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縣旅遊景點 一起來了解

來源:時尚少女範 4.69K
江口縣旅遊景點 一起來了解

1、梵淨山

梵淨山位於貴州省的江口、印江、鬆桃、三縣交界處,面積41900公頃,1978年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同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主要保護物件為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及黔金絲猴、珙桐等珍稀動植物。  

梵淨山是武陵山脈的主峰,最高海拔2572米,具明顯的中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特徵。本區為多種植物區系地理成分彙集地,植物種類豐富,古老、孓遺種多,植被型別多樣,垂直帶譜明顯,為我國西部中亞熱帶山地典型的原生植被儲存地。區內有植物種數2000多種,其中,高等植物有1000多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珙桐等21種,並發現有大面積的珙桐分佈;脊椎動物有382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黔金絲猴等14種,併為黔金絲猴的唯一分佈區。梵淨山不僅是珍貴的生物資源庫,也是我國曆史上佛教名山之一,自然風光奇特,人文歷史遺蹟儲存較多,為尚待開發的旅遊勝地。

2、亞木溝風景區

景點地址貴州省江口縣太平鄉寨抱村。開放時間08:00--18:00亞木溝風景區位於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境內梵淨山腳下,是梵淨山生態文化旅遊的重點衛星景點。景區分為生態停車場、四星級酒店(待建)、鄉村風情長廊(目前規劃中)、購物街、亞木溝原始生態峽谷、土家風情園、明朝古寨(待建)等幾大板塊,滿足旅遊者吃、住、行、遊、購、娛各方面需求。遊客既可以欣賞原始的自然風光,又可以領略原生態的土家文化諸如原生態歌舞表演、民間絕技、土家風俗等。

據相關文獻記載,亞木溝在唐代以前名為“鬼谷”,又叫“隱龍溝”,後因谷中長出一株神樹,似石似木,通體碧透,花有異香,能驅邪治病,食其果實,可使多年未育的夫婦得子,引得遠近無數土民對其頂禮膜拜,取名為“亞木”,在古土家語裡就是“樹神”的意思,因而得名“亞木溝”,一直沿用至今。亞木溝自古就被譽為“貴州第一溝”。亞木溝總長50公里,溝裡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3、寨沙侗寨

地址:貴州省江口縣太平鎮梵淨山村寨沙侗寨寨沙侗寨為梵淨山山腳的侗族村寨,位於梵淨山山腳的太平河畔,寨前太平河流過,河畔有古樹參天,寨後綠樹青山。經過橫跨太平河的風雨橋進入侗寨景觀大門,宛如進入古樸原始的江南小鎮,這個隱於綠樹濃蔭之中的侗家天地便如幻影般展現在你眼前。沿著青石板路曲折徜徉,百步之餘,豁然開朗,一個圓形的廣場如孔雀開屏,廣場一角矗立著一座侗寨的標誌性建築——鼓樓。到了夜晚,鼓樓上流光溢彩,寨內的紅燈籠亮起來,煞是漂亮。

寨沙侗寨位於梵淨山腳的太平河畔,距縣城26公里,是江口縣侗族聚居的一個自然寨。這裡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侗家民族風情,特別是侗家民居建築所獨顯的民族韻味,使之成為梵淨山下令人稱奇的亮麗風景。“六月六”是他們的重要節日。每逢此日清晨,他們就會抬著祭品到寨子旁邊的深山祭祀天地,並高聲呼喊,俗稱“喊山”,以求消災避難,而後回寨慶賀,共進晚餐,而後高唱山歌,盡情舞蹈。

4、黑灣河風景區

黑灣河風景區黑灣河位於黑灣河和林昔江交匯處,兩條河流將這裡沖積成一個壩子,四周山色蔥蘢,和風習習,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適宜人居的好地方。1992年以來,這裡陸陸續續建起了十來個賓館、招待所。其景區包括青龍洞、大黑灣瀑布、小黑灣瀑布、黑龍潭、猴子跳、大鯢塘等自然景點和金絲猴、珙桐等珍稀動植物觀賞點。

現在,這裡已擴充套件到10平方公里重新規劃成山門區、旅遊商品區、民族文化區、佛教文化區,面積拓展到兩公里以外的寨沙,十餘個招商引資規模企業在這裡落地生根,共同打造美好的梵淨山南大門。黑灣河休閒度假區主要包括:梵淨山山門黑灣河有兩座山門,一座是1992年建成的,地處梵淨山碑林處,山門橫額上的“梵淨山”三個大字由時任貴州省省長的王朝文題寫。

5、雲舍土家民俗文化村

雲舍土家民俗文化村雲舍,距江口縣城僅5公里,是江口縣太平土家族苗族鄉的一個行政村。全村以楊姓土家族為主,是貴州省批准的第一個土家族民俗文化村,有“中國土家第一村”之稱。雲舍人是省溪楊氏土司的後裔。長達近700年的土司制度,孕育了雲舍燦爛的土家民俗文化和生態文化。桶子屋是雲舍最具特色的土家族古建築,其結構一般由正屋、偏屋、木樓和朝門組成,四面封牆,又叫封火桶子。一般來說,雲舍桶子屋建築整體呈正方形,北高南低,上方為正屋,分中堂和左右廂房,下方為樓子。有的四圍相連,中間空出,形成四角天井。

桶子屋多為磚木結構,院子和階簷用青石板鋪就,四圍是青石為腳的磚砌高牆,側視呈梯狀,皆有飛簷。一般階簷和石墩皆有精美浮雕,樓欄窗櫺,多有鏤空木雕,山川草木,蟲魚鳥獸,無不栩栩如生。在建築繪畫和建築雕刻中,常以白虎為題材,這是雲舍土家族人的圖騰崇拜。在雲舍土家族婚俗中,男方家要經過請媒人提親、“燒大香”放炮訂婚。

6、貴州江口國家溼地公園 國家級溼地公園

貴州江口國家溼地公園位於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總面積661公頃。貴州江口國家溼地公園位於貴州省東北部銅仁市江口縣境內,地處貴州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主要包括從江口兩江交匯後的錦江壩址沿河向上的太平河流域,止於與梵淨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交界處的寨沙太平河小橋,涉及兩岸部分林地,以及閔孝河部分河段。四至界限範圍為:東至縣城附近兩江交匯後的錦江大壩,南至閔孝河縣城附近橋頭,西至大坡,北至梵淨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邊界,地理座標為108°45′17″-108°52′3″E,27°41′34″-27°49′55″N,南北長45km,規劃總面積661.0hm2,溼地率41.8%。溼地公園規劃區地處江口縣的太平鎮和雙江鎮,呈狹長地帶,山青水綠,風景優美,生物多樣性豐富,集民族風情與佛教文化於一身,是“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優選之地。

7、梵淨山護國寺

護國寺位於梵淨山西北麓。距金頂11公里,是西面上山的必經之寺, 歷史上又稱天池院、天池堂。寺院佔地68畝.始建時間不詳。萬曆四十六 年(1618年)敕賜為梵淨山四大皇庵之一。有明然如泰等高僧住錫,承傳臨濟宗法系清康熙年間.有慧惺海闊等禪師住錫,香火甚是興旺。同治三年(1864年),天池院毀於兵火。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更名天池 堂。光緒元年至六年(1875-1880),劉滿盤踞梵淨山,號稱黑地大王。貴州巡撫岑毓英親自統兵征剿,天池堂再度毀於兵火。戰爭平息後,岑毓 英認為貴州“邊要則莫如梵淨山”,於是奏請朝廷,“移鬆桃協都司以下八汛鎮守梵淨山環山要隘 ”以保障梵淨山區的長治久安其中.都司營署移駐天池堂舊址左側,名曰“梵淨山護國汛”氣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間裡,護國汛成為梵淨山真正的鎮山衙門,建有營房五十餘間,右側建柯練兵場、跑馬場等。

8、大金佛寺

大金佛寺大金佛寺座落在黑灣河寨沙佛教文化苑內。距梵淨山山門2公里。其彌勒殿金碧輝煌,內供一尊金玉彌勒佛像。其天冠金玉彌勒,為世界最大金玉彌勒菩薩像,高5米,由佛光、金身、千葉寶蓮、木雕須彌底座四個部分組成。金玉彌勒菩薩結善跏跌坐姿(彌勒菩薩唯有坐姿)端坐於木雕須彌底坐上,足踏白玉蓮臺。上面雕刻的九條龍,也寓意了梵淨山曾有“九龍山”之說。佛光外設裝飾有108尊小佛。整個金身用了兩百五十多公斤的黃金,寶相莊嚴珠勝,眼觀無量大眾,慈慧接引,嘴姿微妙似在演說佛法,頭頂佛祖舍利塔,頭戴五方佛冠,五方佛分別用五種不同顏色的寶石雕刻而成。菩薩眉心中間鑲嵌有六克拉的鑽石。胸前佩戴的瓔珞、腰間外裙及佛光上鑲嵌有珍珠、瑪瑙、珊瑚、松石等奇珍異寶;臂鐲及手鐲上鑲嵌有紅、藍寶石及鑽石。天衣天裙及飄帶上經手工鏨刻有寶相花、祥雲及祥龍等吉祥圖案。

9、梵淨山佛教文化苑

梵淨山佛教文化苑由風雨橋、蓮花廣場、禮佛步階和最值得一看的大金佛寺組成。拾階而上,穿過重重牌坊和廣場到達苑內的最高點,即是世界僅有的大金佛寺的所在。大金佛寺坐落於環水蓮花池上,是世界唯一的水上金殿,氣勢恢巨集,無比神聖莊嚴,世界之最金玉彌勒就供奉於此。由金身、佛光、白玉蓮臺、須彌底座四部分組成,共耗用250公斤黃金,並鑲嵌數千顆名貴珠寶、翡翠和鑽石。

10、魚糧溪景區

魚糧溪景區魚糧溪景區位於閔孝鎮與民和鄉交界處,因盛產珍貴的黃穎魚(角角魚),所以歷朝歷代,這裡的村民以魚代糧上交皇糧國稅,一直沿襲到清末,故得名“魚糧溪”。魚糧溪的風光以溪、瀑、峰、巖、洞、屏、橋、崖的雄奇險峻而馳名,主要包括前鬼門、後鬼門、不二門、魚糧壩、魚糧寨、地下龍宮、天仙橋、萬丈巖、粑槽凼、王二溝、拖船溝等。萬丈巖至魚糧寨一段3公里是魚糧溪精品景緻所在。這一段有犀牛洞、穿洞、美女晒羞、地下龍宮、三座天橋、石門瀑、落水窿、豬槽塘及萬丈巖,還有奇形怪狀的石林,進入其間,無不為這裡的美、奇、怪、異所折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