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術》引爭議國產醫療劇仍待成長

來源:時尚少女範 2.28W

面對技術問題被觀眾找茬,昨天記者採訪了吳秀波,他表示:“我的表演會以實際觀察作為原則,我只演我看到的。既有國外成功之作的珠玉在前,又有《心術》的試水,我們不妨對國產醫療劇多一點期待。

《心術》引爭議國產醫療劇仍待成長

吳秀波與海清劇照

早報記者 駱俊澎

由吳秀波、張嘉譯、海清、韓雨芹領銜主演的36集醫療大劇《心術》,前晚在東方衛視以及風行網播出了大結局,而央視八套將從5月31日起進行二輪播出。

該劇自開播以來引發一系列關於醫患糾紛孰是孰非、醫生***的那些事兒、醫療專業體現,甚至主演造型等方面的大討論。雖然因為觀眾對“六六出品”和“夢之隊”演員陣容的超高期待,《心術》的收視的確位居前列,但口碑卻只能說是一般——如果你把它當成一部醫患大劇,就會覺得它“扯淡的多,正事的少;技術性差,說教性強”。

其實《心術》之前,《無限生機》《柳葉刀》《醫者仁心》《感動生命》等都曾大打“醫療牌”,近期在央視一套熱播的《生死依託》也將目光對準了農村醫療改革。但被美劇、日劇“慣壞了胃口”的觀眾們,當面對探索中的國產醫療劇時,不免挑剔:國產醫療劇距離“正宗”還遠著呢。

爭議一:

醫患問題沒有真正解決

編劇六六辯解:沒有這個義務

《心術》播出後最大的爭議就是美化了醫生醜化了病患。有觀眾評論說:“電視劇裡的醫患矛盾基本都是患者的錯,要麼不遵醫囑,要麼無理取鬧。就算偶爾是醫生的責任了,那也是善意的疏忽,好像完全沒有錯誤。這樣無限拔高,還怎麼緩解矛盾?”還有觀眾指出,這次在《心術》中,我們看到了太多的“天使”:老大劉晨曦,簡直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高大全”;老二霍思邈,更像一個“高富帥”;老三鄭艾平、俏皮的美小護……大家幾乎看不到任何人性的弱點。如果說這部劇 “假”,那麼如此天使的人物形象本身,就是一個敗筆。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醫生,粉絲超過84萬的微博紅人“急診科女超人於鶯”就在接受早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電視劇創作的角度來說,《心術》必定是一部熱播劇,因為它切合了醫患關係這個熱門話題,且演員都是當紅影星,所以無疑會成為熱播劇。但是從專業的角度看,這部電視劇對於醫療體系、醫護工作的刻畫還是流於表面,有些地方甚至表現得有點誇張,比如說醫生或者***對病人談話時那種居高臨下的態度,是有些誇張的。還有就是醫生各種‘大愛大恨’也是有些誇張的。醫生是高階知識分子,情緒、性格的體現是潛移默化的,而在劇中,醫生們特別喜歡‘大愛大恨’,不過這是拍電視,也許需要快一點展現出人物的性格,否則觀眾等不及。”

面對觀眾的爭議,編劇六六在《心術》開播後就一直在微博上打嘴仗。網友說:“作為幾年的資深北京患者家屬,您寫的好壞大夫比例嚴重不符!”六六回:“那我建議您在家裡研究黃帝內經自生自滅好了。我真不是替醫生說話,我是心疼您這樣在痛苦中掙扎又對現實沒啥推動的人。”

昨天早報記者採訪了六六,她迴應說:“所有的根源在於社會各階層的巨大鴻溝無法彌合。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比別人辛苦得多得多,但真正踏實做事的人,沒有時間抱怨。”談及有觀眾說《心術》只是展現了矛盾,卻沒有給出解決方案,“我沒有義務給出解決方案。”六六回應,“也沒指望通過一部戲從根本上解決醫患矛盾。”她強調:“矛盾的根源來自制度的不健全。一切都需要時間。歐洲確實醫療制度健全,但他們已經多久了?”六六還表示作為作家,她只能給出一個答案開放的故事,並儘量還原時代的真實,“我關注的事情還有很多,教育,環保,獨生子女制度。我希望的是,若干年後,從我的作品中能看到這一代人,看到這個時代的縮影。”

在劇中飾演菁菁的韓雨芹對記者表示:“仁心仁術仁愛,這是一種信仰,醫界倡導推行這個口號,《心術》很完美地將口號進行詮釋,讓我們有機會看到完美的醫界應該是什麼樣子,如果現實真能這樣完美,我想也不至於那麼多醫鬧,患者也不至於那麼不可理喻吧。《心術》就如醫界的烏托邦,有誰不喜歡童話呢?但當信仰與現實太遙遠,我們必然很悲傷,若《心術》真的能讓夢想照進現實,未嘗不是件好事。”

爭議二:

醫生***情感很虛假

導演楊陽辯解:人物有原型

作為一部電視劇,《心術》除了反映醫患關係外,情感問題也是觀眾討論的焦點。吳秀波與海清演繹的醫生霍思邈與***美小護,從故事開篇便各種曖昧與膩歪,招來觀眾的各種質疑。特別是吳秀波扮演的醫生霍思邈是個醫術高超、性格上瀟灑倜儻的焦點人物,有觀眾覺得他在戲中談情說愛的情節比重過大。也有觀眾指出醫生和***談情說愛是錯誤的。

面對情感問題的質疑,吳秀波解釋說:“愛情是影視劇中無可避免的永恆主題。”也有影評人說:“我看網上有人說醫生和***打情罵俏是錯的,可是他們也是普通人啊,我們身邊有什麼樣的人,醫生和***也就有什麼樣的人,有什麼稀奇的。我就是喜歡霍思邈與美小護一起的戲,感覺就像對口相聲或喜劇小品一樣,有誇張、幽默、逗貧,還常常語出驚人,很有意思。而且霍思邈這個人物只是有點嬉皮士或是花心,但他的醫術和醫德都是很好的。海清扮演的美小護美麗機智又正直可愛,還不乏小小的世故。挺真實的。”

昨天記者採訪《心術》導演楊陽,她認為情感在電視劇表現上很重要,其實劇組在拍攝前的考察中,發現醫生和***的情感是非常多的。楊陽還介紹說:“《心術》主人公霍思邈是有原型的,那個人曾經在美國當過多年醫生,與六六是異性好友。六六之所以選他做故事的主角,正因為此人與眾不同。他風流倜儻,有獨立思想,敢抨擊陰暗面,勇於承擔錯誤,是那種拿得了柳葉刀,玩得轉人際關係的醫生。六六對他的評價是‘內心充滿力量’。那位醫生是絕對的人來瘋,常在人前展示脫口秀,不少小***利用空閒時間就愛圍著他聊天,總能被逗得開懷大笑。”

爭議三:

技術漏洞百出

演員吳秀波辯解:我只演看到的

“給《心術》找茬”是電視劇開播後電視臺在微博上策劃的活動。醫生做手術能不能聊天?急診科***不戴手套就可以給病患處理傷口?霍思邈怎麼可以將“外人”帶進手術室觀摩?女兒跌倒了昏迷不醒,母親為什麼不第一時間撥打120?醫生***居然穿著工作服白大褂去食堂進餐?還有美小護等眾多小***穿的***裙被指長度不對,像超短裙……雖然《心術》只是一部電視劇,但卻並不妨礙觀眾們帶著“十萬個為什麼”的心態,掀起一場“大家來找茬”的技術探討。

從最初對穿幫錯誤的百般解釋,到如今堂而皇之地拿出來炒作話題,不得不說,現在電視臺和觀眾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提高了。但無論如何,對於技術硬傷,醫療劇觀眾還是非常介意的,尤其是對於從事相關職業的觀眾來說,有些行業劇簡直只能用來當笑料看。

儘管主創人員說“《心術》不是一部紀錄片”,拿美劇、日劇的製作標準來要求國產劇似乎也有失偏頗,但拋開製播方式、資金投入等問題不談,美劇、日劇在製作行業劇時,請相關行業的專家來指導這一點還是國產劇可以借鑑的,這方面的成本國產劇恐怕還是可以承擔的。

美劇中不少行業劇尤其是罪案劇、醫療劇,可以被拿來當“科教片”看,這都跟“專家指導”有關。即便是《生活大爆炸》這樣的非行業劇,也有物理方面的專家來做編劇。在日劇中,醫療題材的電視劇片尾都可以看到某某醫生指導的字樣。即便是近年常被批評製作粗糙的TVB劇集,一些醫療劇的製作還是比較嚴謹的,有些在片尾出字幕時,還會出現醫生就這一集中的醫療問題對觀眾做些解釋的畫面。但在內地,由於電視劇製作週期短,加上大多數編劇並非專業出身,僅通過表面的觀察和資料收集很難掌握這個行業真正的內幕。就拿《心術》來說,雖然編劇六六在寫書時在醫院臥底大半年,但她畢竟不是醫療專業的,僅僅依靠她個人完善《心術》的“醫生職業水平”顯然也不現實。

面對技術問題被觀眾找茬,昨天記者採訪了吳秀波,他表示:“我的表演會以實際觀察作為原則,我只演我看到的。於是觀眾看到的霍思邈無論平時如何嬉笑怒罵,一旦上了手術檯便以沉默示人。實習期間我觀摩了一臺腦癌開顱手術,五個小時裡,主治醫師幾乎沒有怎麼說話。所以有幾場戲,我利用自己身為演員的特權,把霍思邈在手術檯上說的話都刪掉了。”對於劇中一些手術聊天鏡頭的保留,吳秀波表示:“只是劇情交代的需要,這個是沒有辦法了!”而海清接受採訪時則透露說:“***服沒有刻意剪短,但為了上鏡好看,我們的***服都是量身定做的,不會像真實的白大褂和***服那麼寬大。”

記者觀察

給國產醫療劇

多一些成長時間

早報記者 駱俊澎

從《心術》引發的社會關注度來看,可以預料,醫療題材熱在未來的一段時間不會消退。在中國電視劇市場,相對於諜戰劇、古裝劇,醫療劇幾乎是空白。但從《心術》的試水來看,觀眾關注醫療劇,但醫療劇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成長。

在中國也備受歡迎的美劇《豪斯醫生》和《實習醫生格蕾》,都是醫療題材。去年,美國一名10歲的小女孩麥迪遜·凱斯德在她母親昏迷不醒的時候對其實施心肺復甦術,幫助母親脫離危險,而這一切都得益於她和媽媽都喜歡看的《實習醫生格蕾》。據瞭解,美國拍醫療劇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為了向公眾普及醫療知識,因此醫療部門會派醫學專家指導專業方面的編寫和創作,將心臟瓣膜贅生物在哪裡、如何脫落引起栓塞等疾病的知識都十分直觀地呈現。而從2001年由渡邊淳一小說《無影燈》改編的電視劇《白影》,到2003年引起巨大轟動的《白色巨塔》,再到2011年春季以最高收視完美收官的穿越題材醫療劇《仁醫》,日本在拍攝醫療劇方面,也頗有心得。除了同樣強調真實性以外,直面社會問題、犀利揭露人性,讓人慾罷不能。

相比之下,國產醫療劇過於輕巧,去掉醫院這個大環境,似乎大部分情節都與普通電視劇相似。雖然《心術》中也展現了醫生收紅包、拿回扣等貓膩,包括各種走後門、排長隊、發牢騷、打群架的患者白描,但都只是點到為止,缺乏深度挖掘,更缺乏情節開拓。在醫療的專業性展示上,更是缺乏對觀眾有意的知識傳授,甚至一些有違常識的專業呈現,屢屢讓觀眾詬病。但要指望一部電視劇,既能反映出專業的醫療技術,又能找出解決醫患糾紛的路徑,顯然是不現實的。不過既有國外成功之作的珠玉在前,又有《心術》的試水,我們不妨對國產醫療劇多一點期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