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連海趣話中秋節 不建議跟風過洋節

來源:時尚少女範 1.69W

紀連海坦言,對中國人來說,過傳統節日要比跟風過洋節有意義。”  對於國人跟風過聖誕節等洋節日的現象,紀連海不以為然:“我們大多數人根本就不瞭解它誕生的背景、意義和發展過程,其本身也與我們的傳統和信仰大相徑庭。面對眼下的中秋節,紀連海建議,吃喝玩樂不應是過節的全部,中秋節本身就是一個團圓節,家人團聚最重要。

紀連海趣話中秋節 不建議跟風過洋節

□本報記者 卞文超 實習生 於金輝

不建議跟風過洋節

紀連海作講座不愛照本宣科。9月 11日,他在《新杏壇》講座上說完中秋說重陽,站在臺上的他雖不時低頭檢視講稿,但內容不乏即興發揮。抑揚頓挫的語調,不斷揮舞的手勢,一個多小時後他走下講臺中場休息,已是汗流浹背。

“中國的傳統節日,尤其是中秋團圓節,最重要的是和家人一起過。”在臺上講了許多中秋節的習俗,記者問紀老師自己打算怎麼過節?他的回答很簡單:和家人一起。

紀連海坦言,對中國人來說,過傳統節日要比跟風過洋節有意義。“傳統節日本身就與我們的傳統文化息息相通,其中的文化內涵,有的是我們已經明白的,過節有利於文化更好地傳承;有的節日是我們尚未了解的,其中的文化內涵需要我們更深一步地學習,這很有意義。”

對於國人跟風過聖誕節等洋節日的現象,紀連海不以為然:“我們大多數人根本就不瞭解它誕生的背景、意義和發展過程,其本身也與我們的傳統和信仰大相徑庭。”

山東中秋“丟手帕”

年年過中秋,中秋節的起源卻並非每個人都知道。紀連海介紹,有關中秋節的起源大概有三種說法。一是源於中國古代的“報秋”習俗,即每年農曆八月十五要祭祀土地神;二是源於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這種習俗後來在中原漸漸消失了,卻在少數民族習俗中保留了下來。三是源於天象崇拜的祭月習俗,在古代人心目中,月亮是僅次於太陽的神。紀連海本人傾向於最後一種說法。

他介紹,中國古代各朝都有祭月、拜月的活動,而且內容越來越豐富。唐朝以後,人們逐漸將中秋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遊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來,使之充滿浪漫色彩,玩月之風大興。至南宋時期,貴族平民開始共同慶祝中秋節。到明代,吃月餅成為中秋風俗。

除了吃月餅,中秋節還有其他風俗。紀先生特意講到山東省有些地區,中秋之夜有拋帕招親的習俗。在清末民初,中秋節晚上,廣場中央會搭一彩臺,佈置成月宮景狀,並設玉兔、桂樹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會扮成嫦娥,在歡慶歌舞之後,姑娘們將一些繡著不同花色的手帕向臺下拋去。如有觀眾接到的手帕與“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臺領獎。有些未婚的小夥子在交還手帕時,若受“嫦娥”喜歡,則可以贈禮物,留聯絡方式,就好比今天留QQ號。此後,雙方可以交友往來,情投者便喜結良緣。

中秋節是世界的

紀先生提到,中秋節很早就從中國傳到了周圍的國家。在日本,雖無官方中秋節,但是民間寺廟仍有“十五夜”;在越南,中秋人們忙於割稻,過中秋節最高興的是孩子;在新加坡,中秋節主要是“送禮”疏通關係、舞火龍;在韓國,中秋節被稱作“秋夕”,秋夕當天早上所有男子要祭祖,吃團圓早飯。

如今,中秋節已經走出亞洲,連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漸漸過起中秋節。“中秋節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紀連海說,中秋節作為傳統佳節,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面對眼下的中秋節,紀連海建議,吃喝玩樂不應是過節的全部,中秋節本身就是一個團圓節,家人團聚最重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