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簡短小故事 抗美援朝的故事5篇

來源:時尚少女範 6.1K
抗美援朝簡短小故事 抗美援朝的故事5篇

1、為救落水朝鮮兒童,羅盛教英勇犧牲:

1952年1月2日清晨,羅盛教和戰友宋惠雲一起去河邊練習投擲榴彈。正值隆冬季節,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蓋住,幾個兒童正在滑冰,笑聲陣陣。忽然,傳來了呼救聲,有人掉進冰窟窿了!羅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彎腰,直衝過去。他一邊跑一邊飛快地脫掉身上的衣服,接著跳進了冰河裡。

過了好一會,羅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氣,又鑽進水裡。又過了一會,羅盛教終於將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當那少年兩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時,突然,嘩啦一聲,冰又塌了,少年連人帶冰又落入水中。這時羅盛教全身已凍得發紫,體力已快消耗殆盡,

但他卻又一次潛入水中,好久,才用頭和肩將少年頂出水面。這時宋惠雲已將一根電線杆拖到河邊,少年抱住電線杆被拉上了岸。人們急切地等待著羅盛教,然而,他卻再也沒有上來。為了救落水的朝鮮兒童,羅盛教英雄獻身。

2、上甘嶺戰役

上甘嶺戰役是抗美援朝中最為著名的一仗。“聯合國軍”在上甘嶺這個不足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先後投擲炸彈190萬發。展廳裡一擷取自上甘嶺的佈滿彈片的樹幹和一堆摻雜著彈片的碎石向人們講述著當時戰鬥的激烈和殘酷。

當年參與指揮上甘嶺戰役的志願軍15軍參謀長張蘊鈺回憶說:“在戰場上,已經沒法用數字來顯示部隊的戰鬥力。一個人堅守陣地,硬是能把成排成連的敵人打下去;一個人在一次戰鬥中就可以消滅100多個敵人,這在上甘嶺戰役中算不得奇蹟。”

排長孫佔元,在戰鬥中兩腿被炸傷,仍頑強指揮戰鬥,並用繳獲的兩挺機槍輪流射擊,斃傷美軍80餘人,當子彈打完,敵人再次湧上來時,他拉響最後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

在反擊中,通訊員黃繼光所在連衝到半山腰,突遭敵火力點阻攔,危急時刻,黃繼光奮勇衝上前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眼。其實,何止在上甘嶺,又何止是黃繼光、孫佔元,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這樣的激烈的戰鬥隨時都在發生,這樣英雄的壯舉幾乎在每一次戰鬥中都會湧現。

3、志願軍第38軍第335團第3連在鬆骨峰戰鬥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發起第二次戰役後,給“聯合國軍”及南朝鮮軍以沉重的打擊,在清川江前線受重創的美軍乘汽車從新興洞南逃。志願軍第38軍第335團第3連奉命搶佔鬆骨峰,進行截擊戰,配合兄弟部隊痛殲逃敵。

第3連指戰員寧死截住美軍不放行。第7班班長潘志忠頭被炸傷,鮮血在臉上凝成血冰,但他心中燃燒著仇恨的火焰,口中只有一句話:“我是黨員,不能下去。”僅配屬第3連戰鬥的機槍第1連2個班就有5人被燒傷;

陳寶貴排長眼睛被燒得看不見了,仍然鼓勵戰士們:“黨員、共青團員們!黨的隊伍是經得起考驗的!”英雄的行為就是戰士們的榜樣,他們打得更英勇了。 美軍趁火勢攻上第3連陣地,可就在這危急時刻,機槍管被燒彎了,射手李玉民扔下機槍,又拾起步槍衝上去。

他負傷了,又一次負傷了,再一次負傷了,他全然不顧,當第6次負傷時,腿上的彈孔往外湧血,他從容地摸出一顆子彈,塞進彈洞,又撲向美國兵。刺刀捅彎了,就用槍托砸;槍托砸碎了,就摔跤……當美國兵要跑時,他甩出了最後一顆手榴彈,炸死了逃兵。

當他奄奄一息之時,手伸向衣兜,告訴排長:“兜裡有個信封,勝利了,向毛主席報個喜吧!”他閉上了雙眼,留下了一臉的堅毅。第3連的戰士就是以這種只要我活著就堅決戰鬥不後退的精神,有我就有陣地在的決心,戰勝了貌似強大的美軍。

4、在鬆骨峰戰鬥中經過5個多小時戰鬥的第3連,彈藥已所剩無幾。在無法開炮的情況下,他們將僅有的幾顆炮彈當手榴彈投出;子彈打光了,就同美軍拼刺刀。朱順發、熊席泉等與美國兵廝打在一起,最後同歸於盡。李玉安負重傷,也被人們誤認為是犧牲了,直至30年後,才重被發現。

邢玉喜、嚴佐政刺死幾個美國兵,又與幾個美國兵扭打著滾下山坡。胡長久從敵屍上摘下4顆手榴彈,打退了衝上來的美軍。當汽油彈在戰士邢玉堂身旁炸開後,他完全被大火吞沒了,就地打滾,可火勢太大,他就帶著呼呼上竄的火苗,撲向美國兵。見此情景,其他身上著火的戰士也撲入敵群。

這突如其來的壯舉,嚇呆了美國兵,當他們清醒過來,高喊著:“火人過來了”時,已被志願軍戰士死死地纏住:抱腰、拉頭、卡脖子、咬耳朵,摔死在一起,燒死在一起。美軍的進攻更加瘋狂了,第3連的傷亡在不斷地增加,排長犧牲了,班長主動代理;班長倒下了,戰士主動接替。

指導員楊少成的子彈打光了,就同美國兵拼刺刀,當好幾個美國兵包圍他時,他臨危不懼,高喊著:“同志們,守住陣地!”毅然拉響了手榴彈。在這生與死的決戰中,第3連的戰士高喊著:“為指導員報仇!”“為祖國爭光!”“有我們,就有陣地!”紛紛跳出彈坑,殺向美國兵。

志願軍以自己英勇的壯舉,阻擊了飛機、坦克、重炮掩護下的數千名美軍,使之6個小時未能前進一步。至下午1時,僅剩7名戰士的第3連,仍然頑強地堅守著陣地,勝利地完成了截擊任務。此次戰鬥共打退美軍5次衝鋒,斃傷其500餘人。

志願軍領導機關授予該連“攻守兼備”錦旗一面,記集體特等功,第38軍授予該連“英雄部隊”稱號。

5、鍾樟彩的故事

在1953年朝鮮戰場夏季反擊戰中,志願軍某部三連線替了友軍的防務,上了938.2高地主峰的前沿陣地,對面不到百米處就是美國鬼子。美軍不甘心938.2高地被我友軍奪取,天天向我方陣地前沿和縱深實施狂轟濫炸,隔一兩天就以數十人或百餘人的規模,在炮兵和坦克掩護下向剛接防的三連等陣地反擊。

那時,處在山溝裡的炊事班送飯到前沿陣地,即使在夜間,也是三天兩頭有傷亡。不要說一天三餐,一天一餐也難保證,兩三天才能送上一次飯。戰友們回憶說:吃飯難,還有壓縮餅乾可以啃幾口,抵一陣子飢餓,但飲水難時刻威脅著戰士的生命。

接防上陣地那天早晨,每人都背了一壺水。有的戰士在通過炮火封鎖區時,水壺就被敵人機槍打中,水漏光了。多數人在炎熱的夏天打了一天仗,沒到下午,一壺水早已喝光。到了晚上,大家渴得脣乾舌燥。上陣地第四天,天剛黑下來,指導員餘發榮跑到三排十班的貓耳洞,

對班長鍾樟彩說:“沒有水,戰士們快渴死了,有的人已經接小便喝了。你負責的活動小分隊,除了到敵前偵察敵情抓‘舌頭’(俘虜)外,要加一項任務,就是到山溝裡找水源。只要找到了水,拼上命也要把水背上來。”鍾樟彩時年24歲,入朝後在煙臺峰打坑道中光榮負傷,剛立過功。

指導員走後,他隨即就叫戰士到各班收集了30多個軍用水壺,背上衝鋒槍和水壺,離開貓耳洞奔往前沿陣地的山溝。在泛著少許白光的小路上,他仔細辨認路痕,確認沒有埋著地雷後,加快速度走幾步,又低下頭仔細檢視一段再走幾步,就這樣辨認一段走一段。

當跑下80餘米時,山坡上已逐漸有些灌木和青草了,他放慢了速度,仔細搜尋,特別注意聽水流聲音。猛然間,他發現不遠處的小樹叢裡橫著兩段似原木一般的東西……他貓著腰手提衝鋒槍警惕地向那兩段東西走去。待走近了,才看清那是兩具屍體,仔細一看,在緊靠上面那具屍體邊的巖縫裡,向上噴湧著一股清水,水量還不小。他高興極了,隨即將靠近泉邊的屍體移開幾步,看清楚了那是個穿志願軍服裝的年輕戰士,身上揹著槍和一些水壺,手裡拿著一個軍用水壺伸向噴湧的泉水。他判定這兩個戰士是到這裡灌水時,遭敵人封鎖水源的機槍掃射而犧牲的。

他怕美軍機槍再次射擊,不敢怠慢,連忙趴下喝飽了泉水,又急速卸下身上揹著的全部水壺,很快將所有水壺灌滿。水揹回之後,看著連裡戰士輪流傳遞水壺,喝著那甘甜泉水時的高興勁,鍾樟彩也樂了。

自從那天背水成功以後,他又每隔一兩天去背過三次水。每次都遇到定向、定點打到泉水附近的機槍子彈和炸彈,但鍾樟彩都根據美軍打槍打炮的規律避過去了。他也因背水榮立了三等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