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斑癬初期圖片膽小者慎入 該病症狀和白癜風的症狀對比

來源:時尚少女範 2.32W

花斑糠疹,舊稱花斑癬,俗稱汗斑,是由馬拉色菌感染表皮角質層引起的一種淺表真菌病。本病呈慢性,有輕度的炎症,通常無自覺症狀。損害特徵為散在或融合的色素減退

花斑癬初期圖片膽小者慎入 該病症狀和白癜風的症狀對比

花斑糠疹,舊稱花斑癬,俗稱汗斑,是由馬拉色菌感染表皮角質層引起的一種淺表真菌病。本病呈慢性,有輕度的炎症,通常無自覺症狀。損害特徵為散在或融合的色素減退或色素沉著斑,上有糠秕狀的脫屑,好發於胸部,背部,上臂,腋下,有時也波及面部。
臨床表現
初起損害為圍繞毛孔的圓形點狀斑疹,以後逐漸增至甲蓋大小,邊緣清楚,鄰近部位可相互融合成不規則大片形,而周圍又有新的斑疹出現。表面附有少量極易剝離的糠秕樣鱗屑,灰色、褐色至黃棕色不等,有時多種顏色共存,狀如花斑。時間較久的呈淺色斑。皮疹無炎性反應,偶有輕度瘙癢感,皮損好發生於胸背部,也可累及頸、面、腋、腹、肩及上臂等處,一般以青壯年男性多見。病程慢性,冬季皮疹減少或消失,但夏天又可復發。
病因
致病菌系一類嗜脂性酵母,稱為馬拉色菌。此類真菌是正常面板的腐生菌,僅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高溫高潮,區域性多脂多汗,衛生條件不佳等,糠秕孢子菌寄生密度增加,由腐生酵母菌轉化為菌絲型方可致病。此菌僅侵犯角質層淺層而不引起真皮的炎症反應。本病遍佈世界各地,常見於相對溼度較高的熱帶和溫帶地區。青年人,特別是男青年,由於活動多而出汗多,更容易發生花斑糠疹。花斑糠疹還多見於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的人,因這類人的表皮細胞更換週期延長,有利於真菌生長,若停用激素後花斑糠疹即好轉。此外,身體虛弱、營養不良、糖尿病以及妊娠都可誘發本病。
診斷
根據其臨床表現,分佈於胸部,背部,腋下,上臂等處的色素減退或色素沉著半片,散在或融合,上有糠秕狀脫屑,皮屑以10%氫氧化鉀液直接塗片找到彎曲或弧形的菌絲或圓形孢子,本病的診斷不困難。有時皮損在濾過紫外燈下呈黃色熒光,對診斷更有幫助。

花斑糠疹,舊稱花斑癬,俗稱汗斑,是由馬拉色菌感染表皮角質層引起的一種淺表真菌病。本病呈慢性,有輕度的炎症,通常無自覺症狀。損害特徵為散在或融合的色素減退

花斑癬初期圖片膽小者慎入 該病症狀和白癜風的症狀對比 第2張

治療
1.外用藥物
可以給與2%酮康唑洗劑外用,連續使用7~10天;2%二硫化硒洗劑外用,7~19天。面積較小的患者,或由於各種原因不能口服抗真菌藥物的患者,可以給予1%聯苯苄唑乳膏/凝膠、2%咪康唑乳膏、2%酮康唑乳膏、2%益康唑乳膏,療效均較好。特比萘芬、布替萘芬、萘替芬等丙烯胺類抗真菌藥物同樣有效。阿莫羅芬和環吡酮胺作為新型抗真菌藥物,也可以應用於花斑糠疹的治療。由於花斑糠疹難以治癒,容易復發,間歇重複用藥以保證感染的根除,有的時候還可以先用洗劑清洗後再外用藥物,能提高療效。
2.系統治療
對於面積較大或者反覆發作的患者,可以給予伊曲康唑,酮康唑,氟康唑等唑類藥物口服治療。注意口服灰黃黴素和特比萘芬對花斑糠疹療效差,不用於治療花斑糠疹。

花斑糠疹,舊稱花斑癬,俗稱汗斑,是由馬拉色菌感染表皮角質層引起的一種淺表真菌病。本病呈慢性,有輕度的炎症,通常無自覺症狀。損害特徵為散在或融合的色素減退

花斑癬初期圖片膽小者慎入 該病症狀和白癜風的症狀對比 第3張

白癜風
臨床表現
性別無明顯差異,各年齡組均可發病,但以青少年好發。皮損為色素脫失斑,常為乳白色,也可為淺粉色,表面光滑無皮疹。白斑境界清楚,邊緣色素較正常面板增加,白斑內毛髮正常或變白。病變好發於受陽光照射及磨擦損傷部位,病損多對稱分佈。白斑還常按神經節段分佈而呈帶狀排列。除面板損害外,口脣、陰脣、龜頭及包皮內側黏膜也常受累。
本病多無自覺症狀,少數患者在發病前或同時有患處區域性瘙癢感。白癜風常伴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腎上腺功能不全、硬皮病、異位性皮炎、斑禿等。具體分型如下:
1.侷限型
(1)局灶型 一處或多處白斑侷限在一個區域,但不呈節段分佈;
(2)單側型(節段型) 一處或多處白斑呈節段分佈,在中線處突然消失;
(3)黏膜型 僅累及黏膜。
2.散在型
(1)尋常型 廣泛且散在分佈的白斑;
(2)面部肢端型 分佈於面部和四肢;
(3)混合型 節段型、面部肢端型和/或尋常型混合分佈。
3.泛髮型
全部或幾乎全部色素脫失。
90%以上的白癜風是散在型,剩餘的白癜風中侷限型比泛髮型更多。
據病損處色素脫失情況又可將該病分為完全型與不完全型兩種。前者對二羥苯丙胺酸(DOPA)反應陰性,黑素細胞消失,治療反應差。後者對DOPA反應陽性,黑素細胞未消失僅為數目減少,治癒機率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