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靜看見 《看見》柴靜十年成長告白

來源:時尚少女範 8.01K

《看見》柴靜講述央視十年曆程的自傳性作品,既是柴靜個人的成長告白書,某種程度上亦可視作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十年前她被選擇成為國家電視臺新聞主播……

柴靜看見 《看見》柴靜十年成長告白

2006年,百家講壇最火的時候,有天開啟電視,一檔訪談節目,嘉賓是正當紅的易中天和于丹,主持人是個不算臉熟的美女,聲音輕輕柔柔,眼睛直視著對方面露微笑,彷彿能把人化掉。易中天狡黠,把難纏的問題移步換形又拋給對方:你是做新聞調查的,那你告訴我什麼是真相?現場一片寂靜,氣氛有些尷尬,老易步步緊逼,彷彿故意讓人下不來臺。片刻之後,對面的美女不卑不亢、聲音平和的回了一句:真相就是無底洞的那個底!給了老易一記漂亮的回馬槍,就是這句話,讓我記住了柴靜。 

三表叔說:一堆媒體人坐一塊,立馬能嗅出哪個是電視臺的,在電視臺裡混的人大都沒文化,可柴靜不一樣,她是個真正的讀書人,看問題想事的方式和別人不一樣。 
新書《看見》的扉頁上,她只用了簡單的幾個字介紹自己:1976年生,主持過夜色溫柔、新青年,現為看見主持人。簡簡單單,不粘不滯,是新聞人的利落。2001-2012,是柴靜的央視十年,十年的歷程呈現在別人面前的不過是簡單的一行字,但對於一個個體來說,卻有著獨特的人生體驗,有過程中不斷推翻、不斷重建的艱難,有一個人與其他生命的交匯與對映,有這個國家在重重矛盾中邁步的磕絆,歸根結底,是自我對自我的探尋。 
柴靜說,一個人的生命由無數他人構成。與十年前的《用我一輩子去忘記》相比,她的文風沒有多大變化,細膩柔婉,但是筆下的容量卻大了許多,是一滴水最終匯入大海的開闊;用字儉省,幾乎沒有修飾語與形容詞,剝開生活表面的裝飾,直抵核心的粗糲,擊中要害;在這本書中,你幾乎看不到當年那個沉浸在自我中的文藝青年的影子,而是人一腳一腳踩在泥地裡,慢慢往前挪動的笨拙與進步,接了地氣,觸及到了真實的生活,從天空墜入大地。她如你我一樣,沒有多高的起點,是繁茂大樹上不起眼的枝椏,從頭做起,一步步,沒有輾轉翻騰的技巧,下的都是笨功夫,不斷犯錯,不斷改正,只是每走一步,她會停下來想一想,看看走過的路,望望前方,想想為什麼出發,將要去向何方,不疾不徐,走得再遠,她有一股自省在裡面,提醒自己不要迷失。

《看見》柴靜講述央視十年曆程的自傳性作品,既是柴靜個人的成長告白書,某種程度上亦可視作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十年前她被選擇成為國家電視臺新聞主播……

柴靜的節目看見與部落格我一直關注,她把剛性的新聞注入了難得的人文關懷,使其看起來更像是一件文學作品而不是硬邦邦的調查。文藝曾是她從事新聞為人詬病的弱點,她為此苦惱,也用新聞教條像繩子一樣牢牢捆住自己,要剋制、要冷靜,要避免真相流逝於涕淚交流中,一度成為公眾眼中冷酷的新聞女俠,提問變成激烈的交鋒,然而在真實的生活面前,面對憂鬱的少年、喪子的母親,她還是本能的伸出了手,那些教條突然一下子喪失了力量,困在身上的繩子自動鬆綁,她也不再刻意控制,跟著感覺走,記者,首先是個人。 
柴姑娘是個認真較勁的人,寫這本書幾易其稿,斷斷續續寫了三年,成了出版界著名的拖拉機事件主角。她在後記裡寫道,寫書時問六哥,一個記者在書裡寫那麼多“我”是否不妥?六哥不愧是神探亨特張,一針見血的說了句很有文化的話:不在於你寫的是不是“我”,而在於你寫的是不是“人”。 

《看見》寫的是關於人的故事。 

《看見》

【基本資訊】    
作 者:柴靜 著
出 版 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1-1

【作者簡介】

柴靜
山西臨汾人,1976年出生。
曾在湖南文藝廣播電臺主持“夜色溫柔”,在湖南衛視主持“新青年”。

2001年進入中央電視臺,先後在“時空連線”“新聞調查”“24小時”“面對面”等欄目擔任主持人與記者。

現為央視一套專題節目《看見》主持人。

《看見》柴靜講述央視十年曆程的自傳性作品,既是柴靜個人的成長告白書,某種程度上亦可視作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十年前她被選擇成為國家電視臺新聞主播……


【內容簡介】

《看見》是知名記者和主持人柴靜講述央視十年曆程的自傳性作品,既是柴靜個人的成長告白書,某種程度上亦可視作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

十年前她被選擇成為國家電視臺新聞主播,卻因毫無經驗而遭遇挫敗,非典時期成為現場記者後,現實生活犬牙交錯的切膚之感,讓她一點一滴脫離外在與自我的束縛,對生活與人性有了更為寬廣與深厚的理解。十年之間,非典、汶川地震、兩會報道、北京奧運……在每個重大事件現場,幾乎都能發現柴靜的身影,而如華南虎照、徵地等剛性的調查報道她也多有製作。在書中,她記錄下淹沒在巨集大敘事中的動人細節,為時代留下私人的註腳。一如既往,柴靜看見並記錄下新聞中給她留下強烈生命印象的個人,每個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沒有人可以只是一個旁觀者,他人經受的,我必經受。書中記錄下的人與事,是他們的生活,也是你和我的生活。

這本書中,我沒有刻意選擇標誌性事件,也沒有描繪歷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聞報道里,我只選擇了留給我強烈生命印象的人,因為工作原因,我恰好與這些人相遇。他們是流淌的,從我心腹深處的石壩上漫溢位來,堅硬的成見和模式被一遍遍沖刷,搖搖欲墜,土崩瓦解。這種搖晃是危險的,但思想的本質就是不安。

我試著儘可能誠實地寫下這不斷犯錯、不斷推翻、不斷疑問、不斷重建的事實和因果,一個國家由人構成,一個人也由無數他人構成,你想如何報道一個國家,就要如何報道自已。

——柴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