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夏之辨什麼意思 夷夏之辨解釋

來源:時尚少女範 5.28K
夷夏之辨什麼意思 夷夏之辨解釋

1、“夷”指文化發展滯後於諸夏的民族社會,“夏”指採用禮樂文明的中國。“夷夏之辨”在儒者的論說中一般被理解為對文明與野蠻的區分。春秋以前,夷夏之間的關係主要是軍事上的,夷狄四境為患,“中國不絕如線”,故有“尊王攘夷”之說,即各諸侯在天子的旗幟下聯合對外。

2、換言之,在發生學上,血緣、利益的意義或比重較大。後來,雙方力量對比發生變化,而諸夏內部禮崩樂壞,故在針對“亂臣賊子”而刪削的《春秋》中,又凸顯了“夷夏之辨”的另一層意蘊:夷夏之別在文明而非血緣,即著名的“夷狄而進於禮樂則中國之”和“諸夏而退於禮樂則夷狄之”。

3、關於“夷夏之辨”的理念,產生於春秋時期。由於不同族屬之間鬥爭劇烈,反映在當時中原華夏族士人階層心靈深處的便是“夷夏之辨”理念的形成。其主要代表人物就是儒家創始人孔子。他從政治統一的觀點出發,在《論語》中強調了“夷夏之別”;另一位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則主張“用夏變夷”,即以傳播推行中原文教風習的方式使四夷接受中原文物衣冠、禮儀制度,以將其同化。從此“嚴夷夏之別”的思想成為儒家主要傳統理念之一。到漢武帝時“獨尊儒術”,儒家學說佔據統治地位,而作為儒家重要理念,“嚴夷夏之別”更普及至社會各階層成員之中。

4、然而,“夷夏之辨”中明顯包含著一些不健康的心態。“人獸之別論”、“華夏文明優越論”等,與小農社會視野狹隘、盲目自大是分不開的。這使人們在審識本位文化時會產生放大效應,無助於對異族文化的瞭解。這種思維方式對後世歷史發展的負面影響更是有目共睹的事實。華夏民族的社會心態就是這樣在開放與狹隘的二律背反中演進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