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船簡介 關於送王船的簡介

來源:時尚少女範 9.36K
送王船簡介 關於送王船的簡介

1、送王船是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福建省廈門市古老的漢族民俗活動,最早可追溯到明初。廈門“送王船”以同安西柯鎮呂厝村、海滄鐘山村、湖裡鍾宅村3個地方的規模較大;在海滄說到規模大小石塘規模最大。該習俗一般3到4年舉行一次,通過擲筊確定在固定農曆月份中的某一天舉行。送王船習俗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2、送王船民間習俗是閩臺民間獨具特色的文化遺產。閩臺民間在歷史上有無數遇難海上的無主孤魂,閩南百姓懷著對無主孤魂的同情和悲憫形成了獨具特色而又十分豐富的送王船習俗。臺灣屏東東港送王船甚至演化成數十萬人蔘與和觀摩的旅遊文化盛會。本書由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研究員蔡亞約撰寫,介紹了送王船習俗的形成、內容和特色,以及獨特的文化內涵。

3、民俗簡介:“送王船”儀式依序有王船的製造、出倉、祭奠、巡境、焚燒等。

4、民俗溯源

送王船是送“代天巡狩”的王爺。關於王爺的傳說尚無定論,最早的可追溯到明初,最晚也到清代雍正年間。2004年同安區西柯鎮呂厝村送的是第148任王爺,依四年一次推算,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此王爺並非代表“瘟神”,而是代替皇帝巡遊四方、賞善罰惡,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一般是三到四年舉行一次,通過擲筊在固定的農曆月份確定某一天舉行送王船儀式,製造一艘王船,或是用杉木製成,或是紙製,把王爺請上王船,載上柴、米、油、鹽以至各項生活用品等實物,在海邊焚燒。

5、“送王船”(不能稱為“燒王船”,當地人很避免用“燒”這個字),是沿海漁港、漁村古已有之的傳統民俗,通過祭海神、悼海上遇難的英靈,祈求海上靖安和漁發利市。廈港漁家的“送王船”習俗,還糅合了王爺(鄭成功)信仰。據傳此俗源於臺灣,清初漁家為緬懷鄭成功的豐功偉績,以王爺作為代天巡狩的神而奉祀,並造“王船”送之入海,雖不言明而心領神會。這一種民俗在“文革”期間中斷,1995年在去臺廈門住民的倡議下,重新恢復三年一次的活動,規模一次比一次盛大熱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