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暗殺結局是什麼 分析電影《暗殺》的結尾

來源:時尚少女範 4.41K
韓國電影暗殺結局是什麼 分析電影《暗殺》的結尾

李政宰飾演的廉碩晉,面對“韓奸”的指控,用他雄辯的演講和混淆視聽的傷痕,成功扭轉了法庭上的輿論導向,旁聽席上的民眾從扔鞋的嗤之以鼻到報以熱烈掌聲...

李政宰飾演的廉碩晉,面對“韓奸”的指控,用他雄辯的演講和混淆視聽的傷痕,成功扭轉了法庭上的輿論導向,旁聽席上的民眾從扔鞋的嗤之以鼻到報以熱烈掌聲,實現了廉碩晉被判無罪。電影《暗殺》似乎該在這裡就果斷收尾,雖然無情,但留存下令人唏噓感慨、陷入思考的藝術力度和深度。這完全符合大部分具有一定人性思辨深度的韓國電影的路數。不少韓國電影勇於彰顯社會的不公、倫理的無情及人性的複雜,不僅不為遷就觀眾而給出“大光明”結局,有時會顯得壓抑,像一把尖刀一樣將殘酷現實刺出血來。這也是近年來的韓國電影深受文化群體鍾愛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電影《暗殺》的劇情中,廉碩晉這個曾經的愛國青年,暗殺未遂,潛伏的賣國賊康寅國之妻為保護他,還被康寅國無情槍殺,留下一對尚在襁褓的雙胞胎姐妹也被拆散;而廉碩晉卻在獄中祕密變節,重新打入愛國陣營,一邊假裝佈置志士執行刺殺日本在朝鮮的駐軍司令官川口真守和賣國賊康寅國的特殊任務,一邊出賣志士,將情報出賣給日方、“韓奸”,堪稱“毒瘤”。這樣的雙面間諜,見風使舵,施展權謀保全自己,在抗日勝利後,居然脫罪,繼續享受榮華與榮譽。雖然這樣的局面令人不痛快,但有時你不得不承認,這就是“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的真實寫照。

另一方面,電影《暗殺》以“雙面間諜”廉碩晉逃過報應結尾,也符合歷史的真實。歷史上,和中國清理漢奸的決絕不同的是,許多“韓奸”在朝鮮半島光復後不但沒被徹底清算,還得到美軍和後來成立的韓國政府重用,在很長的時間裡都是影響韓國政壇和經濟的中堅力量。

李政宰飾演的廉碩晉,面對“韓奸”的指控,用他雄辯的演講和混淆視聽的傷痕,成功扭轉了法庭上的輿論導向,旁聽席上的民眾從扔鞋的嗤之以鼻到報以熱烈掌聲...

1948年韓國建國之初,李承晚總統直接領導下成立了“反民族行為特別調查委員會”,但是由於親日派勢力比較強,而且李承晚政府也需要利用“親日派”的知識和實際經驗來建設新國家,所以反民族行為特別調查委員會沒過多久就受挫解散了。所以,殖民地時期的賣國親日派及其後代們一直過著逍遙富足的生活,獨立運動的鬥士和子孫們則大多生活窮困、居於底層,這也是電影對這一現象的一種拷問。

然而,《暗殺》 的結尾並未以廉碩晉逍遙法外告終,而是補了一個大快人心的“happy ending”:全智賢飾演的安沃允,以雙胞胎姐姐美靜子的身份,在那場慘烈“暗殺”後倖存下來。當廉碩晉人模狗樣地在街頭像個生活優渥的老人安享生活時,安沃允出現,把他引到一個巷子裡,數槍了結了他,給觀眾一個舒心的交待。而《暗殺》最近一直備受中國輿論的好評,很大的原因是該片以“犯罪動作”型別片的操作,按電影的規律起承轉合,高水準地完成了一部主旋律影片,以致“看看人家的主旋律影片怎麼拍的”、“別人家的抗日片是怎麼拍的”之類的評論不絕於耳。

李政宰飾演的廉碩晉,面對“韓奸”的指控,用他雄辯的演講和混淆視聽的傷痕,成功扭轉了法庭上的輿論導向,旁聽席上的民眾從扔鞋的嗤之以鼻到報以熱烈掌聲...

從型別片的結構上,《暗殺》 和該片導演崔東勳上一部電影《盜賊同盟》如出一轍,如崔東勳所說:“一群人為了一個目的聚在一起,完成任務,然後消失,非常酷。”作為一部商業主流影片,《暗殺》的處理完全符合工業體系,也贏得了一部商業主流大片應有的票房。作為一部以韓國獨立運動為主題的電影,《暗殺》花了1600萬美元製作預算,成為2015年上映的韓片裡首個千萬觀眾電影,截至9月14日累計觀影人數已達1265萬人。破千萬人次速度(25天)居韓國影史第四,僅次於 《鳴樑海戰》(12天)、《漢江怪物》(21天)、《奪寶聯盟》(22天),在韓國綜合入口網站 NAVER 電影上拿到9分高分(滿分10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