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調查:跨國追蹤《熊貓總動員》 歐洲3D動畫探祕

來源:時尚少女範 1.92W

《熊貓總動員》製片人陳曉翔認為,如果全用中國票房回收成本壓力太大,現在應該走出去,尋找更廣泛的夥伴,比如,歐洲。《熊貓總動員》採用二維手繪形象,加入透視3D技術,用新的完全立體效果來做熊貓題材的3D動畫片。

新調查:跨國追蹤《熊貓總動員》 歐洲3D動畫探祕

《熊貓總動員》劇照

對話:魏君子 撰稿:河馬

中國電影這幾年市道大好,但競爭也異常慘烈,尤其好萊塢攻勢日猛,各路大片成本也水漲船高,如何提升品質,保證回收,也是當下難題。《熊貓總動員》製片人陳曉翔認為,如果全用中國票房回收成本壓力太大,現在應該走出去,尋找更廣泛的夥伴,比如,歐洲。

歐洲與好萊塢的關係一直很微妙,大量德國資金投向了美國電影,歐洲做了好萊塢好多年的加工工廠,提供技術研發服務。如果歐洲電影想擴大市場,目前最好的選擇不是北美,而是正在急速發展的中國。所以,有了《熊貓總動員》,中國與歐洲合拍,製作方面則是多國部隊。

《熊貓總動員》的製作模式比較少見,由德國和中國雙方完成前期形象定位和設計,然後在西班牙進行手繪動畫,再送到比利時進行3D透視效果合成,最後回到柏林做後期,中方此番不僅享有平等對話權利,更擁有亞洲和北美版權。為什麼是這種模式?有什麼好處,德國製片人米歇爾·勳曼和中國製片人陳曉翔自有話說。

作為3D動畫電影,《熊貓總動員》突破之處在於二維形象結合3D場景,來自迪斯尼的美國導演和西班牙、比利時的動畫製作高手除了詳細闡述這次技術研發優勢,更對席捲全球的3D熱潮進行獨到的分析。

本期新調查,本站娛樂跨國(德國、西班牙、比利時)追蹤《熊貓總動員》,獨家解密聯手歐洲抗衡好萊塢的“熊貓”策略;歡迎網友參與調查,如此多國“總動員”,勝算究竟有幾分?

《熊貓總動員》德方製片人米歇爾·勳曼與中方製片人陳曉翔

比利時 《熊貓總動員》比利時3D合成製作現場

目錄:

【壹】 尋找·新的市場 歐洲與中國聯合

【貳】 嘗試·新的模式 跨國聯軍合作

【叄】 開發·新的技術 二維與3D結合

《熊貓總動員》製片人陳曉翔認為,如果全用中國票房回收成本壓力太大,現在應該走出去,尋找更廣泛的夥伴,比如,歐洲。《熊貓總動員》採用二維手繪形象,加入透視3D技術,用新的完全立體效果來做熊貓題材的3D動畫片。

西班牙 《熊貓總動員》手繪動畫工作室

【壹】 尋找·新的市場 歐洲與中國聯合

毋容置疑,好萊塢正席捲著全球的電影市場,有資料顯示,好萊塢電影總票房佔全球票房的近70%,而從海外市場得到的利潤,則佔總票房收入的一半左右。由此看來,美國電影幾乎已經成為世界電影,無處不在。從某種意義上說,好萊塢通過各種攻勢與壟斷,正在逐步征服著世界,在歐洲、亞洲等海外市場的優勢地位也越來越明顯。

一。中國電影遭遇好萊塢壓力

九十年代中期開始,中國電影市場採取了進口電影配額制、規定國產電影放映時間等種種行政手段保護國產片利益。據20世紀福克斯等電影公司訊息,美國電影在中國分帳發行實際上只能得到票房收入的13%左右,而在其他國家則是50%。這些措施確實限制了好萊塢在中國拿走更多的票房,但卻無法阻止觀眾口味、創作方式日益偏向好萊塢趣味,以及發行、院線環節在票房數字誘惑下給予的種種支援。

近幾年來,中國電影票房增幅全球最快,但與一些海外市場相比,並不值得驕傲,而在這種現象的背後,製作技術、藝術想象等尚有很大差距,更重要的是,能真正開拓中國電影國際空間的大製作寥寥無幾。《熊貓總動員》製片人陳曉翔認為,“中國電影市場雖然很火,但也很慘烈,如果把成本放到一個籃子裡,壓力很大,全部用中國票房化解成本的話,還是有問題。現在就是要走出去,尋找廣泛的合作伙伴,把成本壓力消化在製作過程當中,或者製作之前,先有市場,再來定製。”

二。歐洲電影陷入尷尬局面

電影業相對發達的歐洲,同樣遭美片氾濫、自產凋零的尷尬局面,不僅70%的票房收入來自好萊塢大片,連本土的各種先進資源,也被好萊塢佔據主動權。首先,好萊塢公司經常會有專案推薦,歐洲電影公司必須跟好萊塢合作,才能有更好的發展空間,這樣一來,歐洲國際的資金便流向好萊塢。以德國為例,陳曉翔對這種情況做了介紹:“一個是電影基金計劃,一個是本地的優惠稅收,這些都是德國財政部放棄自己的稅收,支援美國電影。德國初衷是促進德國電影工業發展,我們給你免稅,你來我們這邊做,這對我們的電影基地和技術會有幫助。後來,歐元和美元匯率變化,變成得不償失。對德國人來講,募集資金非常容易,六億歐元大概也就兩三個月,醫生律師這些高稅收入者,稅收百分之五十二,把錢交給基金運作,還有百分之六收益,回報率比較高。”

其次,好萊塢進行全球範圍的合作,在各地設立工作室,運用當地的技術和人才,以至於擁有一流技術的歐洲國家淪為好萊塢電影的加工工廠。“德國的電影技術是最好的,好萊塢在德國設立工作室,我用你的技術和人才,技術還是當地研發,可能好萊塢有個命題,歐洲就去研發了。他們研發到一定程度後,好萊塢會覺得跟他們的技術是匹配的。德國或者歐洲,有很多這種企業,非常安於現狀,你來貼牌,所有東西都是你的,你要求你的廠名不標他都可以。”在製片人陳曉翔的描述中,歐洲與好萊塢合作的不平等非常明顯,技術都是歐洲做,最後掛的是美國公司名字。比如,《2012》很多特技都是德國做的、《阿凡達》很多具體工作也是在歐洲完成、《指環王》在澳洲、紐西蘭、歐洲等地拍攝製作,但在好萊塢這種全球範圍的合作中,不論最後片子是誰做的,都只是他們電影中的一部分。”

三。聯合歐洲抗衡好萊塢?

《熊貓總動員》德國製片人勳曼

想突破好萊塢的圍城,歐洲與中國的聯合可能是一個出路。曾與好萊塢合作過《獅子王》、《百萬狗富翁》等動畫片的德國奔趣娛樂公司米歇爾·勳曼博士認為,“現在美國領先,佔了領導地位,德國市場比較少,也想找合作者,做一些比較大的電影,現在有這個潛力的就是中國,中國有市場,《熊貓總動員》正好選擇的形象來自中國,歐洲市場跟中國市場兩個結合起來,再加上彼此的技術和資金,也可以跟好萊塢一拼。下一步也開始做一些原創的東西,這種合作方式希望能夠延續下去,利用中國的優勢發展出來。”

正是這種大環境,為中國與德國合拍《熊貓總動員》提供了可操作性和各方面的良好基礎,製片人陳曉翔對這次國際合作充滿自信:“我們一直在找,現在跟德國公司展開合作之後,發現這種模式非常適合,包括對任何地區,把市場放大,把成本消化到製作上。德國方面的信心則來自以往的成功,以往成功的電影都具備一定的普世價值,沒有這個普世價值,到每個地方都需要解釋的話,那很難成功。不光是一個普世價值,包括普世化的形象。熊貓是一個典型中國形象中最普世化的,包括熊貓本身性格的特點,都是全世界都認同的價值觀。用好萊塢講故事的方法,一直提到的,打動人心最深的那塊,打動人心一定會持久。”

本站娛樂:為什麼選擇熊貓作為這部電影的主角?

米歇爾·勳曼(《熊貓總動員》德國製片人):

“第一,我們考慮到自己有足夠的創造力,第二,我們要選到合適的形象,尤其動物類的形象,如何打動全世界的人。當時跟學校做了一個調查,讓小孩子來說最喜歡什麼動物,小孩子基本上都是往熊一類的方向考慮,當提到熊貓怎麼樣,所有的孩子都樂瘋了。能夠選到一個好的題材,這個題材還能讓我感動的,尤其熊貓這個形象,可以把東西方文化捏合到一起。在這裡頭,可以加入更多音樂其他元素的,中西方式融合的內容。故事主題,熊貓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種群,現在越來越少,如果滅絕的話,那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除了人類幫他們,他們自己也要努力,關鍵是幫熊貓走向新的生命。感謝中國人民那麼保護熊貓,讓他能生存下來,希望通過這部電影,也讓全世界的青少年認識到,環境原來是那麼重要。我們有這個責任來保護環境和滅絕的生物。”

《熊貓總動員》製片人陳曉翔認為,如果全用中國票房回收成本壓力太大,現在應該走出去,尋找更廣泛的夥伴,比如,歐洲。《熊貓總動員》採用二維手繪形象,加入透視3D技術,用新的完全立體效果來做熊貓題材的3D動畫片。

《熊貓總動員》形象圖

【貳】 嘗試·新的模式 跨國聯軍合作

好萊塢有很多電影,自己有出品能力,但還是要弄成合拍,打著國外旗號,目的在於用合拍國的名義來批片、引進,轉換身份。《玩命快遞》時,呂克貝鬆為了讓片子打進好萊塢,便在法國成立新的公司,與二十世紀福克斯合作。此外,歐洲電影節對此類合拍片也是一向比較支援。這種跨國合作模式,在中國也並不少見,比如《墨攻》,就是內地、香港、日本和韓國多方合作,並彙集了各地的攝影、美術、動作等等。《熊貓總動員》基本上以這種模式為合作基礎,但這次也有著不一樣的地方。

一 平等對話 中國擁有亞洲及北美版權

在國際合作電影的創作過程中,人物如何設定,劇情如何進展,誰投資最多,誰就擁有話語權,最終的決定權通常會落在最強勢的一方。在這種合作模式下,爭來爭去,不是故事上割肉,就是技術上減分,最終的作品往往會落個差強人意的結果。在《熊貓總動員》的合作中,這種情況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尤其在中方製片人陳曉翔提出自己的要求時,能否平等對話變得十分重要:“合作過程中,公平對話很重要,不是說誰有絕對的話語權,所有的思考,對熊貓形象的認定,都是通過大家的商量,誰有道理聽誰的。在這塊上,我們主要強調的,就是保證中國元素的表現。”

除了在創作過程中享受平等對話,這次《熊貓總動員》在版權上也取得了主動權,作為中國製片方,與歐洲非常有經驗的電影公司合作,能達到這樣的結果,陳曉翔很是欣慰。“很多公司做國際合作,基本都是比較簡單的合作,都有經驗。我們是考慮在版權上掌握主動權。因為所有影視作品,文化產品也好,生命基礎是版權,考慮版權上掌握優勢。熊貓這個專案,實際上大家都非常公平的,非常共贏的心態,心態是非常平和的談這項合作。這次合作當中,我們除了有全部中國地區,還有亞洲和北美地區的版權,尤其在3D內容上,我們拿到了全世界一半的版權。”

另一方面,電影衍生品也是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國內比較薄弱,主要原因一直是做電影就是做電影,沒考慮到衍生的東西,這點好萊塢、日、韓都走在全面,他們的規劃非常有序有謀,但中國電影人對衍生產品市場很困惑。《熊貓總動員》將衍生品事先規劃,在營銷策略上做了很多創新,“要做電影衍生品的規劃、產品研發,需要很多投資。在電影之外再進行投資,是許多公司不願意做的。《熊貓總動員》在東京動漫節亮相後,日本ADK公司跟我們接洽,,他們做過《多啦A夢》、《遊戲王》、《阿童木》,有很強的運作能力和經驗、渠道。有這樣的公司介入,對我們幫助很大。”製片人陳曉翔認為,衍生品對整個電影是個利潤的補充,它帶來的收益不可限量。

本站娛樂對話《熊貓總動員》美國導演格里格·瓦林

二。各國分攤成本 製作各司其職

以前歐洲各國製作動畫片,都是喜歡自己獨家,成立一個工作室,然後僱幾百人來做。做完一部之後,通常還是要付給僱員工資的,基本上都是前面賺錢,在後期沒有片子做的時候,就會很快倒閉。現在動畫片規模越做越大,光是資金的話,一個德國製片公司也承擔不起,必須引入各方的合作者,他們更熟悉自己的市場,在自己的市場更容易找到出路和支援。這樣形成一個圈子以後,大家一起來分享做完的成功,既解決了自己生存,又解決了資金問題。

中國出錢、出原始資料——德國完成前期,包括人物所有的定位和設計——故事大家一起來想,美國導演最終定稿——西班牙負責手繪動畫——比利時負責3D動畫合成——最後回到德國完成剪接合成等後期製作。在製作模式上,《熊貓總動員》便進行了這種新的嘗試,跨國聯軍合作,分攤成本,各司其職。

1.前期準備

米歇爾·勳曼 Mr. Dr. Michael Schoemann (德國製片人 曾與好萊塢合作過《獅子王》、《百萬狗富翁》)

“要想做這樣的電影,一個導演做不過來,我跟導演做了一下分工,87年做真人電影,就跟他有合作。現在做這種電影,兩個人一起來明確分工,他負責把故事講明白,把故事板畫完,對這樣動畫片來講,只有故事板畫完,才是劇本做完,才能做真正的創作。他主內,我主外。”

格里格·瓦林 Mr. Greg Manwaring (美國導演,奧斯卡專業技術評委,《誰害了兔子羅傑》執行導演)

“我的主要工作就是講故事,不光是要講有趣的故事,還要一個有感情和同情心,打動人心的故事。在這個電影裡,把我的經驗和做法帶過來,一方面是展示中國文化,一方面把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結合起來。技術方面就不需要怎麼負責,這是一個團隊工作,基本上是把想要的效果,藝術技術表達出來,依賴團隊去完成,帶領這個團隊找到最好的解決方式。”

本站娛樂:能否介紹一下《熊貓總動員》是什麼樣的故事?

格里格·瓦林:“一開始接觸這個故事,覺得與《小鹿斑比》有共通之處,我對老的迪斯尼電影非常狂熱,小鹿不僅是個有趣的故事,還是個打動人心的故事,《熊貓總動員》裡面不光包括有趣好笑的段落,最重要的核心是熊貓孩子拯救了整個熊貓種族免於滅絕的命運,觀眾在看電影的時候,都會心裡喊,熊貓加油。這讓我十分激動,十分喜歡。裡面的動作打鬥,貓是貓的動作,猴子是猴子的動作,並沒有刻意加入功夫元素。不過,因為我是李小龍粉絲,還是特別設計了向李小龍致敬的場景,哈哈。”

2.手工繪畫

西班牙著名畫師普約爾兄弟

西班牙通福電影公司 (迪斯尼歐洲合作方)

米蓋爾·普約爾 el Pujol 米老鼠唐老鴨手繪典藏版指定畫師

希拉里·普約爾 ry Pujol

根據分鏡頭,進行動漫製作,看整個是否符合故事情節發展,以分鏡頭為主體。一般的動畫片包括迪斯尼只有1100多個,熊貓一共1700多個鏡頭,如果把所有場景連起來,每一幀連起來,長度有70公里。背景,畫中人物,人物角度,這就有景深了。手繪,很敏感,很生動,這是電腦做不到的,更多的是藝術角度,美術方面,一幀一幀的修。手繪能把製片導演想要的最佳效果表現出來。精細,精美,生動。

本站娛樂:能否介紹你們跟迪斯尼的合作?你們和迪斯尼的分別優勢是什麼?

普約爾兄弟:和迪斯尼在八十年代就合作了,創意由迪斯尼提供,我們來畫各種形象和編故事。迪斯尼希望把漫畫一直延續下去,指定世界上只有五個到六個授權,其中就有我們,我們編故事,做成漫畫。迪斯尼創作風格有很多區別,但有一點是共同的,迪斯尼形象都是很可愛,勇敢,比較樂觀,積極,比較古典的。我們創作熊貓這個形象,吸取了這方面的經驗,始終覺得用迪斯尼風格表現是最合適的,因為針對小孩成長是很重要的,當然,冒險情節和3D效果也很適合年青人看。

3.3D合成

比利時天使大道電影公司 (代表作 《凱爾經的祕密》The Secret of Kells獲第八十二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提名)

薩傑。烏多 Mr. Serge Ume

邁克。烏多 Mr. Marc Ume

後期製作合成是該公司特長,為不同公司不同國家去做,積累了很多經驗。《熊貓總動員》他們主要負責把西班牙做的初期工作,各個形象合成畫面,進行燈光和特效包括3D效果製作。弟弟邁克。烏多主要負責藝術方面;哥哥薩傑。烏多主要在後期製作,自己發展軟體技術,如果製作過程出現新的問題,他來負責修改或者編新的程式。

《熊貓總動員》製片人陳曉翔認為,如果全用中國票房回收成本壓力太大,現在應該走出去,尋找更廣泛的夥伴,比如,歐洲。《熊貓總動員》採用二維手繪形象,加入透視3D技術,用新的完全立體效果來做熊貓題材的3D動畫片。

《熊貓總動員》主角潘迪形象圖

【叄】 開發·新的技術 二維與3D結合

一。傳統手繪動畫勢微 只因2D已死?

《熊貓總動員》採用二維手繪形象,加入透視3D技術,用新的完全立體效果來做熊貓題材的3D動畫片。用製片人陳曉翔的話說:“它會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電影,這種給觀眾帶來的體驗,身臨其境,我們達到的效果,整個場景會在你的座位裡頭,這種美妙感覺,再加上故事的感動,這種互動性,是之前沒有體驗過的。這種製作方法與3D技術,之前還沒有做過。“

《阿凡達》掀起3D熱潮,但在這之後,3D技術在真人和動畫領域的發展並未隨之成熟,出現瞭如《愛麗絲夢遊仙境》和《諸神之戰》等,依靠在後期製作中轉換的所謂“偽3D”影片,製作時間短、技術不到位、色彩飽和度低,3D質量相對粗糙。陳曉翔介紹說,“《阿凡達》之後這麼多3D電影跟進,實際都是一個噱頭,突然起來,突然下去,3D效果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根本是不可能做出來。再加上故事不行,本身達不到3D效果。除了《阿凡達》,還沒有看到真正的3D電影。真人電影要一層層摳是非常難的,目前所有2D轉3D,只能摳前兩層。”

此外,之所以沒有3D影片採用“二維形象+3D場景”這種製作方式,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好萊塢認為2D已死。近年來,好萊塢迪斯尼都開始做CGI(即計算機合成影象/電腦三維動畫)電影,實際上2D是可以做立體效果電影。對於2D已死的說法,美國導演格里格·瓦林認為這是迪斯尼在推卸責任,“這個觀念不是觀眾和普通從業人員的,而是一些好萊塢公司高層臆想出來的產物。比如迪斯尼,以前生產《獅子王》這樣的電影都很成功,後來的《亞特蘭蒂斯》就不太成功,類似這樣幾部不成功的片子之後,他就開始總結什麼地方出問題,當然不會說自己出問題,就把原因推到2D繪畫技術上,說肯定是這個毛病。我也問過皮克斯相關人員,他們就覺得絕對不是這個問題,不管3D,還是2D,只要有成功打動人心的故事,有正確的執行的團隊,就一定會成功的。迪斯尼後來生產的電影拋棄了重要的價值觀,沒有了從心靈出發、打動人心的故事,太過注重場面、戲劇衝突。”陳曉翔則認為,《熊貓總動員》會證明2D存在的價值,也可能成為未來3D電影的一個方向。

《熊貓總動員》3D效果解析圖

二。為什麼要做二維形象+3D場景?

製作3D形象太過生硬呆板

“用CGI技術製作3D形象,要照顧到人物的每個角度,這樣一來難免顯得比較冷,可能在欣賞的時候,柔美、可愛程度會稍遜於二維形象,尤其是做熊貓,形象是否可愛對於影片的成功與否相當關鍵。”德國製片人米歇爾·勳曼在與整個創作團隊研究後,大家達成一致,用新的完全立體效果來做熊貓。“熊貓應該是可愛的、富有同情心的、讓人喜歡的形象,我覺得用CGI這種技術做是不合適的,用傳統手法來做,是不是更深入人心?所以就冒這個險。畢竟之前也有這種型別的經典動畫片成功的例子,譬如迪斯尼之前也有《森林王子》。由於對CGI技術感覺有損動畫片形象的考慮,就跟陳曉翔探討怎麼做這種事情,過程中又想到,既然是3D效果,為什麼不做一個徹底的3D立體效果的東西?又可以保持手繪帶來的可愛,所有豐富的表情,這不是CGI能夠實現的。我們要做帶著愛心,帶著善良,帶著幽默,有層次感的動畫片。”

2.迪斯尼二維畫師手繪憨態熊貓

歐洲人畫動畫有一個好處,原畫就是分離的,這為後期製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對於負責這次《熊貓總動員》手工繪畫的西班牙普約爾兄弟兄弟來說,他們的本事遠遠不止原畫分離那麼簡單。西班牙兄弟是迪斯尼在歐洲最著名的畫師,創意和形象設計方面由哥哥負責,弟弟負責營銷組織方面。繪製出憨態可掬的熊貓,在西班牙兄弟看來並非難事,“迪斯尼和夢工廠的繪畫是嚴格區分的,誰負責哪一塊,一個人只能幹這個,其他人都看著。我的優勢是,從頭到尾熟悉每個過程。這樣會把更好的創意,運用到整個製作過程中。我一直為迪斯尼工作,知道他們的風格,也知道他們的缺陷,現在做熊貓這個形象,創作方式風格特別適合用在熊貓身上,要用迪斯尼風格的風格表現它。”

本站娛樂對話比利時烏多兄弟,他們負責《熊貓總動員》的3D合成

3.手工分層技術製造3D透視效果

動畫片做成3D本來就有難度,即便是原畫本身是分離的,對每一幀畫面分層都進行處理,將手工繪畫變成3D,把光和色彩更好的體現出來,真正做成景深3D立體效果的電影,也基本上是一個很難完成的任務。但在比利時兄弟創造性的技術之下,手工分層製造3D透視效果成為了現實。“《熊貓總動員》的做法跟通常CGI做法不一樣,注重透視效果,來達到整個立體感覺。通過手工來分層,非常困難。一張畫面的每一層都達到立體效果,除非用這個技術。背景畫面有六百多張,給每個背景和畫面增加五到十層,每一張畫面再做五到十層的分離,一個畫面的透視效果。每一層都單獨做,竹子是竹子,石頭是石頭。每張畫都是左右眼,等於兩張。畫完之後,就由導演定鏡頭視角。1700多個鏡頭,每一秒鐘的,程式設計合在一起,才是一幀動畫。總體的背景畫面,水的效果跟形象匹配起來,表現水的每一幀都要細化出來,水在動畫片中是最難做的。現有的動畫軟體,加進和改造了很多自己的工具和做法,變成了從3D效果、水墨跟蹤、色彩跟蹤等多種效果的軟體。我們專門開發了工具,利用左右眼的原理,把整個形象的畫面通過不同的處理,達到效果。”

本站娛樂:你們製作影片的工作方式與好萊塢有何不同?優勢何在?

烏多兄弟:“好萊塢都是大公司,大工作室,大投資,大的隊伍,這些工作都屬於流水線作用,扼制藝術家創造力。我們的工作方式,想保持藝術家的靈性和創造力,在製作過程中,藝術和技術的溝通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在創作上才能保持最好的狀態,而不像好萊塢,那樣就變成圖片製造機了。我們在技術上的光影效果,是《熊貓總動員》這部電影的最大優勢。”

本站娛樂:你們是什麼方法完成《熊貓總動員》這項極富挑戰性的工作的?

烏多兄弟:“在歐洲做電影很貴,必須想各種方法解決這個問題,發展軟體是一個方法。如何做好這部3D電影,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巨大挑戰,把2D形象做成3D效果以前幾乎是沒有的,沒有這個專門技術,我們自己沒有,市場也沒有。為了《熊貓總動員》,我們創造了一個革命性的技術,專門設計現在的軟體,實際上細節部分原來是有的,但在這套軟體合成起來之後,變成專門為《熊貓總動員》做的軟體。我們自己做電影,熟悉所有軟體,把軟體優勢部分結合起來,沒有新的東西,但有新的想法。實際是為藝術家創造的工具,在這個角度看也是一個創造性的工作。”(河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