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餅的由來是什麼 月餅的始祖是什麼

來源:時尚少女範 2.23W
中秋月餅的由來是什麼 月餅的始祖是什麼

1、月餅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中國月餅的“始祖”。

2、有一種說法,說月餅原叫胡餅,是從西域傳進中原的,是漢朝張騫出塞時帶回來的,當地人們用胡桃仁做餡,做出一種圓形餅,就叫胡餅。另外一種說法是,唐高祖年間,李靖率軍征討突厥,凱旋歸來,於是唐高祖在八月十五這天設宴慶功。有一個吐魯番商人向皇帝獻上了他們家鄉的特產—:一種圓形的,中間有餡兒的餅。唐高祖覺得跟天上的明月有點相似,就說:“應將胡餅邀蟾蜍。”又把餅賞賜給群臣分食,都說這餅好吃。從此以後,胡餅就流傳開了,每到八月十五,就邊吃胡餅邊賞月。

3、後來,唐玄宗和楊貴妃一起賞月的時候,一邊看月亮一邊吃胡餅。唐玄宗說:“胡餅這個名字不好聽。”楊貴妃望著又大又圓的月亮,順口說:“這餅很像天上的月亮啊,就叫月餅怎麼樣?”唐玄宗說:“好。”從此,胡餅就改叫月餅了。不過這些都是傳說。北宋之時,月餅在宮廷內流行,也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後來演變成圓形,寓意團圓美好,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也是對親朋好友深深的思念。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4、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那時的月餅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餅、梅花餅、五仁餅等同時存在,並且是“四時皆有,任便索喚,不誤主顧”。可見那時候的月餅,不只是在中秋節吃。到了元代,相傳人們曾利用饋贈月餅的機會,在月餅中夾帶字條,約定八月十五夜,同時行動,趕走蒙古“韃子”。對中秋賞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遊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在民間逐漸流傳。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更受人民青睞的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月餅寓意團圓,也應該是明朝開始的。如果綜合明朝有關月餅與中秋節民俗的資料來看,應該能夠看出月餅取意團圓的歷史軌跡:中秋節祭月後,全家人都圍坐一起分吃月餅和供月果。因為月圓餅也圓,又是閤家分吃,所以逐漸形成了月餅代表家人團圓的寓意。

5、到了清代,關於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製作越來越精細。清代,中秋吃月餅已成為一種普遍的風俗,且製作技巧越來越高。清人袁枚《隨園食單》介紹道:“酥皮月餅,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甜而香鬆柔膩,迥異尋常”。民間傳說慈禧非常喜歡吃月餅的。不過,因為“月餅”和“月病”音近,慈禧又是女人,認為不雅,於是改名為“月菜糕”。中秋節,在慈禧垂簾聽政時期,可是大日子,共有三天。八月十四是“迎月”,八月十五“拜月”,八月十六是“送月”,這三天都是中秋節。那時北京的月餅則以前門致美齋所製為第一。遍觀全國,已形成京、津、蘇、廣、潮五種風味系列,且圍繞中秋還產生了拜月、賞月等等地方民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