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對話蒙吉烏:我只拍想拍的電影

來源:時尚少女範 2.54W

蒙吉烏今年參展的電影《山之外》講述了在東正教教堂裡的一對少女的故事,他們的感情無法和東正教的信仰相融合,導致最後的悲劇結局。蒙吉烏:(笑)我不會講這樣的話的,在東正教教堂裡我們不能提及他的名字。

獨家對話蒙吉烏:我只拍想拍的電影

獨家對話羅馬尼亞金棕櫚導演蒙吉烏

金棕櫚導演蒙吉烏

蒙吉烏侃侃而談

對話現場

本站娛樂訊 法國時間5月22日,蒙吉烏在海濱大道旁的公寓裡獨家對話本站娛樂。談到藝術電影在羅馬尼亞的現狀,蒙吉烏強調好萊塢獨霸天下的狀況在單一性讓觀眾缺乏選擇,“如果沒有選擇權,我們就像是每年看50遍同一部電影。我們應該保有選擇的權力。”

第一部劇情長片《西方》(Occident)入圍戛納電影節導演雙週單元,第二部長片《四月三週兩天》(4 luni, 3 saptamni si 2 zile)奪得金棕櫚大獎,第三部長片《山之外》(Dupa dealuri)再次入圍本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10年以來,羅馬尼亞導演克里斯蒂安·蒙吉烏(Cristian Mungiu)的作品不多,但是已經成為了戛納電影節的老朋友了。

蒙吉烏今年參展的電影《山之外》講述了在東正教教堂裡的一對少女的故事,他們的感情無法和東正教的信仰相融合,導致最後的悲劇結局。這部電影亮相之後,電影節場刊給出了3.3分的最高分,被多家媒體列為爭奪金棕櫚的熱門電影之一。

作為一位曾經的英語教師和記者,他是如何走上導演之路的?他對於《山之外》中的人性和宗教的關係又怎樣的看法?作為一位頻頻入圍藝術電影節的導演,他對於商業電影統治電影市場的現狀有何看法?

本站娛樂:我瞭解到您以前是學習英國文學的,後來做過老師和記者,所以我非常感興趣,您是如何決定把自己的職業生涯從記者改成導演的?

蒙吉烏:其實當我大學一畢業我就想做導演了,但是當時的條件並不允許,而且我並不是布加勒斯特人,我的家鄉位於羅馬尼亞的北部小鎮雅什,當時在布加勒斯特只有5至7所電影學校,這些學校的學生要麼是業內人士的孩子,要麼是政府官員的孩子。我知道我不可能進這幾所學校學習。而且那時候對於一個剛畢業的男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逃避兵役,如果你成績好,你就可以繼續上學,如果成績不好,無法通過入學考試,就必須參加16個月的繁重的兵役。所以我必須分清主次,必須先暫時忘記我想做的事情,因為那太不現實了。我當時只能謹慎地選擇,謹慎地考慮一個至少和我的理想更接近的發展方向。這就是我選擇學語言文學的原因,以及選擇記者作為我的職業,這樣我就可以聽別人聊到很多故事,這些故事隨後就幫了我的大忙。

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得到了進入電影學校學習的機會,否則我現在可能還是在我的家鄉做一個普通的教師。

本站娛樂:您做老師的時候是教英語嗎?

蒙吉烏:是的,我當時教過幾年英語,我的學生大概是14歲到18歲的年齡段,他們其實並沒有對英語特別感興趣,就更別提文學了。但是當你日後成為一位電影編導,你過往的所有經驗都會對你的工作有幫助的。

本站娛樂:你曾經是記者,並且《山之外》是一部從新聞報道改編的電影,那麼這條新聞的哪一點吸引了您?為什麼選擇這一篇報道而不是其它的新聞?

蒙吉烏:因為我曾經是記者,所以我保持著閱讀報紙的習慣。如果有人問我在閒暇時間做什麼,我會告訴他我只會打羽毛球和看報紙。從報紙上我可以瞭解到很多有趣的故事,於是我就瞭解到了(這部電影的)這個故事。這個報道當時在羅馬尼亞產生了爆炸性效應。那年夏天幾乎一夜之間所有羅馬尼亞報紙都開始報道這件事,這件事包含了小報記者所喜愛的所有元素:東正教牧師,一個女孩被綁在木頭十字架上直到死亡。這些資訊的確是媒體所喜愛的那種頭條新聞,但是真正重要的是這個故事中人性的部分。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為什麼我們坐在同一張桌子兩邊,我們彼此認為對方聖潔,但是過一段時間,我就會認為你被某種精神層面的東西控制住,以至於你的行為……

本站娛樂:惡(Evil)?

蒙吉烏:(笑)我不會講這樣的話的,在東正教教堂裡我們不能提及他的名字。總之,這就是我想要發掘的東西。然後,我們的原著小說作者塔吉亞娜·尼庫萊斯庫·布蘭(Tatiana Niculescu Bran),那時她還在BBC工作,她是第一個撥雲見日,想要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的人。這個女孩在來到教堂之前經歷過的事情,這兩個女孩的關係,她在東正教教堂裡被劃為異端,她對於教堂裡的普世教會合一(Ecumenical)運動很反感,這一切都能幫助我們瞭解到這件事情到底有多複雜。

本站娛樂:那麼您對宗教信仰是什麼態度?剛才您提到您不想提及“他的名字”?

蒙吉烏:我想我們對於信仰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比如在這部電影裡,我試圖區分宗教、信仰、教堂、迷信和一些非理性的事件。我對於迷信是絕對持反對意見的,我也對教堂行使權利的方式並不非常支援,但我也覺得如果你懂得如何去理解宗教,宗教還是可以給你傳遞好的價值觀的。作為我來說,我對愛和深刻的價值取向有信仰,我們都可以從受過的教育裡得到這些信仰。我從沒有接受過任何宗教方面的教育,我不認為宗教教育對於得到正確的信仰是必需的,如果你明白宗教傳遞的價值觀的最深刻層面的話。關於東正教教堂,我不喜歡的是他們用他們的權力處理事情的最表面。他們花了大量精力在修建教堂,招攬信徒去做祭祀。我覺得祭祀只是宗教的最表面,我想了解的是宗教的深層次價值。在我的祖國,調查顯示有90%的人口宣稱自己不僅有宗教信仰,同時還是非常務實的。但是我並沒有看出這一點,這都是非常表面的東西,因為我們都被受洗為東正教徒了。基督教真正深層次的東西是沒辦法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沒辦法體現那麼多。

本站娛樂:關於《山之外》以及《四月三週兩天》,我感覺到了相似的東西,它們都在關注弱勢群體,《四月三週兩天》裡的女孩和意識形態爭奪墮胎的權利,《山之外》裡的女孩和宗教信仰爭奪有愛,也許有一點點同性之愛的權利。您是否對於社會上相對來說權力較少、等級較低的群體給予了特殊的關注呢?

蒙吉烏:首先,我不想把這兩部電影的主題完全解釋成如你所說的這樣。比如說在《山之外》裡,我所看到的爭鬥是關於思想自由的爭鬥。這並不一定是為了同性之愛的權利的爭鬥,因為如果你問我的話,我不會說他們是同性戀。她們不應該被審判,而他們(教堂)審判了她們。我們不應該在沒有換位思考之前就評價他們。她們的確互相對對方很有好感,我不知道她們在更年輕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也許她們很好,也許她們的確在掩飾什麼,不過我覺得這不是電影裡的重點。我想說的是,沒有人有權利以上帝的名義告訴你,你應該在世俗的世界放棄愛你的人。我不認為上帝本人會讓你這樣做。作為上帝的代表出現的這個人,也許比上帝本人更加死板。說到底,上帝就是友愛,所以我們應該讓人們互相友愛,這才是對人們有幫助的,不能讓他們做出這樣的犧牲。首先不能做的就是咬文嚼字地理解宗教,把事情惡魔化(devilize)到細節。對於別人的漠不關心,比你不去關心那464條原罪更加罪惡,因為上帝不會因此而愛你。重要的是你如何去體現宗教的深層次的價值。

本站娛樂:您曾經提到在羅馬尼亞,絕大多數孩子都去觀看好萊塢電影。這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中國。您對此覺得擔憂嗎?您曾經想過拍攝一部商業片嗎?

蒙吉烏:我所擔憂的事情其實是單一性(conformity),缺乏選擇。我本人對商業片並沒有反對意見,但是既然已經有這麼多人拍商業片了,他們比我拍得好多了,我為什麼還要拍?我一直在爭取的是選擇權,如果沒有選擇權,我們就像是每年看50遍同一部電影。我們應該保有選擇的權力。如果你看一看那些電影,你會發現僅有的不同就是電影的題目,其它的東西,包括劇情和節奏,這些電影都是一樣的。這就是單一性,這會讓人變傻。如果有80%的電影是這樣的話也可以,但是我們要記住,電影發明的初衷並不只是娛樂大眾,它還可以做很多別的事情。既然拍一部不像動作片和冒險片那樣被大眾喜歡的電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那麼很好,就由我來拍這樣的困難電影,讓別的其他人去拍主流電影,然後被人喜歡。我不得不去完成困難的那部分,因為這就是我對電影的態度。就讓我們儘量保有我們對電影最本源的態度吧。

(本站娛樂戛納前方報道組 康一雄/文、圖 陳植/攝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