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對家長説話怎麼辦 對家長説話怎麼溝通

來源:時尚少女範 3.02W
怎麼對家長説話怎麼辦 對家長説話怎麼溝通

1、在與家長溝通前,老師做好以下三個工作通常可以在溝通中胸有成足,把握整個溝通過程的主動權,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一是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優點和缺點,並能針對學生的特點給出相應的發展指導或者改進建議,能為家長的教育工作提供有效的引導;二是分析家長,畢竟家長的文化水平、家庭背景和個性特點各不相同,交流的方式方法也是迥異的;三是要了解學生家庭的基本情況,但是不能涉及家庭隱私,為和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做好充足的準備。

2、教師在與家長溝通之前一定要調整好心態,力求站在“我就是家長、學生就是我的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讓家長心裏沒有距離感,不產生戒備心理,這樣即使是劈頭蓋臉地批評學生和家長,家長一般也是可以接受的。

3、在溝通中,尊重學生家長的人格,特別是要尊重所謂“差生”和“不聽話”孩子家長的人格,對學生問題的描述要客觀有度,做到“假話不全説,真話不全説”。對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還要客觀地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公正地評價學生的表現和家長的家庭教育工作,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介紹一些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方法,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是雙方的,在與家長溝通中更要主動些,真誠地與家長交流,尊重家長平等對待家長,家長都能積極支持教師的工作。教師最為忌諱的是不要以教育專家自居,給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覺。教師能與家長真誠交流孩子的情況,介紹教師的教育教學方式,以得到家長積極地理解、支持和配合。

4、教師要做一個認真的傾聽者,注意從家長的談話中吸取有效的信息,為教學工作、評價孩子積累客觀依據。同時,還要對家長的説話內容給予相應的反饋,讓家長感覺你是在耐心傾聽的。

5、與家長談話,態度要温和,語勢要平穩,語境要清楚,讓家長能快速把握要旨,切忌用教訓式語氣。儘量不用“不能”、“不要”、“不行”等消極性語言,多從積極的角度來評論或建議,這樣提出的評論或建議更容易接受,更易於工作的開展。談到學生的問題時,教師要冷靜下來,千萬不要把它當成是針對自己的個人問題,從個人的感覺中超脱出來,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來看待,不要盲目、武斷地評判家長的對與錯,要求達成教育共識,而不爭一時高下。用語要委婉,新教師面對的是比自己年長的家長,不能居高臨下,我們不要使用“你應該”或“你必須”這樣命令性的字眼,而應該説“我認為”或“你認為怎樣?”這些婉轉、協商性質的詞語,這樣家長更樂意也更容易接受我們的建議。當然也不能過於謙虛,在確定無疑時,語氣也應該十分肯定,讓家長相信你的意見是不容質疑的。如面對愛挑剔的家長,教師要以一顆平等而細緻的耐心來對待家長,以寬厚的胸懷來接受孩子家長不同的意見,以積極的態度和方法來改變家長的埋怨。比如,對總不放心孩子的父母,教師要主動幫助其調整好教子的心態,請家長來校看半日活動,向家長推薦有關家教方面的文章,經常性的與家長約談。對於比較尖鋭的問題,電話交流是相對於面對面交流更合適的途徑哦。

6、要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要仔細認真的觀察每位孩子,瞭解他們的性格特點、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優缺點以及你採取了哪些教育措施,需要家長的怎樣配合等等,不能模糊不清,泛泛而談,讓家長不着邊際,聽似全有理卻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產生失望情緒,進而對教師的工作能力產生懷疑。

7、很多時候,孩子有了問題老師很快想到找家長,但孩子有了進步或成績,我們會不會也以同樣的速度向家長彙報呢?換個角度想一想,如果我們是家長,每天從老師口中聽到自己的孩子今天與誰打架了,明天把玩具弄壞了,再不就是上課搗亂了,用不了幾次我們就把心和耳朵關閉了,對老師的話產生反感,怎麼能去配合老師的工作呢?相反,教師也向家長彙報孩子的點滴進步,家長都會產生莫大的自豪感,教師委婉地指出孩子的不足,相信家長也會樂於接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