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太極基本步法 有那些

來源:時尚少女範 1.35W
楊氏太極基本步法 有那些

以楊式太極拳的架子為例的步型如下所示:

1、站立步——兩腳開立,膝蓋伸直,兩腳尖垂直於前面。意念百會穴、檀中穴、會陰穴聯成一線垂直於地,從上往下鬆到腳底。比如拳架“預備式”、“收式”的步型就是站立步。

2、平行步——也叫開立步。兩腳開立,寬距不宜過肩。膝微屈,兩腳尖微外撇。兩腳距離與肩同寬,鬆腰坐胯,含胸拔背。比如拳架“十字手”、“雲手”的步型就有平行步。

3、弓步——前面實腿全腳著地屈膝前弓,膝蓋不可過腳尖,前腿應該“膝尖不過腳踝”,以膝蓋垂直於地面為較好,以保持住膝後彎處的圓滑平順。後面虛腿自然伸直,腳尖內扣朝斜方向大約45°。前面實腳承重七成,後面虛腳承重三成。前腿要鬆腰落胯,後腿要鬆腰塌胯,身正勢穩。前後腳距離的寬度是20至30釐米,不能站成一條直線。比如拳架“摟膝拗步”、“搬攔捶”的步型就有弓步。弓步的虛實轉換值得注意,前腳用勁就是前腳為實,後腳用勁就是後腳為實。

4、側身弓步——實腿屈膝下蹲,以膝蓋垂直於地面為較好,另一虛腿向體側伸出,自然伸直,腳尖內扣朝斜方向大約45°。前面實腳承重七成,後面虛腳承重三成。前腿要鬆腰落胯,後腿要鬆腰塌胯。前後腳距離的寬度是15至25釐米。如拳架“單鞭”、“扇通臂”的步型就有側弓步。

5、似丁非八的弓步——楊氏太極拳名家牛春明指出:一是要有“似丁非八”(既不像“丁”又不像“八”,若說像“丁”字則角度不夠,若說像“八”字則角度又過大)之角度,以腳跟為準,前後兩腳夾角應為45度;二是左右兩腳橫距約肩寬;三是前後兩腳距離約兩肩寬;四是弓步的弓腿之小脛必須中正(即小腿與地面垂直),最多不能超過腳尖;、五是後腳之蹬腿要蹬直,但不能僵直,腳掌要全面著地。

6、虛步——實腿屈膝支撐,另一虛腿腳尖點地。後面實腳承重八至九成,前面虛腳承重一至二成。含胸拔背,鬆腰塌胯。後腿坐實,前腳虛到能踢出去。比如拳架“白鶴亮翅”、“上步七星捶”的步型就有虛步。

7、川字步——後面實腿屈膝下蹲,身往下沉,鬆腰塌胯的坐穩。後面實腳承重七成,腳尖內扣朝斜方向大約40°,髖骨尖、膝尖、腳尖上下同向;前面虛腳承重三成,跟點地,腳尖略提起。兩腳相距大約半步,上身正直。氣一吸在脊背,一呼沉於下丹田。比如拳架“提手上勢”、“手揮琵琶”的步型就有川字步。

8、丁步——實腿屈膝半蹲,重心在屈膝腿上,腳尖內扣朝斜方向大約40°,髖骨尖、膝尖、腳尖上下同向。另一虛腿以腳前掌著地點於支撐腿腳側。實腳承重八成,虛腳承重二成。鬆腰塌胯,注意兩腿不用夾襠。比如拳架“海底針”的步型就有丁步。

9、馬步——兩腳平行開立,相距約三腳寬;兩腿屈膝下蹲,尾椎不宜低於膝彎,否則會影響力量傳遞。大腿稍高於水平,上體正直,鬆腰塌胯,虛領頂勁,開胯圓襠。兩腳內扣,腳尖朝前,兩膝扣中展。比如拳架“雲手”的步型就有馬步。

10、半馬步——身體正面與前腳尖同向朝前,後腳橫向外撇40至45度。兩腳縱向相距大約2至3個腳長,兩腳橫向相距15至20釐米。前面虛腳承重四成,後面實腳承重六成。鬆腰塌胯,虛領頂勁,鬆胯圓襠,身正勢穩。比如拳架“攬雀尾”按勢的步型就有半馬步。

11、不丁不八的半馬步——也稱不丁不八步,介於丁字步與八字步之間,既不像丁字步,也不像八字步,屬於兩不像步型。前腳內扣約30至40度,後腳橫向外撇40至45度。前面虛腳承重四成,是虛中有實的態勢;後面實腳承重六成。是實中有虛的態勢。不丁不八的半馬步,不正身向前不側身向前,收吸腹股溝的效果較好,鬆腰合胯亦較好,促使勁暢根穩。比如拳架“上勢”、合勁樁的步型就有丁八步。

12、倒插步——兩腳相距大約45至65釐米,重心移至前面實腿支撐,另一後面虛腿向支撐腿後橫邁一步,前腳掌著地,腳跟踮起,支撐腳全腳著地,腳尖外撇,膝部屈弓。左腳在前,稱為左交倒插步,右腳在前,稱為右倒插步。七分重心在前腳,三分重心在後腳。鬆開兩腳腹股溝,身勢沉下來。比如拳架“搬攔捶”、“披身左踢腳”的過渡動作步型就有倒插步。

13、僕步——實腿弓膝塌勁,身體重心在實腿,承重七至八成;虛腿伸直或微彎(伸直或微彎視各人腿之柔功而定,以姿勢自然為好)下僕,全腳掌著地。鬆開實腿腹股溝沉下來,虛領頂勁,鬆腰塌胯,鬆胸鬆腹。注意的是兩腳跟不可離地。比如拳架“抽身下勢”的步型就有僕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