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幼兒園常見活動區創設的基本原則 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幼兒體智德美

來源:時尚少女範 2.87W
論述幼兒園常見活動區創設的基本原則 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幼兒體智德美

1、幼兒園環境是幼兒園課程的一部分,在創設幼兒園環境時,要考慮它的教育性,應使環境創設的目標與幼兒園教育目標相一致。過去有的幼兒班級,雖然也重視環境創設,但很大程度上只是追求美觀,為的是佈置環境,或者只是盲目地提供材料,對環境的教育性考慮很少。

2、環境創設要有利於教育目標的實現幼兒園教育目標是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那麼,在環境創設時對幼兒體、智、德、美四育就不能重此輕彼。若教師僅僅注重幼兒的認知活動,設定讀寫算等區域,而缺少幼兒健康、社會、審美教育等環境,在創設發展幼兒社會性的環境時,只提供幼兒社會認知的環境,而對幼兒社會情感、社會行為發展的環境考慮很少,等等,這都不利於幼兒的全面發展。

3、在制訂學期、月、周、日及每一個活動計劃時,當教育目標確定後,應考慮:為了達到這些目標,需要有怎樣的環境與之配合?現有的環境因素中,哪些因素對教育目標的實現是有用的,可以利用,那些環境因素是要創設的?需要幼兒家庭、社群做哪些工作?等等,應將這些列入教育計劃並積極實施。

4、幼兒正處在身體、智力迅速發展以及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有多方面的發展需要。幼兒園環境創設應與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發展需要相適宜。如:幼兒天性好奇,有強烈的探索願望,教師就應為幼兒創設問題情境,使幼兒能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思維水平和動手能力;幼兒知識經驗少,需要學習感性知識,如需要感知雨,就應給幼兒準備雨傘或雨衣、雨靴,下雨時,幼兒可以在雨中散步;需要感知春天,就應組織觀察活動,讓幼兒觀察春天的動物、植物、人們生活、生產方式的變化;幼兒需要閱讀,就應提供各種各樣的圖書,開闊他們的眼界。處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需要表現出不同的年齡特徵,即使同一年齡階段幼兒,佐興趣、能力、學習方式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環境創設應適應幼兒的這種差異。如:小班幼兒喜歡玩平行遊戲,(即幼兒各玩各的,彼此玩的遊戲相同),提供的玩具就應該同品種的數量多一點,中大班象徵性遊戲水平較高,提供的玩具材料可以是一物多用的;幼兒的小肌肉動作發展較差,可提供一些穿珠、拼插、剪貼等方面的材料,讓幼兒進行練習,有的幼兒大肌肉動作發展差,就司提供腳踏車、攀登架等,讓幼兒進行練習。

5、幼兒的身心特點和發展需要還會隨著其年齡增長而發展變化,因此環境創設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個設計→實施→修正→再實施→再修正的螺旋式發展過程。

6、環境創設的過程是幼兒與教師共同參與合作的過程。教育者要有讓幼兒參與環境創設的意識,認識到幼兒園環境的教育性不僅蘊含於環境之中,而且蘊含於環境創設的過程中。以往,幼兒園環境創設常常較多地由教師包辦,即使有幼兒參與,也僅限於將幼兒的作品拿來作為環境的點綴;學期初,教師經常為了佈置環境加班加點,而一旦環境佈置好了,就認為大功告成,一學期難得更換一次。因而環境對於幼兒沒有持久的吸引力。教師應將幼兒參與環境創設融入課程,以便對幼兒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如有一位教師組織幼兒談話活動,起初的主題是環保問題——亂扔垃圾的問題。後來,談話延伸到計劃外的新話題——“北京申奧”,孩子們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教師意識到這個話題的教育價值,於是引導幼兒討論決定在牆壁上製作“奧運主題牆”並制訂了計劃。孩子們請爸爸媽媽找相關資料,製作奧運標誌、田徑場、環形跑道、看臺等,畫出了各種表情形態的觀眾和運動員,並進行了設計評比。這個活動通過幼兒集體構思、遊戲、調查、製作和家長參與等過程,使教師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變成了觀察者、傾聽者、合作者、決策者,幼兒由單純的傾聽者變成了計劃者、參與者,充分認識到了自己的能力,意識到了自己是環境的主人,人人出謀劃策,人人都來承擔自己的一份責任,真正展示和發展了任務意識、有目的學習知識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分工合作、討論、決策的能力和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

7、開放性原則是指創設幼兒園環境,不僅要考慮幼兒園內環境要素,同時也要重視園外環境的各要素,兩者有機結合,協同一致地對幼兒施加影響。

8、利用開放的教育環境對幼兒進行教育,是教育者應該樹立的大教育觀。因為科學技術發展所帶來的資訊量給幼兒的刺激可以說是全方位的,幼兒的成長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因此,幼兒園不能關起門來辦教育,脫離幼兒園園外環境進行園內封閉式的教育成效有限。如,幼兒園要求幼兒學習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有的家長卻常常忘記了這個教育任務,幼兒在家自己穿鞋襪,家長認為孩子穿得慢,耽誤大人的時間,於是包辦代替幫幼兒穿上,孩子願意自己做,說在幼兒園也是自己做的,家長卻說:“幼兒園有幼兒園的一套,你這是在家裡!”一句話就把幼兒園好的教育影響抵消了。面對外界環境的複雜影響,幼兒園應採取積極的態度,主動與外界結合,讓家庭、社群成員更進一步瞭解幼兒和幼兒園,使幼兒園教育獲得家庭、社群的支援和配合,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教育,同時,也促使家長和社群成員從教師那裡學習到教育知識和技能,改善自身的教育觀念和行為。

9、幼兒園與家庭、社群合作的一般做法是:一方面選擇、利用外界環境中有價值的因素教育幼兒,另一方面要控制與削弱消極因素對幼兒的影響。當然每個園、每位教師也有自己獨特的做法,但重要的是要把與家庭、社群結合的活動納入到幼兒園教育過程之中。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請交警來園模擬操作,給幼兒介紹交通安全知識;讓家長制作一盤反映幼兒一天典型生活的錄影;帶領幼兒參觀附近市場(街市),等等。更為重要的是要摸索出一整套策略和做法,在幼兒園、家庭、社群之間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10、經濟性原則是指創設幼兒園環境應考慮幼兒園自身經濟條件,勤儉辦園,因地制宜辦園。

11、我國近幾年來經濟發展速度較快,但由於人口多,底子薄,經濟水平仍相對較落後,所有的幼兒園都應當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勤儉辦教育,給幼兒提供物質條件時,應以物質條件對幼兒發展的功能大小和經濟實用性為依據,如:圖書架主要是放置圖書,供幼兒閱讀的,可取幾根木條,做成可以放書的許多小格,釘在牆上,幼兒易拿易放,又不佔地方,牆邊再放幾把小椅子,幼兒看書也方便。這樣做,節錢省料實用,何樂而不為呢。此外,根據本園需要,就地取材,一物多用,也能夠少花錢,多辦事,辦好事。有的山區盛產竹子,利用它可以做一些積竹,高蹺,供幼兒玩遊戲;農村幼兒園用三合土鋪的活動場地,就比起水泥地省錢又安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