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為什麼叫檳榔 檳榔名字由來

來源:時尚少女範 3.05W
檳榔為什麼叫檳榔 檳榔名字由來

1、檳榔的屬名Arecae由馬來西亞土名拉丁化而來,其種名catechu則是馬來語的「一種從植物中提煉出來的液汁」之意,可見檳榔可以用來做為天然染料。

2、除了中國南部之外,印度、錫蘭、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嚼食檳榔的風俗,至少沿續兩千多年,是平民與貴族共有的嗜好。「檳榔」見諸於文獻上,可追溯一千年前的南北朝時代。

3、「賓」與「郎」皆為貴客的稱呼,更為宴會時的珍品,在<上林賦>稱為「仁頻」,在<中國樹木分類學>稱為「青仔」。六朝時代,史料中曾記載劉穆金盤盛檳榔宴客的典故。宋朝以檳榔賦詩的有蘇軾《題姜秀郎幾間》〈不用長愁掛月村,檳榔生子竹生孫。〉楊萬里《小泊英州》〈人人藤葉嚼檳榔,戶戶茅簷覆土床。〉黃庭堅《幾道復覓檳榔》,〈莫笑忍飢窮縣令,煩君一斛寄檳榔。〉詩文以檳榔指物抒情或描述南方的風土民情。

4、燴炙人口《紅樓夢》第六十四回,賈鏈藉故進寧國府巧遇尤二姐,便無話找話說:「檳榔荷包也忘記帶了來,妹妹有檳榔,賞我一口吃。」由於檳榔產於南方,北方富貴人家的子女,以能吃到檳榔為榮。清康熙年間,陳夢雷編集《古今圖書整合》,其中之《草本典》第285則為<檳榔匯考>,蒐集了魏晉南北朝以來有關檳榔的詩、文、圖繪及藥方。

5、有關檳榔的臺灣文獻,始於康熙年間首任臺灣知府蔣毓英所修之《臺灣府志》<物產志>,鬱永河的《脾海紀遊》之〈竹枝詞〉。孫元衡同知的<食檳榔有感>詩二首;陳夢林主編的《諸羅縣誌》,描述檳榔待客及和息之社會功能。首任巡臺御史黃叔璥也於《臺海使差錄》中,描述「倒吊子」及「唾如濃血」的文章。乾隆年間臺灣海防同知朱景英,,記錄當時臺灣流行檳榔的盛況:啖檳榔者男女皆然,行臥不離口;啖之既久,脣齒皆黑,家日食不繼,,惟此不可缺也。解紛者彼此送檳榔輒和好,款客者亦以此為敬。

6、臺灣地區的鄒族、布農、泰雅,以往並沒有嚼食檳榔的習俗,而平埔族和東部及南部的各族群,視檳榔為主要的嗜食品。其都喜食大且硬的檳榔,新增物為石灰、老藤,這種吃法和越南人一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