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達嶺長城的歷史 北京八達嶺的故事

來源:時尚少女範 9.11K
北京八達嶺長城的歷史 北京八達嶺的故事

1、八達嶺由“巴達嶺”諧音而得名。相傳元代有一位叫“巴達黎黎”的皇帝到此,見這裏關山險峻,崇巒疊翠,於是龍顏大悦,給此處賜名“巴達嶺”,後訛傳為“八達嶺”。但查閲《歷代帝王錄》、《中國皇帝大事年表》等史料,均查不出元代有過叫“巴達黎黎”的皇帝,卻有一位叫愛育黎拔力八達的,他就是元代第四位皇帝仁宗。據傳他出生在八達嶺所在的延慶縣內。

2、明代《長安客話》説,“路從此分,四通八達,故名八達嶺,是關山最高者”。

3、八達嶺這名,最早時見於金代詩人劉迎的長詩中《晚到八達嶺下,達旦乃上》和《出八達嶺》。元代,這裏稱“北口”,是與南口相對而言。南口在北京北郊昌平縣境內,從南口到北口,中間是一條40里長的峽谷,峽谷中有萬里長城的著名關口“居庸關”,這條峽谷因此得名叫“關溝”。八達嶺高踞關溝北端最高處。這裏,兩峯夾峙,一道中開,居高臨下,形勢極其險要。自八達嶺下視居庸關,如建瓴,如窺井。“古人有居庸之險,不在關城,而在八達嶺”之説。八達嶺山口的特殊地形,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一向駐以重兵把守。八達嶺成為軍事戰略要地,可追溯到春秋戰國。

4、據《史記》記載和文物工作者普查,都證明八達嶺一帶在戰國時期築有長城,而今仍見殘牆、墩台遺存,其走向,與今明長城大體一致漢習記載:曾設軍都、居庸兩座關城。北魏《水經注》説:“居庸關在居庸界,故關名也,南則絕谷,壘石為關址,崇墉峻壁,非輕功可舉……其水歷山南,逕軍都界……,”因此,有專家認為漢置居庸關,關址在八達嶺。“居庸”之名從何而來?是秦始皇築長城,從南遷徙一批貧苦農民和囚徒,到軍都山媯川小盆地定居,稱為庸徒居處。漢武帝時,將媯川置居庸縣(仿延慶)。《水經注》所記載的關址地形地貌和山水流勢,與八達嶺的地理環境相同。

5、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曾在八達嶺一帶修築長城。據《魏書世祖本紀》記載,北魏拓跋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在國都平城(今大同)以北,修築長城,名叫“畿上塞圍”,東起上谷軍都山(即八達嶺一帶),西至黃河岸。後來到北齊王朝天保六年(555年),又修築長城,西起大同,經軍都山東去,把長城延長到了海邊。

6、八達嶺長城在明朝重新修築。明太祖朱元璋深知城牆在軍事上的重要,當了皇帝后,即“高築牆”,設防備戰,其時各州府縣,也紛紛興築城池。朱元璋派大將軍徐達、馮勝等率軍在北方築關制塞,修築長城,加緊練兵屯田,以防元殘餘勢力南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