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明郭德綱矛盾 同時相聲紅人 前輩對晚輩的點評

來源:時尚少女範 9.46K

現在我說的(相聲)已經比以前少多了,倒不是不想說,是因為我身體不好,怕鬧騰。而且我已經退休了,但是我從來沒有停止相聲表演。我特別感謝觀眾們對我的喜愛和支援。

馬志明郭德綱矛盾 同時相聲紅人 前輩對晚輩的點評

現在我說的(相聲)已經比以前少多了,倒不是不想說,是因為我身體不好,怕鬧騰。而且我已經退休了,但是我從來沒有停止相聲表演。我特別感謝觀眾們對我的喜愛和支援,有的觀眾聽相聲是衝著人去的。這個快報的同志問我郭德綱的這個事情,其實他的相聲火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什麼叫“三十歲的年齡,六十歲的活兒”?下苦功啊! 他上次來天津演出我去看了,我覺得他走的是正道兒,說相聲這行拼的是功夫,過去的都是七八歲,要不八九歲就開始跟著師傅學徒,怎麼著也得等到二十多歲才能積攢點兒經驗。就是這樣還得跟著師父四處磨鍊,到了三十多歲才能真正上臺表演。郭德綱有現在的成績正是長年磨鍊的積累。相聲這種藝術就是要觀眾來打分,從最基層做起才能練出來。 當然了,他的相聲火也是多方面的原因,一個是他自身的原因。他自己下了工夫,相聲的基本功很過硬,說的活兒很老到。而且最關鍵的就是他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底層鍛鍊,一直與最基層的群眾在一起,他的東西經得起老百姓評判。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現在的政策好,新的體制激勵了個人的發展。以前一個縣就可以養一個劇團,很多不幹活兒的
人都讓國家白養著,這樣怎麼可能有發展?正是因為有了現在這樣新的體制,才讓他這樣肯努力的人有了機會。  
他的成功不是偶然  

郭德綱會的老段子不少,而且他能把很多老段子的包袱更新換代,用一種全新的形式再次奉獻給觀眾。其實應該是這樣,傳統段子按道理就是應該隨時改動,應當不斷更新,要不然老這麼說它就陳舊了。把精華留下,然後能夠順應一下時代,能夠讓青年觀眾接受,但不要失去傳統的味道,這一點是對的。  

現在我說的(相聲)已經比以前少多了,倒不是不想說,是因為我身體不好,怕鬧騰。而且我已經退休了,但是我從來沒有停止相聲表演。我特別感謝觀眾們對我的喜愛和支援。

剛才快報的同志問了,說你聽過沒聽過郭德綱的那段《論50年相聲之現狀》,那裡頭說了很多同行特別不喜歡的東西。說實話,他上回來我在後臺光顧著說話了,也沒細聽。但是總體來說效果還是非常好的。其實他這些榮譽都不是偶然得來的,受觀眾喜愛、受媒體關注都不是偶然的,當然了,也有媒體的煽惑啊!現在這個行業在搞文藝體制改革,讓演員到群眾中去發展,靠老百姓自發去聽、去買票,來解決這些演員的實踐問題,這倒是個好事,這也標誌著我們這個社會的和諧祥和。他說得對,好相聲就得讓觀眾自願去掏錢買票。  他讓大家看到了相聲的希望  

郭德綱現在是侯躍文的徒弟,他也說過這個收徒弟的事情。擱在過去呢,這說相聲的就是言傳身教,不能說一對一,也有可能是一個師傅教幾個徒弟什麼的,但是絕對不能說一個徒弟教十好幾個學生的。那時候也沒有“開課”這麼一說,就是跟著師傅聽,然後到園子裡聽,然後再下來問。具體的,像貫口啊什麼的下去自己練,然後再讓師傅來聽聽。現場的東西聽多了就有了經驗,然後在臺上由師傅帶著,日久天長他就成熟了。現在這種辦學的情況不好說,相聲學校我小時候沒有見過。學戲有學校,像榮春社這些。曲藝學校,據說過去也有,但是咱沒有看見過。我見的都是師傅帶出來的,或者是後來曲藝團帶的學員,這兩個孩子跟這個老師,那三個孩子跟另一位老師。一個師傅頂多帶兩三個學生,演出的時候都跟著,穿上大馬褂,演完還得問。其實關鍵就在於個人勤奮,有的人他就是糊弄,也不好好學,反正也照樣能畢業。

現在我說的(相聲)已經比以前少多了,倒不是不想說,是因為我身體不好,怕鬧騰。而且我已經退休了,但是我從來沒有停止相聲表演。我特別感謝觀眾們對我的喜愛和支援。

有的呢,不分上課下課時間總在鑽研、總在練、總在問,這樣的人他將來自然就積累得多。其實活兒好不好,觀眾最有發言權,在學校學得再好,出來說一段子,觀眾不樂,你還得練。  你看郭德綱也沒上過相聲培訓班,人家不也受歡迎?他就是有一股鑽研勁兒,這在他這個年齡不容易。最起碼聽他說的那個效果還是比較出類拔萃的。在我這個年齡段的人,還是對年輕人多給予支援。另外,如果群眾喜歡那就用不著分什麼對錯了,用實踐來說話。我看報紙說郭德剛在北京開發佈會,要再演兩場大劇場的,那就完全不是天橋、茶館的那種規模。這說明人們認他的東西。跟他相比,我和他帶來的那些孩子交流得更多一些。當時很多相聲界的人都去了,都是他請去的。同行說專場,又是年輕人,大家都去看看,去給捧捧場。不管怎麼說,他現在確實帶動了相聲的熱乎勁兒,讓大家看到了相聲的希望。他的紅火不是壞事。我相信他會有很多的新段子出來,源源不斷地帶給觀眾,這樣肯定就會長遠地發展下去,帶動相聲的發展。總之他的方向是對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