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孟子的成語 關於孟子的成語介紹

來源:時尚少女範 2.64W
關於孟子的成語 關於孟子的成語介紹

1、孔孟之道: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學說。

2、齊東野語:齊東:齊國的東部;野語:鄉下人的話。孟子蔑視農民,認為他們說的話沒有根據,聽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沒有根據的話。

3、晬面盎背:謂德性表現於外,而有溫潤之貌,敦厚之態。指有德者的儀態。語本《孟子·盡心上》:“君子所性,仁義利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

4、叢雀淵魚:比喻不行善政,等於把老百姓趕到敵人方面去。語本《孟子·離婁上》:“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雀)者,鸇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5、斷織之誡:孟子的母親用割斷織布機上的紗,使機上的紗不能成布的損失來告誡中途放棄學業的兒子。後用這個故事告誡中途輟學的人。

6、斷杼擇鄰:孟母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廢學業,用被割斷的紗不成布來做比喻;孟母三遷居處,選擇良好的環境,來影響孟子的成長。

7、艴然不悅:非常生氣。艴fú然,也作怫然,生氣時表現一付臉色難看的樣子。典自《孟子·公孫丑上》[孟子]曰:“然則吾子與管仲孰賢?”曾西艴然不悅,曰:“爾何曾比予於管仲!”

8、膏粱文繡:指富貴人家的奢華生活。亦泛指精細貴重的東西。語本《孟子·告子上》“《詩》雲:‘既醉以酒,既飽以德。’言飽乎仁義也,所以不原人之膏粱之味也;令聞廣譽施於身,所以不原人之文繡也。”趙岐注:“膏粱,細粱如膏者也;文繡,繡衣服也。”

9、衡慮困心:形容費盡心思。語出《孟子·告子下》:“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10、己溺己飢:亦作“己飢己溺”。語出《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後因以“己溺己飢”或“己飢己溺”謂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

11、膠鬲之困:膠鬲,商周時人,紂時因遭世亂,曾隱遁為商。《孟子·告子下》:“膠鬲舉於魚鹽之中。”後因以“膠鬲之困”指士人不在位而處於困難之境。

12、壼漿簞食:語出《孟子·梁惠王下》:“簞食壼漿,以迎王師。”原謂竹籃中盛著飯食,壺中盛著酒漿茶水,以歡迎王者的軍隊。後多用指百姓歡迎、慰勞自己所擁護的軍隊。

13、廉頑立懦:謂高尚的節操可以激勵人振奮向上。語出《孟子·萬章下》:“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14、披髮纓冠:謂不及束髮冠戴,只系纓於頸。比喻急於救援。語出《孟子·離婁下》:“今有同室之人鬥者,救之,雖被髮纓冠而救之可也。”

15、僕僕亟拜:一再作揖行禮。語出《孟子·萬章下》:“子思以為鼎肉使己僕僕爾亟拜也,非養君子之道也。”

16、齊王捨牛:《孟子·梁惠王上》:“王(齊宣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後以“齊王捨牛”比喻帝王對臣民懷有惻隱之心。

17、取諸宮中:《孟子·滕文公上》:“且許子何不為陶冶,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宮,古代對房屋的通稱。後以“取諸宮中”謂取用於自己家中,極言其便利。

18、三遷之教:漢·劉向《列女傳》載:孟母帶著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喪;後遷居集市,又跟著學商人自吹自誇;孟母遷居學堂附近,孟子從此學習禮節,要求上學。後人用“孟母三遷”、“三遷之教”比喻選擇居住合適的環境以利於教育子女。

19、嫂溺叔援:語出《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後以“嫂溺叔援”喻視實際情況而變通做法。

20、神州赤縣:戰國時齊人鄒衍稱華夏之地為“赤縣神州”。見《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唐劉禹錫《為京兆尹答於襄州第一書》:“蓋神州赤縣,尊有所厭,非他土之比。”後遂以“赤縣神州”或“神州赤縣”為中國的別稱。

21、食簞漿壺:為歡迎所擁護的軍隊,用簞盛飯,用壺盛水,進行犒勞。語本《孟子·梁惠王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22、視為寇讎:《孟子·離婁下》:“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後因以“視為寇讎”比喻極端仇視。

23、守約施搏:謂所操者簡易而施與者廣大。語本《孟子·盡心下》:“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

24、四書五經: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指儒家經典。

25、以叔援嫂:《孟子·離婁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孟子曰:‘禮也。’曰:‘嫂溺,則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後以“以叔援嫂”謂權宜行事。

26、逾牆鑽穴:亦作“逾牆鑽蠙”。亦作“逾牆窺蠙”。語本《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後以“逾牆鑽穴”指男女偷情。

27、魚與熊掌:語本《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比喻俱為所欲,難於取捨之物

28、淵魚叢爵:《孟子·離婁上》:“故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鸇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後以“淵魚叢爵”比喻為政不善,結果驅使人民投向敵方。

29、鄒衍談天:《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騶衍之術迂大而閎辯;奭也文具難施……故齊人頌曰:‘談天衍,雕龍奭。’”後因以“鄒衍談天”喻善辯。鄒,通“騶”。

30、左右逢原:《孟子·離婁下》:“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原謂學問工夫到家後,則觸處皆得益。後以“左右逢原”泛指做事得心應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