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夥人》香港滑鐵盧 背景差異造成落差

來源:時尚少女範 1.17W

截至今晨零時,合計票房200萬左右,《中國合夥人》在香港遭遇了滑鐵盧。5月30日,熱門影片《中國合夥人》在香港公映,截至6月2日,首周累計票房只有160萬港元;而在內地,該片首周拿下1.03億人民幣,至今總票房已接近4.5億人民幣。

《合夥人》香港滑鐵盧 背景差異造成落差

截至今晨零時,合計票房200萬左右,《中國合夥人》在香港遭遇了滑鐵盧。

5月30日,熱門影片《中國合夥人》在香港公映,截至6月2日,首周累計票房只有160萬港元;而在內地,該片首周拿下1.03億人民幣,至今總票房已接近4.5億人民幣。

其實不光是《中國合夥人》,《非誠勿擾2》、《失戀33天》、《人再囧途之泰囧》等曾在內地熱賣的國產片,一到香港就水土不服,票房難過千萬;《一代宗師》、《十二生肖》等合拍片,在香港和內地的熱度也不可同日而語。

不是猛龍不過江,香港知名影人北上拍片已司空見慣,但這些打著內地烙印的票房大鱷為何一到香港就無聲無息,國產片為何成不了“過江龍”?本報記者為此一探究竟。

最新事件 《中國合夥人》首周160萬

《中國合夥人》由陳可辛執導、杜可風攝影、金培達配樂,純正的香港幕後製作班底;主演之一黃曉明在香港也具有一定知名度。

5月29日,該片在香港舉行“好友特別場”首映會,明星郭富城、黎明和張學友前往捧場,引人矚目。

原本以為該片次日在香港上映後會成績不錯,結果截至6月2日,其首周票房只有160萬港元,約為內地首周票房(1.03億人民幣)的1/60。相比之下,好萊塢大片《速度與激情6》在香港上映第二週拿下861萬港元,票房是《中國合夥人》的5倍有餘。

截至今晨零時,《中國合夥人》在香港的總票房為200萬港元,而內地卻已高達4.45億;1:200的差距令人吃驚。

6月13日,趙薇執導的《致青春》也將在香港公映,儘管其內地票房已超過7億,但鑑於《中國合夥人》的慘敗,它在香港的前途也不容樂觀。

過往追溯 純內地片 《泰囧》100萬鬧出笑話

擁有香港幕後製作團隊的《中國合夥人》尚且如此,純內地片在香港就更加難以獲得認同,其票房甚至經常讓人覺得是個笑話。

最典型的是《人再囧途之泰囧》,2012年12月,該片在內地瘋狂熱賣,12.66億總票房創下華語片影史紀錄——至今無人能破。1月31日,該片在香港公映,上映第一天票房只有19萬港元(內地為3650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最終,《泰囧》在香港拿下大約100萬港元,不足該片內地票房的1/1000。這個票房,甚至抵不上該片在香港所花的宣傳費用(包括主創的機票、住宿,舉辦首映禮所需要的場租等),成為業界流傳的一個笑話。

其實不光是《泰囧》,大量內地片都在香港鬧了笑話,《非誠勿擾2》、《失戀33天》、《一九四二》等片內地票房都在3億以上,其香港票房卻都在350萬港元以下。

迄今為止,在香港最賣座的內地片仍然是十多年前張藝謀的《英雄》,2665萬港幣的票房紀錄一直保持到現在。此外,馮小剛的《唐山大地震》、姜文的《讓子彈飛》、薛曉路的《北京遇上西雅圖》在香港獲得1000萬港元以上的票房,已屬於鳳毛麟角。

合拍片

《寒戰》超4000萬已是極限

有人也許會問,純正的內地片難以在香港獲得認同,那合拍片呢?

答案是,合拍片也不行。迄今為止,在香港最賣座的合拍片仍然是周星馳的《功夫》,6127萬港元的票房已是多年未破的紀錄。

去年曾在內地大熱的《寒戰》(票房超過2.5億),香港票房超過4200萬港元,已是近年合拍片的極限。就連王家衛的《一代宗師》,雲集了梁朝偉、宋慧喬、章子怡等極具知名度的影星,香港票房也只不過2100萬。而成龍自導自演的《十二生肖》,內地票房高達8.6億,在香港卻只有1200萬。

至於近期在國內公映的《同謀》和《聖誕玫瑰》,香港票房都沒能超過1000萬。

原因分析

香港總體市場太小

國產片難以在香港取得高額票房,最直接的一個原因,是香港市場太小,無法與內地相提並論。

從觀眾總量來看,香港的人口總數為713萬(2012年統計資料),幾乎只相當於北京的1/3,全中國的1/200。從影院和銀幕總數來看,香港只有戲院100多家,銀幕總數不足千塊,而內地卻有數千家影院,銀幕總數至今已超過15000塊,是香港的20倍有餘。

陳可辛、陳嘉上等香港知名導演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承認,對於電影市場而言,香港確實是“彈丸之地”,這也正是大量香港導演集體“北上”尋求發展的真正原因。

不說國產片,以在香港和內地同樣大受歡迎的《鋼鐵俠3》為例。4月28日,該片在香港公映,首日票房612萬港元已創下非節假日曆史紀錄。而5月1日,該片在內地公映,首日票房高達1.3億,是其香港票房的20多倍。

因此,無論從觀眾數量,還是銀幕總數、市場產出等各個方面來看,香港都大約只有內地的1/20,因此如果去比絕對的票房數字不大科學。

觀眾文化背景差異大

除了市場容量,國產片難在香港受到歡迎的根本原因,是兩地觀眾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經歷相差太大,導致其喜好迥異。

香港大導演、2013年香港金像獎終身成就獎得主吳思遠昨晚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分析說:“國產片裡的內容和情節,香港人一般都沒有親身體會,難以引起他們的共鳴,所以也不會有去觀看的衝動。”這是最根本的原因。《中國合夥人》導演陳可辛也承認,香港觀眾在一定程度上很難理解內地的文化,《中國合夥人》反映的是內地改革開放30年,一般香港人對這個事情沒有多少認知度。

另據吳思遠分析,香港與內地不同,各國影片都可以隨便在香港上映:“所以一般情況下,市場上會有6-7部好萊塢大片同時在映,還有歐洲的、日本的,競爭特別激烈,國產片要想在這裡獲得高票房,除非你特別具有話題性,比如《北京遇上西雅圖》探討的是中國人到美國去生孩子的事情,看的人就會多一點。”

此外吳思遠認為,國產片普遍拍得不夠商業化,宣傳力度也非常有限,這導致它們難以在香港掀起觀影熱潮。

內地大導演馮小剛曾公開對香港觀眾表達不滿,認為他們看不起內地電影,而內地觀眾卻對香港電影鍾愛有加。

對此,有不願透露姓名的資深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分析說,這實際上是一個落後文化和先進文化的問題,“中國雖然有五千年文明的歷史,但近100年遭到了無法形容的破壞,我們落後了,所以對先進地區的文化抱有極大好奇心。相反,先進文化會不太關注落後文化,比如99%的美國人都只看美國電影,其他國家或地區的電影想要進入他們的主流市場非常困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