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炮轟綜藝電影:五六天拍一部電影失了誠意

來源:時尚少女範 2.58W

近日,關於綜藝電影是不是電影,這樣拍攝“綜藝電影”的做法是否可取的觀點,再一次引發爭論,一方面是《奔跑吧兄弟》迄今為止收穫3.8億元票房的喜人成績,另一方面是馮小剛批評綜藝電影現狀,並嚴肅地指出,這將導致沒有製片人會願意投資嚴肅的、付出了很大努力的電影。文章說,“因我們的評判機制缺乏文化自信,馮小剛喜劇成就可以說是被低估了,他成了票房成功的犧牲品”。《人民日報》評論員對此評論說,導演馮小剛炮轟屌絲,引發網路熱議。

馮小剛炮轟綜藝電影:五六天拍一部電影失了誠意

近日,關於綜藝電影是不是電影,這樣拍攝“綜藝電影”的做法是否可取的觀點,再一次引發爭論,一方面是《奔跑吧兄弟》迄今為止收穫3.8億元票房的喜人成績,另一方面是馮小剛批評綜藝電影現狀,並嚴肅地指出,這將導致沒有製片人會願意投資嚴肅的、付出了很大努力的電影。

近日,《人民日報》評論員刊發署名文章,針對馮小剛導演批評“綜藝電影”現象,力挺綜藝電影能夠獲得市場認可自有道理,除了“投資回報率上有天然優勢”,觀眾選擇綜藝電影是因為其滿足了觀眾預期,相反,一些大導演、大明星、大製作拼湊的是“創意欠奉”,該文章最後還要大腕導演們好好加油,不要低估觀眾智商和欣賞水準,拍出觀眾買賬的好電影。

昨日,馮小剛在朋友圈中再發言,將自己對綜藝電影的態度進一步說明:“有人認為,把一檔綜藝節目的素材剪成一個故事片的長度,當成電影在院線放映是一項創新。這讓我想起另一項中國式創新,那就是高速路收費站播放的電子聲錄音,‘你好,謝謝,再見’。這些本來應該是人說的話,為了圖省事改成機器說了。聽著那叫一個擰巴。還有朋友認為觀眾愛看就是硬道理,這一點我也不敢苟同,試想,如果NBA宣佈每場比賽允許上兩名足球運動員可以用腳傳球的話,我相信也會有不少觀眾捧場,上座率也不會低,但那確實不是籃球比賽了。”

隨後,馮小剛更進一步,針對《人民日報》對綜藝電影的評論發表看法:“如果說態度決定一切的話,那麼五天六天拍一部電影,從態度上來說就已經失了誠意,還談什麼尊重觀眾,尊重人民幣吧。(綜合)

連結

馮小剛與主流媒體的“交鋒”

2014年2月

“馮小剛的喜劇成就明顯被低估”

2013年,馮小剛推出電影《私人訂製》。顯然這部電影並沒有預期想象中那麼好。因為無論是票房還是藝術性,可能都和觀眾的心理期待有一定距離。《人民日報》評論員評論馮小剛,顯然,這一次,文章還是給足大導演面子。文章說,“因我們的評判機制缺乏文化自信,馮小剛喜劇成就可以說是被低估了,他成了票房成功的犧牲品”。

文章還說,馮小剛電影從早期充滿調侃但略帶粗陋的處理,到逐漸貼近時代表象,繼而發掘時代本質,由淺入深,力求在娛樂和藝術之間找出雙軌並進的路子,展示了一個電影人的摸索與成長。

馮氏影片儘管在海內外拿了不少獎,但始終無緣歐洲三大影展,而這些影展的取捨直接影響到國內一批影評人對他的態度。在這些評論者眼裡,馮小剛影片賣座,恰恰證明了它們缺乏藝術性,插科打諢乃至雕蟲小技難登高雅殿堂。這種情況在馮小剛拍攝出《夜宴》《集結號》《唐山大地震》和《一九四二》後並沒有徹底扭轉,於是就有了《私人訂製》裡那個荒謬到黑色的“俗變雅”設定。

2013年2月

馮小剛炮轟屌絲

2013年2月26日近11時,馮小剛在個人微博中稱,一位會中文的外國朋友向他詢問“屌絲”是什麼意思,他向其解釋“是對境遇不堪者的蔑稱”,“老外困惑,問:‘為什麼你們的電視和報紙大量使用這個詞?聽上去像是在讚揚’。我告訴他,我們這兒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老外徹底懵了:文化差異文化差異。我們那雖然言論自由,但媒體絕不敢用這麼噁心的詞形容弱勢群體”。

《人民日報》評論員對此評論說,導演馮小剛炮轟屌絲,引發網路熱議。當不雅詞彙成為身份標籤,我們應反思:自賤與自嘲背後,是階層固化的現實和社會底層的焦慮。與其在口水戰中爭論對錯,不如改變“拼爹”的規則,用公平的制度安排,打通上升通道,讓機遇之門向每個人平等地敞開。

熱門標籤