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解釋新文化運動將五四運動推向高潮 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有何聯絡

來源:時尚少女範 8.89K
怎麼解釋新文化運動將五四運動推向高潮 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有何聯絡

1、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有著相同的社會背景。辛亥革命後,中國進入到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袁世凱稱帝,隨後軍閥割據,連年混戰,國家衰敗,列強侵略,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為改變這種局面尋找新的出路。一戰期間壯大起來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也要求在中國實行民主政治,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障礙。思想界出現的尊孔復古逆流和早已深入人心的民主共和觀念形成激烈的碰撞。在這樣動盪的社會背景下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爆發了,從思想領域發展到政治及社會領域,規模巨大,影響深遠。

2、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的爆發做了思想準備。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以此為標誌新文化運動拉開序幕,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向封建主義展開猛烈的進攻。它還倡導文學革命,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新文化運動湧現出以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為首的文化主將,他們利用後來的《新青年》和北京大學為主陣地,在社會上大力宣傳鼓動,在民眾中產生巨大的啟蒙作用,尤其是廣大青年經過運動的洗禮思想得到解放。民主意識空前提高,這為他們後來積極投身五四運動做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五四運動期間學生先鋒作用的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地位的體現,民族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積極參與,廣大人民覺悟的提高,運動形成全國規模,都和新文化運動在前期宣傳發動有著緊密的聯絡。

3、五四運動是新文化運動發展到1919年的高潮體現。1919年,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的失敗成為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線,訊息傳來,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人罷市,運動很快波及20多個省,100多個城市。面對五四洪流,新文化運動的主將們迅速地承擔起領導責任,他們密切關注運動的發展,為運動指出明確的方向。甚至在各地實際指導運動。運動期間,他們主持下的《新青年》和《每週評論》等雜誌刊登了大量的文章來報道和評論這一偉大運動,《每週評論》更是連續五期用全文或大部分篇幅來報道這個社會熱點事件,這對於激發人民愛國熱情,鼓舞人民革命的鬥志,鞭撻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起到很大的作用。陳獨秀說“五四運動是中國現代社會發展之必然產物,可蔡元培先生、胡適之和我是當時在思想言論上負主要責任的人。”毛澤東也稱陳獨秀為“五四運動時期的總司令”。可見是新文化運動的主將們領導了這一場聲勢浩大的社會政治運動,當然這更是前期社會思想啟蒙的必然結果與效果體現。

4、五四運動又是新文化運動的分流點。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訊息傳到中國,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把目光轉向俄國。1918年7月起,李大釗先後發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林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熱情歌頌十月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李大釗成為中國第一個舉起社會主義大旗的人。而胡適等人依然堅持資產階級的民主科學觀,新文化運動出現分流。胡適於1919年7月發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一文,反對宣傳馬克思主義,揭開了問題與主義之爭的序幕。同年8月,李大釗在《每週評論》上發表《再論問題與主義》,對胡適的觀點進行批駁。“問題與主義之爭”標誌著新文化運動中統一戰線的內部馬克思主義和改良主義的公開分裂。縱觀這次思想界的大分裂,我們清晰地發現五四運動是個分流點,五四運動爆發前,新文化運動的主將們觀點趨同,矛頭一致。運動期間雖然主將們的觀點發生了分歧,但仍然精誠合作,關注和指導運動的發展。五四運動以後,他們由合作走向公開分裂、徹底決裂。此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得到廣泛傳播,成為社會的主流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