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的每一句翻譯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

來源:時尚少女範 1.85W
燭之武退秦師的每一句翻譯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

1、原文--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翻譯--晉文公、秦穆公出兵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文公無禮,並且鄭國同時依附於楚國與晉國。

原文--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翻譯--晉軍駐紮在函陵,秦軍駐紮在氾水的南面。

原文--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翻譯--鄭國大夫佚之狐對鄭文公說:“國家很危險了!如果派燭之武去見秦國的國君,秦國的軍隊必定撤退。”

原文--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翻譯--鄭伯同意了。燭之武辭謝說:“我在壯年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無能為力啊。”

原文--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翻譯--晉文公說:“我不能早早用你,現在由於情況危急因而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你也有所不利啊!”

原文--夜縋而出,見秦伯,曰:

翻譯--深夜,燭之武用繩子吊出城牆,他見到秦穆公,說:

原文--“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翻譯--秦國與晉國圍攻鄭國,鄭國已明白自己將會滅亡。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地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

原文--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

翻譯--越過鄰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您)為什麼要滅掉鄭國而給鄰邦晉國增加土地呢?

原文--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翻譯--鄰國越雄厚,您就越薄弱。如果饒恕了鄭國,並且把它做為東邊大道上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麼害處。

原文--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

翻譯--而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答應把焦、瑕兩地給您。可是,晉王早晨渡過河去,晚上就築城來防備您,這是您知道的。

原文--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翻譯--晉國,哪裡有滿足的時候呢?(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向西擴大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將從哪裡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

原文--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翻譯--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

原文--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翻譯--秦穆公很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杞子、逢孫、揚孫守衛那裡,自己就回去了。

原文--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

翻譯--晉大夫子犯請求出兵攻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

原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翻譯--有那人的力量,我今天也到不了這一地位。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後傷害他,這是不仁義;

原文--失其所與,不知;

翻譯--失去了自己所結盟的力量,真是不明智;

原文--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翻譯--利用混亂去改變已有的協調,這並不是威風。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就離開了鄭國。

2、《燭之武退秦師》是記述行人辭令的散文。該文形象鮮明,語言優美,層次分明、組織嚴密,說理透徹、邏輯有力,是《左傳》乃至中國文學史一篇優秀範文,入選全日制高中必修課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