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對甄嬛傳的評價爆冷 觀眾對宮鬥審美疲勞

來源:時尚少女範 2.61W

《甄嬛傳》從大陸火到臺灣,大結局收視率高達3.38。相比臺灣觀眾的瘋迷,後宮戲最熱的香港卻對《甄嬛傳》反應平淡。除了宣傳的因素外,香港觀眾對後宮戲已經審美疲勞。

香港對甄嬛傳的評價爆冷 觀眾對宮鬥審美疲勞

《甄嬛傳》年初在內地火紅了一把,網上更是滿屏的“甄嬛體”。沒想到年底,該劇在臺灣N遍重播後成為了熱播劇,每一次重播收視率都不減反增。近日,剛剛在臺灣緯來電視臺晚上十點檔第三輪播出的《甄嬛傳》收視甚至超過同時段的綜藝節目《康熙來了》,大結局當晚收視還高達3.38,創造該臺今年最高收視紀錄。“甄環熱”還引起了美聯社的注意,特別撰文報道了臺灣觀眾是如何中“甄嬛毒”的。

據瞭解,《甄嬛傳》今年在兩岸三地共播31次,內地播25次,香港播1次,臺灣算上即將在華視重播就是5次。《甄嬛傳》處處收視火爆,但兩岸三地的觀眾對於後宮戲的看法和關注點或多或少都有所差異,而後宮戲是否會在《甄嬛傳》這個點呈現出盛極而衰的走向也是讓人關心的話題。
香港:遇冷緣於觀眾對宮鬥劇審美疲勞
相比臺灣觀眾的瘋迷,後宮戲最熱的香港卻對《甄嬛傳》反應平淡。該劇9月在香港有線播出並沒有造成很大的影響。昨天早報記者採訪了香港資深電視人朱先生,他解析《甄嬛傳》在香港沒有熱播,除了宣傳的因素外,香港觀眾對後宮戲已經審美疲勞。從《金枝欲孽》開始,TVB每年都有後宮戲推出,儘管每年都能拿下高收視,但是已經讓香港觀眾越來越挑剔。朱先生說:“《甄嬛傳》的確拍得很精緻,TVB絕對是拍不出那麼精緻的戲,不過劇中情節,比如‘下藥’這一手段已經被TVB編劇使用了無數次,香港觀眾或許真沒覺得新奇;還有明爭暗鬥的戲碼,TVB不但早在古裝劇中使用,現在豪門爭鬥也用,假如沒有好的包裝炒作,香港觀眾不一定會追來看。最近臺慶劇《大太監》,TVB打出了男版‘劉三好’的口號,歷史上老奸巨猾的李蓮英都被編劇逼得丟盔棄甲,他秉承做下屬要盡忠心、做子女擔責任、做朋友講義氣的‘三好理念’才得以在宮中生存,並取得平均收視31點的好成績。”

《甄嬛傳》從大陸火到臺灣,大結局收視率高達3.38。相比臺灣觀眾的瘋迷,後宮戲最熱的香港卻對《甄嬛傳》反應平淡。除了宣傳的因素外,香港觀眾對後宮戲已經審美疲勞。

朱先生還表示現在香港的觀眾有他們特殊的偏好——“重口味”的情節。TVB後宮戲中一個類似內地“宗人府”的機構,專門懲罰犯錯的奴才,古代的十大酷刑,炮烙、腰斬、五馬分屍的出場率都特別高,這些虐待戲份遠比內地《還珠格格》裡的容嬤嬤要狠上數百倍。還有受寵嬪妃的孩子,不知有多少以“胎死腹中”作為歸宿。朱先生表示將於明年捲土重來的《金枝欲孽2》就是集香港觀眾喜好於一身的最好例子,首先是宮鬥少,主演蔡少芬就曾表示《金枝欲孽2》並不屬於宮鬥戲,而是清宮背景下的宮女的生活,沒有那麼多勾心鬥角的情節。其次就是依舊“重口味”。據瞭解,在第二部中,鄧萃雯將與貼身侍婢蔡少芬大玩同性戀戲碼,並將有一場同性戀床上戲,大搞主僕斷背情,戲中蔡少芬赤裸露肩,與穿肚兜的鄧萃雯同床共枕,相當大膽。

《甄嬛傳》從大陸火到臺灣,大結局收視率高達3.38。相比臺灣觀眾的瘋迷,後宮戲最熱的香港卻對《甄嬛傳》反應平淡。除了宣傳的因素外,香港觀眾對後宮戲已經審美疲勞。

內地:後宮戲“套路化”缺乏積極正能量
雖然藉著《甄嬛傳》後宮戲又火了一把,但在2013年後宮戲發展之路卻仍舊顯示出令人堪憂的味道。內地後宮戲因為有廣電總局政策限制將越來越少,其次後宮戲急需要更新換代,現在“後宮”戲的兩大類別中,其一是講述歷史人物的發家史,比如《美人心計》裡的西漢竇太后、《唐宮美人天下》的唐朝武則天,但因為觀眾對於這一類重要人物的發家致富之路都爛熟於心,所以拍出來便毫無新鮮感可言。其次,就是虛構一個人物,將她安放到歷史長河中。這類“後宮”戲似乎是同一個故事、同一撥人物,先安插到漢唐,又穿越到明清。比如電視劇《後宮》在人物、劇情等方面就和經典後宮劇《宮心計》頗為相似,女主角都是從小做宮女,心地善良、性格開朗,而劇中司膳房、司珍房等名稱,也和《宮心計》中的設定一模一樣。
知名電視文化評論家趙華直言後宮劇不是不可以拍,關鍵是創作者選擇怎樣的切入角度。“眼下後宮戲大肆宣揚人與人之間的交惡,忽略了作為大眾文化的電視劇主要還是應該給人以向上的力量。嬪妃間見面就掐,且一定要鬥個你死我活,甚至不惜失去親人、孩子,何苦這樣為難女人。”趙華感嘆,和國內宮廷劇濃墨重彩地描繪後宮權謀鬥爭不同,韓國宮廷劇《大長今》卻主打青春勵志主題,將一個女人的奮鬥歷程作為敘事重心。後宮戲若想繼續在規定的範圍內活下去,從中傳遞出積極力量也同樣重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