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波談《黎明之前》:諜戰劇受限一樣能拍好

來源:時尚少女範 8.72K

30集諜戰大戲《黎明之前》今天在北京衛視正好播放過半:我方已經發現國民黨用以培訓特工的木馬計劃,如何應對卻十分棘手;國民黨軍情八局軍醫出逃,臥底的嫌疑範圍再度縮小,劉新傑又要陷入新一輪危機。

吳秀波談《黎明之前》:諜戰劇受限一樣能拍好

《黎明之前》海報

30集諜戰大戲《黎明之前》今天在北京衛視正好播放過半:我方已經發現國民黨用以培訓特工的木馬計劃,如何應對卻十分棘手;國民黨軍情八局軍醫出逃,臥底的嫌疑範圍再度縮小,劉新傑又要陷入新一輪危機。戲裡險象環生,主角步步堪危;戲外觀眾也看得是提心吊膽,集集糾結。網上網下大批人熱議,有的是恨不能揪出每個細節、角色再詳加分析回味一遍,有的則學起戲中的推理舉例論證或反駁,還有的對諜戰題材的“回暖”喜憂參半。對此,該劇男一號、劉新傑的扮演者吳秀波接受本報記者專訪,迴應大家的同時也暢談了自己對人物、全劇乃至諜戰型別劇的理解。

這個人 “新派臥底”很糾結

觀眾說話

有弱點更真實

說起來,這個臥底的智力能力比起老謀深算的譚忠恕、精明狡猾的“水手”都棋差一著,但反而讓人覺得距離更近、真實可信。

細節處處充滿魅力

隨身帶著錫酒壺,腰帶當領帶掛,愛填九宮格,張口閉口是日語“撒由那拉”,翻過臉眉眼間又都是憂鬱,有人大呼這是“史上最有魅力的臥底”。

兄弟情深讓人糾結

和齊佩林、孫大甫插科打諢,和譚忠恕並肩而戰,誰說立場不同友情就不在?

迴應態度 完全同意

劉新傑不是槍手、殺手那種決絕的臥底,他在八局“沉睡”了十年,對很多事情其實自己也想不清楚。他是爛在八局裡的釘子,也是一枚本來能發光,卻有力無處使的珠寶,一切都源於一句話:“不能動”。不過劉新傑最強悍的地方,在於你再怎麼把他的心碾得粉碎,第二天他出現在局裡依然可以笑臉迎人、春風盪漾。這種“你奈我何”的韌勁,是他個性裡的嫵媚之處。

我給這個人物設計了很多細節,像大家津津樂道的酒壺、日語口頭禪,不光是希望透過它們表現人物性格,還想在戲裡留下一個印記,給觀眾一個承載自己遐想的空間,這是演舞臺劇帶來的習慣。

劉新傑和這幫國民黨人的友情之所以能打動人,因為感情本身是紮實的。他要在這麼危險的環境裡生存下來,最好的方法是把自己變成大家的“寵兒”,而交朋友做不來假。這也造成了他自己的“陰陽難分”:從信仰來說,國民黨是陰面,共產黨才是陽面;但實際生活裡,在八局是陽面,地下黨是陰面,這就太糾結了。

這部戲 “水戲”重要,結局遺憾

觀眾說話

高智商高節奏最吸引人

“福爾摩斯式”的層層推理,頻閃鏡頭快速切換,還有酣暢淋漓的動作戲,對於近年看慣“文雅諜戰”的觀眾確實十分“給力”。

細節不合理,虎頭蛇尾太倉促

“國防部的特工機構只有保密局和二廳,黨部有黨通局,哪來什麼八局?”“劉新傑的槍傷被發現後解釋成走火。這都有人信?”網上不乏這樣依據史實或劇中情節的“論證帖”。而地面臺第一輪播映時看過全劇的觀眾也紛紛提醒:相對前面漫長豐滿的鋪陳,結局交代很倉促。

迴應態度 不全同意

這戲其實挺難為觀眾的,因為一環扣一環,沒法跳著看。像縝密的推斷、爆破手撲上來十幾個人壓作一團的“極致戲”可能最吸引觀眾,因為感情累積到這些關口會有個爆發。但拍起來其實是生活常態戲,也就是平時說的“水戲”難度最大。這些“生活在八局”的戲正是展現感情能量堆疊的過程,使一切變得合理。就像玩模擬電子遊戲一樣,八局的輪廓刻畫得十分清晰,身處其中的官場人物關係也十分到位:譚忠恕怎樣利用下屬內鬥平衡權力,劉新傑怎樣利用孫大甫和齊佩林對付李伯涵,其實是最為高明的地方。

拍戲沒有完美的,但我覺得這個故事大體上還比較真實。至於符不符合史實,只能說電視劇本來就是“自私的遊戲”,需要時拿史實說話,不需要又把史實拋一邊。從我個人來說,這部戲最大的遺憾是隻講了一半的故事,還有一半應該是劉新傑和譚忠恕生活在各自不同環境裡的結局。

這類劇 盡情投入一場“殘局”

觀眾說話 諜戰題材跟風太盛

從《暗算》後諜報人員紛紛化身柳雲龍式的堅毅形象,到《潛伏》後大家轉型去做智慧幽默的餘則成,這次《黎明之前》成就的“新派臥底”,會不會帶出下一批跟風之作?

迴應態度 酌情處理

諜戰劇只要有觀眾愛看,就永遠會有市場。有人說它太千篇一律,其實我們也有無奈:在中國拍諜戰沒法拍中美、中韓,只能拍國共兩黨之間的鬥爭;國共諜戰必然是我方諜報人員潛伏在對方陣營;潛伏者不可能是所在機構的最高領導者,所以他必然會面臨一個敵對立場的上司,面臨需要周旋的同事……這樣推斷下來,故事怎麼能不陷入套路?

我的意見是既然諜戰題材有限制,我們也無法做到十全十美,不妨選擇一個切面盡情投入,即使是無法照顧全面的“殘局”,只要攢足力氣把這個小切面做足做好,觀眾還是會接受。我覺得《黎明之前》能受到歡迎,正是因為它專注於闡述了一種人性,雖然劇情緊張,但每個人的糾結、心思都說得很通透。實習記者 王硯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