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是怎樣過春節的 古時候是如何過春節的

來源:時尚少女範 2W
古時候是怎樣過春節的 古時候是如何過春節的

1、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古時候的老百姓對於春節極其看重,會在春節這天穿上綾羅綢緞,而在平時穿的衣服以棉麻為主。與現代人相比,古時候穿衣服更講究。古代服裝分吉服、常服、便服和喪服,吉服就是逢年過節才會穿的衣服。在中國的傳統習俗中,過年穿新衣,在南北朝中就有記載,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記載南朝風俗,就說到正月七年級“長幼悉正衣冠”。穿新衣和舞龍、舞獅、敲鑼打鼓、貼春聯、放鞭炮、掛燈籠一樣,是春節除舊迎新習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綾羅綢緞的顏色也有講究,古時候三藍在中國民間一直很流行。它是三種層次的藍色,尤其是讀書人家不喜歡張揚的就會選擇三藍,這種藍就是常說的“青出於藍勝於藍”,顏色染好以後很難褪色。

2、還有種叫“不肯紅”在當時是一種特殊的時尚,不管你染多久,這種紅色都不會更深,也是一種文人的低調。但這個工藝現在已經失傳了。

3、古時候對於衣服飾品上的圖案都是有相當多的講究,也是有各種寓意的。瓜和魚在古代象徵著“多子”;兩個鞋子合在一起,諧音就是“和諧”,寓意夫妻和諧、家庭和諧;古代有文化的家庭還比較多用“漁樵耕讀”,樵耕讀即漁夫,樵夫,農夫與書生,是農耕社會四個比較重要的職業,很多是也是官宦用來表示退隱之後生活的象徵。因此我國的民俗畫常以漁樵耕讀為題材,而很多古典傢俱也常常以漁樵耕讀為雕刻圖案,屬於接地氣的一種紋飾。與古人相比,現在的春節已經過的越來越不講究,南北差異也是十分大,但有一點是共通的,隨著網路移動端的迅猛發展,拜年的形式也開始發生了變化,從最初的走街串巷,到現在的微信紅包拜年,輕鬆了腳,卻疏遠了人與人之間的那層本已薄如紙的感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