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恨吞聲歷史典故

來源:時尚少女範 2.91W
飲恨吞聲歷史典故

"飲恨吞聲"是形容一個人因受到屈辱或委屈而不敢發聲、忍氣吞聲的行為。這個成語典故源自於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歷史事件。

故事發生在南朝宋朝時期,宋文帝劉義隆統治時期,有一位官員叫華崇兒,他非常聰明才華出眾,被朝廷重用,任命為左將軍。然而,就在華崇兒擔任此職期間,有人故意誣告他說他私通太后,意圖謀反。

對於這個指控,劉義隆相信了讒言,因而對華崇兒起了疑心。華崇兒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和忠誠,決定採取一種極端的方式。他選了一顆香大石,一副酒杯,先將酒倒入杯中,然後將石頭放入酒杯中,緊緊放在嘴脣上,然後傾斜酒杯,讓酒順著嘴邊流進喉嚨。

華崇兒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證明自己的清白,如果他是真的心存叛逆之心,這種做法必然會噎住他,否則他能夠毫髮無傷地完成這一行為。最終,華崇兒成功地完成了這一壯舉,但是他的聲帶由於長時間被酒液浸泡,已經受到了嚴重的傷害,從此無法發聲。

華崇兒的這個舉動讓劉義隆深感愧疚,因為他終於意識到自己被讒言矇蔽,錯誤地懷疑了華崇兒。為了彌補過失,他特賜予華崇兒“飲恨吞聲”的稱號,並且為他安排了一個安逸的日子。

這個典故警示人們要慎重對待謠言和誹謗,不能輕易相信別人的指責,更不能因為謠言而給別人帶來不公正的待遇。同時,也告誡人們要勇敢地維護自己的權益,不要因為畏懼而選擇忍氣吞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