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詠麟為什麼退出樂壇 揭譚詠麟黃金時代的兩三事

來源:時尚少女範 2.08W

永遠25歲,譚詠麟是歌壇不老的傳說,這個傳說明晚將以歌聲在上海這座城市寫下又一個篇章。從1970年代到如今,就數這顆巨星的光芒最久最亮。如這星光散落心上...

譚詠麟為什麼退出樂壇 揭譚詠麟黃金時代的兩三事

永遠25歲,譚詠麟是歌壇不老的傳說,這個傳說明晚將以歌聲在上海這座城市寫下又一個篇章。從1970年代到如今,就數這顆巨星的光芒最久最亮。如這星光散落心上,多年來關於這個傳說的傳說在流傳,記者有幸在上海演唱會前與校長電話連線,內容涉及與張國榮去世前的最後一次下午茶、勸劉德華封嗓的良苦用心、暗中對王菲的幫助……由他親口道出關於那黃金時代的二三事,印證了一個個傳說的真偽。

【不再領獎為哪般?】  “留機會給新人,樂壇有新東西才健康
在譚校長几十年的歌唱生涯中,1988年曾在最輝煌時選擇急流勇退,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個謎一樣的決定,因為哪怕是與張國榮雙雄爭霸最慘烈的時期,譚詠麟並不曾落在下風。事業巔峰選擇再不領獎,譚詠麟覺得他是遵循了自己的內心:“樂壇應該要有新的東西出來才是健康的,太久沒有新東西不是好事,我不領獎是留機會給新人出現。這種東西我空口講沒用,時間才是最好的證明。”
時間確實給了明證。若不是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紛紛退出,誰也不知道當年的四大天王還會不會在星雲裡找到自己出頭的夾縫,黃金時代的延續是對譚校長最大的安慰。只可惜,後來的樂壇一切都變了,這連譚校長也無能為力,當年輝煌到如今沒落,是人才還是時代的原因?譚校長是這樣理解的:“曾經有一段時間經紀人唱片公司都挑一些外形好的,根本不會唱歌,找到錄音間用電腦去調音一下,他們還是要唱現場的嘛,實力怎樣就暴露出來了。不過好在,這兩年有些歌手出來了,鄧紫棋、MR樂團還要時間慢慢進步,吸收多一點經驗,才能位置站得更高一點。”
譚詠麟“不再領獎”的決定無疑是給了自己更寬廣的領域做音樂:“我覺得我更能自由發揮我的喜愛,我在做唱片的很多時候要顧及市場,不領獎就什麼風格什麼東西都可以做,什麼歌都可以嘗試,不用擔心有沒有市場,會不會影響銷量。”期間也有挫折,但他說自己把所有挫折放在昨天了,回頭看自己一路過來,總結究竟是靠什麼品質走到今天,譚詠麟說:“當然是有點運氣,但人生裡運氣只佔1/10,其他90%是努力和天分。”
二十年前的急流勇退,到現在幻化成另外一種堅持,去年剛過了60歲生日,譚校長還想堅持自己歌壇常青樹的形象,“歌迷是我的原動力,讓我總有留戀舞臺的情結,我也答應了他們要唱到80歲。”
【與張國榮交惡?】  “去世前三週還在他家喝下午茶”
任何對香港樂壇黃金時期有記憶的人,都不會忘了1980年代譚詠麟、張國榮兩大天王巨星的歌壇爭霸,既慘烈又風光無限,這不僅是香港樂壇鼎盛期的重要一筆,也是中國流行樂史上的華彩樂章。在兩人把持香港流行樂壇的時期,兩派歌迷爭得水深火熱、不相上下,歌迷之間的爭鬥有時非常過激,傳媒亦將這種氛圍渲染到極致。種種之下,他們被塑造成“既生瑜何生亮”的宿敵,一直到1988年,譚詠麟在頒獎晚會上宣佈以後拒領任何獎項,一年後張國榮宣佈退出樂壇。兩人以這種方式解去江湖強加給他們的恩仇。現在,譚詠麟仍在娛樂圈發揮餘熱,而張國榮卻已經魂歸天國,讓人唏噓無限。
有人說,他們就真的如兩個絕頂高手,雖然沒有仇恨,但是一輩子也不能成為朋友。但對於校長與哥哥而言,對方之於自己究竟是什麼,只有他們心裡知道。這麼多年之後,譚校長用“其實我們是好朋友”迴應記者的提問,對於與張國榮兩大歌迷陣營爭鬥,他仍然帶著無法揮去的無奈與心痛,“當年歌迷年少不懂事,有時候被傳媒挑撥一下就忍耐不住,我和張國榮是好朋友,我們常常和他們說不要受離間,但他們還是年輕,加上每一派都有衝動的,造成了當日的局面”。
對於好朋友的突然離世,校長感到難以名狀的唏噓,也感到十分意外,“當天我在李克勤家裡開會討論‘左麟右李’加場的節目,一聽這個訊息我就延後了工作,因為沒有心情去做了,半年之後才又著手進行。”譚詠麟回憶道:“張國榮去世前三個禮拜,我和陳百祥還一起在他家喝下午茶,他自己弄了一些餅乾來招待我們,他說要搬家,魚池裡有些錦鯉不曉得怎麼處理,我說剛剛送了個魚池給陳百祥,不如搬到陳家,張國榮就照做了。所以現在陳百祥家裡還有很多張國榮的魚。”
【曾勸劉德華封嗓?】  “你的天分,要唱就要比我努力三倍”
三個月前,劉德華來到上海宣傳新專輯《忘不了的》,提到自己的歌唱生涯,不無委屈地說:“有一次譚詠麟跟我說,你可以不唱嗎?你演戲非常好,但唱歌就不怎麼樣。”譚詠麟作為前輩的輕輕幾句話,砸在劉天王心裡十幾年,這種分量也只有校長有。
勸劉德華不要唱歌,難道是因為對偶像型歌手存有根深蒂固的偏見?提到這段往事,未想卻是譚校長喊冤:“其實當年的情況是這樣的,我是藝能股東,還有一個股東張國忠,他對我說‘還有十幾二十部電影等著劉德華拍,你就讓他不要唱了,以後再唱’,他叫我跟劉德華講。有一天下午,我就找機會和劉德華談了,我問他是不是真的喜歡唱歌?他回我說很愛,我就告訴他,本來張國忠叫他不要唱歌專心拍戲,要是他真的喜歡唱歌,只有一個方法,就是要很努力,‘你要成功就要比我更努力’。我當年已經很努力了,結果他沒有讓我失望,熬出了唱歌的名堂。”
這段回憶與劉德華後面的補充不謀而合,練了幾年的劉天王捲土重來,直到1986年再唱給譚詠麟聽,校長聽完之後說不錯,還主動寫了歌給他。與其說,譚校長是勸退劉德華,不如說是以特殊方式對於後輩的提點。在此之後,他對劉德華很看重,演完《神鵰俠侶》之後,劉德華第一次唱譚詠麟的歌《夏日寒風》,唱的時候忘詞了,都變成了“La La La”,劉天王就對觀眾說這是譚詠麟的新歌叫《La La歌》。直到現在譚校長還會“罵”劉天王,卻是句句苦口婆心。

“你有什麼天分,你通過努力可以把缺點蓋住,把優點拉出來,要不然就不要唱,要唱就要比我努力三倍。我一直這樣跟劉德華講。”譚詠麟說,劉德華的努力他看到了,“他做演唱會,可以回家不睡覺排練,特意在家裡的房間放鏡子,怎麼做才好看,不好就重新做不睡覺”。

永遠25歲,譚詠麟是歌壇不老的傳說,這個傳說明晚將以歌聲在上海這座城市寫下又一個篇章。從1970年代到如今,就數這顆巨星的光芒最久最亮。如這星光散落心上...

【王菲也靠他幫忙?】  “王靖雯當年香港演唱會是我修改的”
“譚校長”之名的來源,是1986年他在20場萬眾狂歡演唱會的某一晚親口對全場歌迷說:“整個紅館就像一所萬人大學校,你們每天都要來上夜校,而我每天晚上都要和你們在一起,用歌教大家一些做人的道理,我覺得自已就像這所學校的校長啊!”於是,校長的稱號風靡至今。而在歌壇,譚詠麟也不負“校長”的盛名,作為香港樂壇地位最高的傳奇人物之一,其他歌手哪怕是當年鼎盛的四大天王都像是他的學生一樣。“劉德華、張學友、黎明,其實四大天王除了郭富城本人沒來找我之外,都來我這裡問我意見的。不止這幾個天王,天后級人物,我幫了她們,她們還不知道。”校長說。
譚校長口中的天后們,其中就有當年還叫“王靖雯”的王菲。“王菲當年出道在香港開演唱會,她的經紀人找我去看她的排練有什麼不好的,他們照著我給的意見這個修、那個改,這個事恐怕連她自己也不知道。”譚校長說,如今的王菲已是歌壇天后,特立獨行的風格不用別人再給什麼意見,哪怕是這回的復出演唱會上她一句話也不說,校長也覺得沒什麼不好,“每個人有不同的方法,無可厚非,她的歌迷也接受了,她歌那麼多,她唱歌又那麼棒,那就多唱幾首嘛。”

就是到了現在,譚詠麟還是願意提攜後輩,MR樂隊、80後女子樂隊、鄧紫棋,還有這次的嘉賓、內地海豚公主張靚穎,他對於自己欣賞的樂壇後輩能給機會的都給機會。作為校長,他還十分關心選秀歌手們,對於一夜暴紅歸於平淡甚至從高處重重摔落的心態反差,他語重心長地表示:“他們經過激烈比賽,經驗是終身受益的,但娛樂圈是很長很長的路,需要自己努力和各方運氣來配合。他們不懂怎麼面對壓力,就像超級巨星在舞臺上做好自己吸引樂迷關注,舞臺下就要變回普通人,在街上吃飯也裝個模樣出來多辛苦。”

永遠25歲,譚詠麟是歌壇不老的傳說,這個傳說明晚將以歌聲在上海這座城市寫下又一個篇章。從1970年代到如今,就數這顆巨星的光芒最久最亮。如這星光散落心上...

【永遠25歲有祕訣?】  “心態最重要,我的歌唱生涯才剛開球”
“25”是對譚詠麟而言非常重要的一個數字,因為所有人都知道他自稱永遠25歲。有一種說法是,1973年組成的“溫拿”在1978年解散了,解散的那天剛好是他26歲的生日,在宴會上他自稱永遠都是25歲,由此流傳開來。無論25歲的出處是不是確實,現在這個數字代表了譚詠麟永遠25歲的年輕的心,時時提醒他要以一個年輕人的心態來工作,以這種樂觀開朗的心態來唱歌。
然而,喊出“永遠25歲”的口號和保持25歲是兩碼事,容顏也許可以通過保養,娛樂圈甚至也有不少人採取某些特殊手段,但像譚詠麟一直保持25歲的心態實在不多得,“心態是很個人的,要講性格,可能我生出來本來就這樣吧,我做事做起來就像獅子座,在舞臺上的要求可能是處女座。處女座是工作狂,我可以9天加班不回家,就好像現在生病了也在工作。”譚詠麟回憶自己當年曾經連開38場演唱會,一直是把自己當“25歲”來要求,“以前開演唱會,我提前8個月就每天跑步超過一小時,風雨不改,無論幾點回家我都出去跑步,凌晨一兩點我也出去跑,我媽說‘這麼晚跑山區小心撞邪’,我說‘跑那麼快追不到我’。”
記者問他,踢了這麼多年球,如果把歌唱事業比作一場比賽,現在是在比賽的哪個階段?他不假思索給了四個字:“剛剛開球”。他的理由是,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分鐘都有不同的變換。在歌唱事業一路走來,譚詠麟說他多多少少也曾遇到點球的壓力,不過還好,25歲的自己踢點球的比例是300%。最大的願望是往後也要跟25歲的人住在一起,譚詠麟說他不介意被歌迷看到老去的過程,“每一個人都會老去,我雖然永遠25歲,25歲也好幾百個月了,是有不同韻味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