧斯卡頒獎禮全球關注,中國電影金雞獎卻飽受詬病,這背後的區別,是因為美國好萊塢的電影工業全世界無敵,才讓奧斯卡這樣一個美國的電影獎,有了全世界的影響力。相對來說,中國電影工業的弱小,讓金雞獎不受關注。不過從本質上說,奧斯卡與金雞獎沒有什麼區別,那就是服務於自己的電影工業,服務於自己的文化。

本屆奧斯卡獎《藝術家》的大勝,表面上是法國電影工作者獲認可,其實是日漸式微的法國電影工業全面向好萊塢投降。《藝術家》男主演讓·杜雅爾丹成為奧斯卡歷史上第一位來自法國的最佳男主角,他獲獎之後除了向家人和主創致謝外,還特別感謝了一眾好萊塢默片明星,稱這些經典為他注入了靈感。“懷舊”是本屆奧斯卡的主題,但懷舊的不是世界各國各自的文化,而是向老派好萊塢行注目禮。

電影工業弱小

導致發行渠道缺失

中國作家、製片人唐朝此次受邀參加奧斯卡頒獎禮,並與好萊塢電影公司有接觸,在接受本報記者的電話採訪時,唐朝說奧斯卡給他最大的感觸是,因為電影工業不夠強大,中國電影在北美的發行渠道嚴重缺失,“中國電影走出去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與美國著名電影公司合拍,然後再利用他們的版權銷售渠道向全世界發行。”

發行渠道的缺失,是中國電影走出去的最大障礙。之前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導演馮小剛大罵好萊塢發行商韋恩斯坦是騙子,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夜宴》被後者購得北美髮行權後卻從未上映。目前中國影片海外上映的主要方式還是買斷髮行權,分賬的形式並不多見。購買華語片北美髮行權所花去的十幾二十萬美元,對好萊塢公司來說並不算什麼,大部分美國公司都不會很上心。對於美國公司而言,買中國電影是為了“有來有往”,加強與中國電影市場的合作。中國電影只有自己的工業足夠強大,有了交換的資本,以分賬形式進入北美市場,北美髮行渠道才會有積極性發行中國片。

華語片走出去

探索“混血”模式

面對強大的好萊塢電影工業,華語片是否沒有走出去的可能?當年吳宇森拍《赤壁》時曾經明確表示,影片對歷史的改動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照顧海外觀眾的口味。結果是,《赤壁》在北美堅持了19周,但票房依然只有可憐的62萬美元,把自己的電影變成好萊塢文化,被證明此路不通。值得欣慰的是,正是票房的慘淡教會了華語電影人:華語電影最大的市場還是在中國,只有中國電影工業足夠強大了,才有走出去的可能。

業內人士預測,相比於中國電影市場票房註定會很快達到三四百億元,而北美電影市場票房將繼續在650億元人民幣左右徘徊,好萊塢與華語電影人合作的意願必然會越來越強烈。今後華語影片打入北美市場的主力軍應該是中美合拍片。特別是中國故事、中國演員、美國編導的“混血”模式,將成為華語影片同時進入中美主流院線的最主要途徑。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馮小剛的《一九四二》都選擇奧斯卡影帝參與演出,就有這方面的考慮,不過目前看效果不是太樂觀。

不少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混血”模式只是權宜之計,北美髮行只是影響力的延伸,不應該因此影響影片的創作,立足本土文化,拍攝真正中國味道的電影,等中國電影工業強大起來才是王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