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使用中的十二大誤區 電腦使用中的十二大誤區詳解

來源:時尚少女範 1.92W
電腦使用中的十二大誤區 電腦使用中的十二大誤區詳解

1、開機時先開主機,再開顯示器。很多朋友使用電腦時都會習慣性地先開主機,然後再開啟顯示器。他們一定不知道這樣做對電腦產生的危害。大多數人都有過這樣的生活經驗:在家中開啟一個大功率電器時,電燈會突然閃動一下。這種現象是由於我們開啟一個大功率電器時會產生一個較大的衝擊電流,導致市電電壓發生波動,從而使電燈閃動。顯示器就屬於一種大功率電器,如果在開啟主機以後再開啟顯示器,顯示器開啟瞬間會在訊號線裡產生一個瞬間電流,主機板上的電流會隨之波動。電腦內部傳輸的都是二進位制的訊號,電流的改變很可能會使一個低電流訊號變成高電流訊號,這樣就會產生資料傳輸錯誤。若是主機電源質量不過關,則電壓波動還有可能燒壞電源,甚至損壞主機板晶片組。而如果先開啟顯示器,再開主機,產生的電流波動相對就會很小。

2、關閉電腦以後馬上蓋上防塵罩。“灰塵是電腦的‘敵人’,應該儘可能地防止灰塵進入電腦。”很多人都有這種保護電腦的意識,但是他們往往在使用電腦後就馬上防塵罩,殊不知,這種做法是非常不恰當的。包括顯示器和主機在內的任何電器的電子元件在高溫狀態下都會加速老化,從而導致電路工作狀態不穩定。剛剛關閉的電腦,機箱及顯示器內部的溫度仍然很高,仍有大量熱量積聚,這時如果蓋上防塵罩,將會嚴重影響機箱及顯示器的散熱。因此,最好在使用完電腦後1小時以上再蓋上防塵罩,這樣就能使熱量及時散出。

3、無論使用與否,都將光碟放在光碟機內。如今,光碟已經成為使用頻率很高的資料載體,使用電腦少不了使用光碟。而很多朋友在使用後卻忘記將光碟從光碟機中取出。其實這對光碟機壽命的影響是很大的。目前光碟機的速度都是很快的,光碟放在光碟機內,即使不進行讀取操作,光碟機還是要對光碟進行檢測及預讀,並且保持一定的轉速。一般光碟機的CPU佔用率都不低,這樣不僅會影響系統速度,更會縮短光碟機的壽命。至於用光碟機來看VCD碟片,則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高倍速光碟機在工作時會產生大量的熱量,而讀取VCD影碟時光碟機並未真正工作,在較低的速度下,大量熱量持續產生會嚴重影響光碟機部件的穩定性,加速機械部件的磨損和鐳射頭的老化。一些劣質的VCD碟片更會導致光碟機頻繁讀取,鐳射頭超負荷工作,是不折不扣的“光碟機殺手。”因此,最好不用光碟機讀取VCD碟片,如果想用電腦看影碟,可以將碟片中的影音檔案拷貝到硬碟中觀看,而且讀完光碟一定要將它從光碟機中取出。

4、顯示器的清潔。顯示器髒了,需要清潔。但是很多人並沒有掌握清潔顯示器的正確方法,他們會使用酒精來清潔顯示器的外殼甚至螢幕,這是大錯特錯的。顯示器的外殼一般都為塑料製成的,使用酒精一類的有機常溶劑擦拭外殼,會使外殼老化、變脆。因此,清潔顯示器外殼時應使用純淨水或專用清潔劑。顯示器的清潔更是馬虎不得的,現在絕大多數CRT顯示器的螢幕表面都有一種防反光塗層,這種塗層一般為鎂的化合物,且非常薄,很容易被刮傷,因此清潔映象管表面時切忌用手或者用較硬的紙和布來擦拭,而應該選用鏡頭紙或質地較軟的布。擦拭時最好使用專用清潔劑,決不能用酒精、汽油、香蕉水等揮發性有機溶劑來擦拭,否則會溶解塗層上的鎂的化合物,破壞塗層,影響顯示效果。LCD顯示屏的清潔,同樣不能使用揮發性有機溶劑,因為LCD顯示屏表面是一種十分柔軟的合成塑料,表面通常也貼有防手印的反光的貼膜,使用不當的方法進行清潔,有可能造成LCD顯示屏的永久損壞。

5、快閃記憶體及行動硬碟的使用。對於目前正在流行的快閃記憶體或移動裝置來說,在連線到電腦上拷貝檔案時,切忌不要看到顯示器上的進度完成就取下裝置。目前,幾乎所有的快閃記憶體盤體上都有表示其工作狀態的指示燈,一般來講,快閃記憶體工作時指示燈會閃爍或是改變顏色,以便使我們清楚它所處的工作狀態。原則上講,使用USB介面的快閃記憶體是可以隨時從電腦上插拔的,但事實並非如此,一般插入快閃記憶體時沒有什麼條件限制,而拔出時卻應該注意快閃記憶體是否處於資料的讀取或寫入狀態,如果在這時將快閃記憶體拔出,則可能造成快閃記憶體晶片的永久性損壞。對於行動硬碟來說,在工作的情況下拔出甚至會造成盤體永久損壞。因此,在取下裝置時最好使用系統中的“硬體彈出”功能先將移動裝置所在盤從系統中彈出,再拔下移動裝置,畢竟保障重要資料的安全是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的。

6、開啟機箱有利於電腦的散熱和系統的穩定。許多電腦玩家特別是超頻玩家最怕過夏天的,因為夏天時電腦機箱就像一個烤爐。為了散熱,人們想盡了各種辦法,而其中最簡單也最省錢的辦法莫過於將機箱“開膛破肚”了。這樣做的確實解決了散熱問題,維護了電腦的“健康”,然而這將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什麼傷害呢?大家都知道機箱是用來容納並固定各種板卡及驅動器的,可以使各個部件工作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之中。可是又有多少人瞭解機箱的另一個極為重要的功能——遮蔽電磁輻射呢?談起電磁輻射,多數人恐怕都會想到顯示器,而很少有人會想到機箱內的各種部件。其實相對於顯示器來說,機箱內的各種部件才是電磁輻射的“大戶”呢!電磁輻射會損害人的身體健康,因此一款好的機箱不僅要美觀大方,更要儘可能地防止電磁輻射外洩。而打開了機箱的電腦,就如同沒有了防護設施的核電站,大量的電磁輻射會隨著電腦的工作源源不斷地釋放出來,日積月累,一定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因此,開啟機箱散熱是不可取的。我們可以在機箱內增加風扇來解決散熱問題。

7、將電腦關閉就可以了,不用拔下電源插頭。也許是忘記了,也許是嫌麻煩,許多人在使用電腦後只是關閉了主機電源,而不再拔掉電源插頭。其實這樣做是很危險的。主機雖然關閉了,但電源仍然在市電插座上,主機的電源部分仍與市電相通,而電源的電容中仍然存留有一定的電荷,這時如果市電電壓發生了較大的波動,就很容易將電容擊穿,造成電源的損壞。如果遇到雷雨天氣,雷擊則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將所有的配件及外設全部損壞,實在是得不償失。

8、開機時隨意插拔機箱後的各種連線線。目前個人電腦上常見的介面中,支援熱插拔的只有USB介面,而並口、串列埠、PS/2介面的鍵盤和滑鼠,或者是並、串列埠裝置。這樣做就很容易造成PS/2介面及並、串列埠介面電路中的電容被擊穿,從而導致介面的損壞。

9、將所有的檔案及軟體全部放在C盤。這是電腦初學者比較容易犯的錯誤,他們在安裝軟體時總是按照預設將軟體安裝在C盤,而一些檔案也都放在系統分割槽C盤,長此以往,導致了C盤的資料臃腫,系統反應變慢,還會經常出現“系統空間不足”的提示。這樣不僅不利於系統的維護,更是埋下了安全的隱患,試想,如果染上了某種病毒,將系統分割槽破壞,那麼存放在系統分割槽內的資料自然也不會倖免。若是其中包含了一些重要檔案,那麼造成的損失則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存放檔案及資料應該有一定的規劃,可以根據自己電腦的使用情況,將硬碟的各個分割槽充分利用起來,比如C盤只安裝作業系統,其它分割槽則分別存放常用工具軟體、遊戲、檔案資料等。

10、直接刪除軟體安裝所在目錄。同安裝一樣,軟體的解除安裝也是有一定方法的,而初學者卻不知道如何正確解除安裝軟體,他們往往是直接刪除了軟體安裝所在目錄,認為這樣做就刪除了軟體,其實這是一種比較嚴重的誤操作。我們安裝軟體時,安裝程式會向系統中寫入一些關於軟體的資訊、動態連結庫檔案等等。如果直接刪除了軟體安裝的所在目錄,則會在系統中遺留下大量的有關該軟體的殘餘資訊,容易導致系統不穩定,甚至崩潰。因此,一定要按照正確的程式解除安裝軟體,比如從“控制面板”的“新增/刪除程式”功能項中將軟體解除安裝。

11、頻繁進行“磁碟碎片整理”。 在使用電腦過程中,我們部不斷地對硬碟進行讀取、寫入及刪除等操作,隨著時間的積累,就可能導致一個檔案被分散儲存在硬碟的不同區域,這樣就形成了所謂的“碎片”。當我們需要讀取這個檔案時,硬碟磁頭就不得不在不同的地方“尋找”這些“檔案碎片”,自然就造成了系統性能的下降,磁碟碎片整理則是將分散存放的“檔案碎片”重新連線在一起,並放在一個連續的區域內,提高了硬碟讀寫等操作的效率。因此,定期整理“碎片”是必要的。但是從本質上來講,“碎片整理”也是對硬碟的讀取、寫入及刪除等操作,過於頻繁的讀寫肯定會影響硬碟的壽命。因此如果沒有特殊需要,每月進行一次“碎片整理”就足夠了。

12、隨意調節顯示器的解析度和重新整理率。顯示器所能達到的解析度是由其頻寬決定的。以目前主流的17英寸CRT顯示器為例:頻寬為110MHz左右的顯示器最高可以達到1280×1024@65Hz,而頻寬為170MHz左右的顯示器最高則可以達到1600×1200@65Hz。如果不顧顯示器的自身硬體條件的限制而在系統中將解析度或重新整理率調得過高,就有可能導致顯示器花屏,甚至燒壞顯示器部件。如果沒有正確安裝顯示器的驅動程式,則解析度和重新整理率等指標就達不到顯示器的自身標準。當安裝了原廠驅動或網上下載的對應驅動後,解析度及重新整理率調節項就可以達到顯示器的標準解析度及重新整理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