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是個怎樣的人作文 燭之武是個怎樣的人作文範文

來源:時尚少女範 2.66W
燭之武是個怎樣的人作文 燭之武是個怎樣的人作文範文

1、燭之武絕對是個人物,可以說是個英雄,短短几句話就消弭了一場事關鄭國存亡的戰爭。真真的了不起!

2、正史上對他的記述除了《左傳》的這些文字外,似乎再難找到他的名字了。《史記》裡有簡單的幾句:“鄭使人言穆公”“乃使人私於秦”“乃間令使謂秦穆公”。“人”“使”二字讓燭之武成了“無名英雄”。還是小說裡的描寫更具體鮮活清晰,蔡元放《東周列國志》裡說:燭之武“鬚眉盡白,佝僂其身,蹣跚其步”以至到了朝堂之上,“左右無不含笑”;佚之狐對他的評價是“口懸河漢,舌搖山嶽”。從其後來的表現來看,此言不虛。讓人心底生疑的是,這樣的人物為何“老不見用”,年過七十,也只是個小小的負責養馬的“圉正”?《教師教學用書》稱佚之狐是“慧眼識英雄的伯樂”,這讓人實在不敢苟同。佚之狐瞭解燭之武是不假,但為什麼不盡早在其“壯也”時向鄭伯舉薦?以我小人之心度之,恐怕還是擔心一旦燭之武燦爛了發光了,自己就要黯淡了。嫉妒,紅眼病,恐怕從大禹哪會兒就從兔子傳到了人身上。

3、其實,“說”秦伯的初定人選是佚之狐。鄭國太宰叔詹頗有知人之明,他舉薦“佚之狐”絕不是一時的頭腦發熱。佚之狐也未必不能說退秦師;只是人如其名,佚之狐身上的“狐”性太重了。隻身入虎狼之地,能否說動秦穆公誰也不敢打保票;稍有不慎,惹惱了秦伯,自己掉了腦袋不算,還可能被牢牢地釘在歷史的柱子上讓後人指指點點。抬出燭之武,既能提高成功的機率,在“成就”燭之武的同時,自己也可落個“伯樂”的美名。好一條精明的狐狸!

4、至此,我們就不難理解燭之武“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矣”背後的牢騷與怨氣了。壯士不遇,英雄末路,人生虛擲,那份悲哀,那份感傷,與老杜的“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噓嘆是何等的神之契合!

5、燭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業,他的心始終沒有放棄過“一飛沖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關注著天下形勢,思考著安定天下濟蒼生一逞抱負的路徑。你想,一個小小的“弼馬溫”,怎麼對晉國的歷史、對晉國國君的為人那麼清楚,對秦伯的心理、對秦晉之間的恩怨又是如此瞭然。讀這段文字,我總會想到那個夷門抱關者——魏國的隱士侯贏。只是侯贏比他更幸運些而已,在“和平年代”就能受到魏公子的禮遇。但他們的那種“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的胸懷,“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豪情無疑是後人敬仰他們的主要緣由。

6、我們可以想象出這樣的情景:一個青年,默默注視著廄裡的駿馬,心好像騎在了馬背上,翱翔於天地間;一個壯夫,沉沉面對草地覓草咀嚼的良駒,心裡一定在問,馬呀,你何時才能盡情飛馳一展雄姿;一個老者,目光深邃,圈裡的老馬也垂纓默嘶。我們還可以想象:燭之武向多少人探問過天下的分分合合,路人、行商、政客(其中可能就有佚之狐);可以想象出多少個日夜他翻看竹簡的手勢與眼神;想象出多少次他側耳細聽能從王宮裡傳來徵召自己的聲響時的焦急與渴盼。

7、歲月給了燭之武太多的落寞與不甘,同時也磨礪了他的沉穩與敏銳,對鄭國的最樸素的愛又加固了他的沉穩與敏銳。他與秦伯的交鋒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他的勝局,幾十年積蓄的能量終於在瞬間有了釋放和爆發的閃亮時刻。

“機會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8、只是這機遇來得太遲了一點兒,而且是冒著亡國的危險。但我又常常慨嘆,如果不是秦晉圍鄭,燭之武恐怕真得“駢死於槽櫪之間”,湮滅於歷史的風雨之中了。

9、鄭伯做了四十多年的國君,基本上也算個比較清醒的君主(當然,未能儘早讓燭之武們“人盡其才”讓鄭國“野無遺賢”,他是負有一定的“領導責任”的)。所以,有時我又免不了天真地發問,燭之武,你為何不在“臣之壯也”的時候,也像三百年後的晚生毛遂那樣,大膽地“自贊”於鄭伯的駕前呢?

在推銷自己這點上,春秋之“士”遠不如戰國之“士”放得開。商鞅、馮諼、範睢、蘇秦,哪一個不是在竭力運籌、想方設法(有的甚至不擇手段)去幹謁王侯,以期受到垂青授以大任,創出一番功業而名垂史冊呢?我覺得,在燭之武、侯贏們的心裡,更多的還珍藏著做為“士”的標誌之一的清高與孤傲。

10、“士為知己者死”,如果碰不上一個敬賢禮士、思賢若渴的開明君主,寧可老死家中、默默無聞,也絕不涎皮賴臉的去求人家賞給自己一個板凳、彎腰低頭地做一個平庸的官僚。他們人生最年富力強的歲月在磋砣中消磨逝去,我們可以為他們惋惜,但我們必須向他們那高傲的靈魂敬禮。同時,我願穿過時空的隧道,不自量力地對他們說:還是學學稍晚一些的孔子吧,儘管孔子早已明白“道之不行”,但他仍然以“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積極態度去詮釋人生,因為佔據他肺腑的更多的還是一個人對國家、對社會的那份沉甸甸的責任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