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諸葛亮事蹟 介紹諸葛亮事蹟是什麼

來源:時尚少女範 1.13W
介紹諸葛亮事蹟 介紹諸葛亮事蹟是什麼

1、三顧茅廬。徐庶向劉備熱誠地推薦諸葛亮(也叫諸葛孔明),劉備很高興,便決定去訪聘。當時諸葛亮正在襄陽城外隆中隱居。劉備攜同關羽,張飛到隆中,不巧諸葛亮出了門,沒見到。過了幾天,劉備再冒著風雪去拜訪,諸葛亮又跟朋友閒遊去了。兩次見不到孔明,劉備有些失望,但是為了成就大業,他求才心切,不顧張飛關羽的埋怨,又安排第三次的拜訪。這回諸葛亮並沒外出,但是還在草堂上睡午覺沒醒,劉備便謙恭地拱手站在石階上等候,直等到孔明睡醒,才得以晤面。諸葛亮為劉備的其誠所感動,答應出山輔佐劉備,終於幹出了一番事業。「三顧茅廬」之後便用以比喻誠心誠意地邀請人家,有時也表示多次拜訪才見到對方。

2、錦囊妙計。孫權為了控制挾持劉備,理解了周瑜提出的「美人計」,假意要將自己的妹妹許配給剛剛死了妻子的劉備,騙劉備到南徐招親,然後打算將他軟禁,作為人質,再派人去奪回荊州。劉備接見了孫權的使者,心存疑慮,諸葛亮卻叫他放心大膽前往,滿有把握地表示會「略用小謀,使周瑜半籌不展;吳侯之妹,又屬主公;荊州萬無一失。」並叫趙子龍護送劉備。臨行,諸葛亮把趙子龍叫到跟前,交給他三個錦囊,跟他耳語道:「你保主公入吳,就應領受這三個錦囊,囊中有三條妙計,你能夠依照順序施行。」趙子龍依計而行,迫使孫權嫁妹弄假成真,之後又護衛劉備和孫夫人安全地離開吳地,逃出虎口。「錦囊妙計」此刻比喻能及時解決緊急問題的妥善辦法。

3、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之後,曹操捲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軍進城之後住入了民房。夜裡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裡射火箭。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大敗而歸。

4、初出茅廬。新官上任三把火諸葛亮隨劉備到新野後不久,曹操就派了夏侯敦領兵十萬,到達博望城,逼近新野。劉備叫來關張二人商議迎敵,張飛原本對劉備說的「得了孔明如魚得水」很不服氣,便賭氣地說:「哥哥何不就派『水』去迎敵」劉備說:「智謀靠孔明,勇武須二弟,怎麼能夠推諉呢」劉備叫孔明指揮作戰,孔明怕關張等人不聽從號令,便要了劉備的寶劍和印章,顯示他正掌握兵權,違令者斬。孔明派兵遣將,在博望坡火攻曹兵,大敗夏侯敦。這場漂亮的勝仗,使關張開始佩服諸葛亮,從此誠心誠意地聽從他的調遣。(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有首評議詩讚揚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成語「初出茅廬」原說諸葛亮出山後初掌兵權就打勝仗,之後則用以比喻剛剛進人社會工作,缺乏實際經驗。例如:別看他「初出茅廬」,卻有一股衝勁,又肯虛心學習,很快就熟悉了業務,作出了成績。

5、火燒博望。博望坡軍師初用計——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能夠埋伏軍馬。雲長可引一千軍往豫山埋伏,等彼軍至,放過休敵;其輜重糧草,必在後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縱兵出擊,就焚其糧草。翼德可引一千軍去安林背後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舊屯糧草處縱火燒之。關平、劉封可引五百軍,預備引火之物,於博望坡後兩邊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又命:“於樊城取回趙雲,令為前部,不要贏,只要輸,主公自引一軍為後援。各須依計而行,勿使有失”。孔明謂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來日黃昏,敵軍必到,主公便棄營而走;但見火起,即回軍掩殺。亮與糜竺、糜芳引五百軍守縣”。命孫乾、簡雍準備慶喜筵席,安排功勞簿伺候。有詩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6、如魚得水。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孔明)出山之後,「食則同桌,寢則同榻」,終日共論天下大事,把孔明當作老師,關羽,張飛看在眼,很不痛快,便對劉備說:「孔明年紀輕輕,有甚麼才學大哥你對待他實在是好過頭了,又沒見到他顯示出甚麼本事!」劉備勸解他們說:「我得到孔明,如魚得水,兩位弟弟不用再多說了。」「如魚得水」用以比喻得到跟自己相投合的人或找到適合自己事業發展的環境。例如:李教授請到張明作助手,簡直「如魚得水」,研究專案的進度加快了,突破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7、淡泊明志。劉備第二次拜訪諸葛亮的時候,進了草廬大門,到了中門,只見門上寫看一副對聯:「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意思是用淡泊簡樸來顯示自己的志趣,用心境平靜來遠離名利。這副對聯表現了諸葛亮品德修養的一個方面。諸葛亮《戒子書》則是用了雙重否定的表達方式: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